APP下载

价值理性视角下教师专业道德的精神追求

2018-09-10陈歆

高教学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价值理性

陈歆

摘 要:价值理性恪守“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升人的价值、凸现人存在的意义。教师专业道德应当体现教师专业生活特有的人文追求和人文价值,反映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并体现社会对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教师应当在专业道德鼓舞、支持和引领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致力于将理想的教育转变为现实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价值,体会身为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与责任感,体现教育“向善”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价值理性;专业生活;专业道德;教育追求;教师责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9-0162-03

Abstract: The value reason abides by the principle that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 enhances the value of man and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man's existence. Teachers' professional moral should embody the humane pursuit and humane valu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life, reflect the responsibility and obligation of educational work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for teachers and other educators. teachers should devote themselves to turning ideal education into reality education, realizing their own values, realizing their sense of accomplishment, pride and responsibility as teachers, embodying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to be Good".

Keywords: value reason; professional life; professional moral; educational pursuit; teachers' responsibility

教師专业化是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教师专业发展在我国迅速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开始,教师的“专业道德”的提法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与关注。但是,用“专业道德”来代替“职业道德”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是需要重新去理解在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下对教师道德提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诉求。

一、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特征

如何理解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目前学界仍未能达成完全统一的意见。争论的焦点在于有些学者认为教师专业道德应当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更加注重实际,将教师的个人道德与专业道德进行区分,突出教师专业道德的现代性,认为教师作为普通大众,不应背负过高的道德压力,主张道德要求无关卓越人性的追求,而是相互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应当建立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为核心的教学道德规范,核心要义是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遵守教学的科学性,通过互动与交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为技术性的爱,在教学模式发生根本性变革的前提下实现教师的专业道德。①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将教师的个人道德与专业道德分开抱有审慎的态度,比如黄向阳在1997年就曾提出,从教育专业的道德属性出发,教师的道德应当适度超出专业生活的范围,对从教人员的私人生活和社会公共生活提出道德要求,从而维持和加强教育服务所依赖的道德力量。

因此,对教师专业道德内涵理解的关键在于应该坚持将个人道德包括在教师专业道德内,还是应当重新划定出一个特定的范围来规定教师专业道德发生的界限。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教师专业道德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体现教师工作的育人职责,理解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不能脱离这一根本要求。

二、价值理性在构建教师专业道德时的引领作用

价值理性是人对价值目标的自觉追求,它致力于为行为主体提供一套行动的理念、目标和理想,以其对“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绝对信仰”,更看重行为本身所具有的价值。②价值理性视野下的教师职业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一个包含着师生交往主客体统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教师注重其自身的教育行为本身所能代表的价值,即是否能够实现教育的公平、正义、忠诚、荣誉等,不看重行为的结果甚至不计较采取的手段。它所关注的是从某些具有实质的、特定的价值理念的角度来看行为的合理性,它类似于我国传统儒家提倡的对义的追求和坚守,是教师的道德率和善良意志的具体体现。可以说,没有价值理性的引领,对教师专业道德的理解就会失去灵魂,丧失原则。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由于其可为人们提供跨时空的高效的教学方式日益显示出强大的力量,技术成了一种普遍的控制工具,工具理性正在被过分张扬。这种思维方式倾向于追求建立普遍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并要求人们按此标准行动。在工具理性支配下建立的教师专业道德观,要求教师在道德生活中恪守本职,容易使教师被异化成“单向度的人”,忽略了教师的人性光辉,结果必然会造成教师的利己主义,与学生交往时冷漠疏离,教育个性被淹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加无从谈起,劳动过程变得强制和枯燥,结果反而造成了教师的道德危机,从根本上瓦解教育的育人功能。因此,在理解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时,教育的价值理性功能应该得到强调,教育的驱利性应该得到扼制,因为不体现“人”的价值的教育是失去灵魂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同时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因此,教师专业道德的内涵应当在价值理性的引领下进行重构以回归正位,才能使师德建设找到正确的出路。从教师工作“育人”的终极目标看,将“职业道德”理解为“专业道德”,不但不能降低对教师个人道德的要求,反而从教师的“专业”属性上对教师的个人道德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教师的个人道德应当包含在其专业道德的内容之中,但范围上应当表现为与教师职业行为有所关联。这种结合教师专业劳动的特点,体现教育育人功能的价值诉求,对教师的专业道德提出要求才是题中应有之意。

三、价值理性视角下教师专业道德的精神追求

价值理性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恪守“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最终目的,是各种努力的终极关怀。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合理性需要,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利益,维护人的尊严、提升人的价值、凸现人存在的意义,促进人更好地生存,趋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结合教师的专业生活去理解教师专业道德,从整体特征上看,应当将调整的对象局限在以教师为代表的教育工作者范围内,体现教师专业生活特有的人文追求和人文价值,反映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义务,并体现社会对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的期待与要求。教师应当在专业道德的鼓舞、支持和引领下,通过自己的实践,致力于将理想的教育转变为现实的教育,实现自身的价值,体会身为教师的成就感、自豪感与责任感,从而体现教师之为教师的意义所在。

(一)理解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

教师的价值理性是教师基于对自身工作意义的理解而生成的价值自觉和价值定位。因此,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首先是体会“为人师表”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为人师表”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应当具备的道德意识,它表现为教师深刻体会自身职业的神圣与尊严,并引以为荣,以此为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品质,使自己能够成为学生的榜样。它不是要求教师成为“完人”,而是时刻提醒教师注意自身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作用。而且,一个具有较高道德理想的人,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必然能够表现为恪守道德规范的自律精神,这种人格特质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必定是深刻而广泛的,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必然的结果。对“为人师表”重要性的认识,是教师深刻理解教育本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首要条件。

