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的本质、运行机制与风险研究

2018-09-10王昊宸

中国商论 2018年17期
关键词:平台化共享经济开放性

王昊宸

摘 要:近年来随着Airbnb、Uber、OFO、M obike等业态发展,共享经济的概念被迅速普及,共享经济因其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短暂分离、平台化、C2C模式、轻资产、开放性的特征区别于传统经济模式。在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共享经济的本质、运行机制和风险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共享经济 平台化 C2C模式 开放性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6(b)-001-02

1 共享经济的本质

共享经济起源于美国,Airbnb、Zipcars是共享经济最初的产物,其实质是利用信息技术在陌生社会人之间整合闲置资源(包括产品和服务)并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的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初级阶段表现出盘活存量、人人共享的特点,对于提升效率、增进服务具有重大助益。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产生并发展的如此迅猛,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于供求不平衡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客观上存在可供分享的物品或者服务,可供分享的前提条件是物品或者服务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能够有效分离,共享标的可以重复利用而实际上其使用效能被系统性低估,如滴滴打车中顺风车的空置座位就具备共享条件;第二是主观上共享标的是所有者、使用者或者其他参与主体如共享服务平台等具有分享的意愿,各自都能通过共享获取利益,实现多方共赢,所有者通过共享经济可以实现收入增长,此外消费升级后,使用者愿意为更高品质的生活如便利的出行支付费用,提升幸福感,共享服务平台则通过去中介化、再中介化从中挣取服务费、中介费以及流量带来的广告费等附加收入。除内在动力外,技术进步也是共享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数据、云计算、第三方支付等的出现为共享平台奠定基础,共享平台通过链接供给者和需求者,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1.1 共享经济的特征

一是平台化。“共享经济”鼻祖罗宾·蔡斯女士提出的共享经济的公式,对共享经济作出了很好的总结:共享经济=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因为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能让更多的人把过剩资源快速转变为产品和服务,它能够快速连接供给方和需求方,匹配需求、撮合交易。Uber从第三方的角度搭建平台,盘活了闲置的私家车资源以满足人们随时出行的需求;Airbnb让更多出门旅游的人不住酒店,住进当地人的家中,充分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平台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

二是高效化。由于技术平台的支持,共享经济使得供求双方的匹配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最大限度的为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和资源的服务,并促成交易。并且共享经济模式中,平台仅是匹配需求、撮合交易的工具,其本身并不享有物品的所有权,属于轻资产运营模式。

三是开放性,从业务模式上,共享经济对于所有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开放,具有同等的进入门槛,平台通过高效的和低成本的方式聚集海量供给和需求信息,提高匹配性,具备自我强化和升级的功能成为要素聚集中心。

1.2 共享经济业务模式的探究

共享经济的业务模式是通过第三方平台将供给者闲置资源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配置,提供服务或盘活处置存量,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目前为人们熟知的共享经济模式有:共享交通出行模式,如共享单车、共享租车、共享驾乘、共享停车。交通出行的共享把社会上大量的闲置车的资源、出租司机空单的时间资源、停车位的空置资源与消费者的需求通过第三方平台相连接,提升交通闲置资源利用率,便利人们的生活需求。共享空间模式,如共享住宿空间、共享宠物空间及共享办公场所。传统的空间拥有者对空间的使用方式比较单一,有很多资源的闲置问题,共享空间模式通过第三方平台的服务给空间的拥有者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空间利用的选择。共享金融模式,如P2P网贷、众筹模式。金融共享通过互联网平台快速高效搜寻和撮合资金的供需方,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范围的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的供给。共享医疗健康模式,患者通过第三方平台可以预约签约医生或医护人员进行一对一的上门服务。

共享经济通过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2 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

共享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在于其独特的内在运行机制,其运行机制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2.1 共享标的使用权和所有权有效分离

共享经济所指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内涵首先是二者能够分离(具备分离基础,可被重复、高频次利用),其次分离是短暂的(使用权的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但所有者能够灵活有效的控制使用权)。

共享经济使得个体化的所有权和社会化的使用权有效结合成为可能,该可能的形成得益于以下三个因素的实现:首先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成本有效降低,供给方和需求方可以在平台上不受限制的发布自身诉求;其次是众多闲置资源聚集在平台上,供给方呈现“竞争状态”,所有权的价值逐步降低,若是没有得到有效使用其价值逼近于零,一定程度上使用權的价值超过所有权;最后是所有权形态的演进,由独占式所有权向共享式所有权演进,是社会消费心理和消费结构的自我升级。

2.2 匹配需求,撮合交易

共享经济中存在数量庞大的需求池和供给池,需求池聚集了大量不以独占式所有权为目的,关注使用权的、分散的个性化的消费群体,在平台集聚效应下使规模化成为可能,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需求池的形成离不开消费升级,包括消费便利性(依托“懒人经济”的概念)、消费主动性(以往的消费往往是被动的,营销、打折是主要的促销手段)、消费的过剩性(相对的过剩,部分消费者拥有闲置资源)。同时得益于平台集聚功能形成的供给池,共享标的所有者基于闲置资源充分利用的动机,通过技术、流程、机制再造降低交易成本,供给方可通过发挥专业化优势集中于某一细分领域,使得边际成本几近于零。共享经济必须具备双边开放性的平台,可以吸纳海量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匹配需求,撮合交易。

2.3