其次,教师以开放的心态,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具有不断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意识是教师专業道德的现实要求。教师职位赋予了教师一种特殊的权力,且教师工作的对象主要是未成年的学生,不论是年龄差异造成的知识能力上的差异,还是教育活动过程本身赋予教师和学生地位上的差异,都能使教师在工作中拥有着绝对的控制权和权威感。这种师生之间固有的关系特征极易使教师逐渐养成固步自封、固执僵化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时刻注意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是专业教师所应具备的重要素养。开放是一种修养,反思是一种习惯。拥有了开放的态度,反思的习惯,使教师能正确地对待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一切,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乐于接受挑战,敢于创新,并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最后,健康的生活态度是教师理解并有能力体会教育生活乐趣的前提。生活态度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所持的总体意向,对生活所具有的持续性信念以及对各种境遇所做出的反映方式等,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人究竟应该怎么活着”的认识。教师的生活态度在生活(包括工作在内)过程中形成并反作用于生活。长期以来,社会大众对教师有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期望。但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是教师本人怀有的一种献身教育的信念,绝不能成为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健康的生活态度包含教师珍惜自己的身体,享受自己的工作,并在工作中体会到幸福,获得生活的意义,这是教师有效工作的前提。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态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属性、功能是教师工作产生价值的承担者,教师只有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建构的价值理性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和正义性。教育工作的任务决定了教师专业道德的核心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展开。教师的专业生活以教学和科研为主要内容,虽然作为高校教师的专业生活还包括了服务社会和文化的传承创新,但以教师的身份参与的服务社会归根结底也应当与学生有关。这些专业活动的内容都使得教师专业生活的场域离不开学校和学生。因此,对学生承担的责任是教师专业道德内容的主要内容。

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对本部分内容的规定基于包括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学习和发展权在内的各种教育理论,具体内容应当聚焦于教师如何正确把握教与学的关系、协调师生之间的交往,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际关系的道德。比如关心学生的成长,保证学生获得参与学习的机会;克服偏见,公正评价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创造条件,使学生享受和谐快乐的学校生活等。

教师的科研生活在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的同时,最终目的是基于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更好地完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因此教师在科研生活中的专业道德除了要体现学术的规范与要求,还应当处理好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将学术研究的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

(三)了解自己对教师群体所应承担的责任

教师对教师群体承担的责任首先体现为自觉维护教师的职业荣誉。教师的职业荣誉一方面体现为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褒奖,另一方面指教师本身对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所持有的客观评价和主观意向。这种荣誉感既体现了教师对个人的评价,也与全行业的职业表现有关。一个有专业道德的人,既关心个人荣誉,也关心全行业的荣誉,更应该懂得个人行为会影响全行业的荣誉。因此,教师应当具有勇于批评和质疑同事缺乏专业道德的不正确行为,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感。

其次,教师应当以专业的态度对同行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教师与同行在专业生活中既是合作者,也是竞争者。教师的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但合作的同时基于不同的教育理念使教师之间时有分歧,再加上同行评价是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形式,这种基于专业的评价方式使教师能够通过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扬长避短,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如果发生伦理性的失范,则会造成不当的教师评价使同行评价流于形式,甚至阻碍了教师职业成就感的获得,进而影响教育质量③。因此,要求教师对同行进行实事求是的专业评价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专业特点,更是教师专业道德的重要内容。

(四)更加具备社会责任感

人的价值活动的条件和方式都是社会所给予和创造的,价值活动的结果又必然影响社会。因此,在价值理性下建构教师的专业道德不仅需要站在教育和教师的立场上作出判断和选择,也应当站在“社会需求”的立场上,就二者之间的价值关系作出评价。教师对社会发展承担的责任是指教师以特定的身份作为社会的成员对社会发展应当承担的职责、义务,也可以说是为保证自己能在社会中持续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对社会的付出。从此意义上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内容都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性。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最能体现教师专业特点的是教师能够认识教育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并自觉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这是教师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时应遵守的首要道德。其次教师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以教师的特定身份参加具有一定范围的影响力的社会活动时,向社会大众展现教师的良好形象,传达正确的教育理念,示范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受众的教育水平。最后体现在教师以科研为基本活动方式为社會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部分的责任更多地体现在高校教师身上,高校教师通过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等,有努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的主观愿望,体现了高校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有内容。

价值理性是一种关乎信仰的理性,它的旨趣在于为主体呐喊、服务,执着于人的幸福,它肯定功利又超越功利,蕴含着对理想的渴望。价值理性视角下的教师专业道德,追求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世界存在的价值与生存的意义,体现教育“向善”的本质要求。如果教师专业道德不能体现这种崇高性,一味强调用“底线”去规定人们的道德行为,不能在二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具有长久生命力的概念。

注释:

①潘希武.中国教师专业道德的现代性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2(2):55-58.

②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56-57.

③杜海平.教师同行评价的伦理审视[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39-42.

参考文献:

[1]徐青.价值理性的本真与建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7(4).

[2]索磊.教学价值理性的迷失与恢复[J].教育科学,2014(06):47-52.

[3]胡慧华.价值理性的重建及其当代意义[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25(6).

[4]梁林梅,郑旭东.对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思考——美国AECT的工作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07,13(4).

[5]张凌洋,易连云.专业化视域下的教师专业道德建设[J].教育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价值理性
杜威“反省性思维”教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大数据”时代下公共行政价值与善治
如何对传统儒家伦理文化取精今用
我国行政问责中价值理性缺失问题及其破解之道
基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融合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路径
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中推进新媒体从业人员政治引导
依法治国背景下法律批判之管见
第三代新儒家向何处去
学前儿童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民主建设研究:以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为分析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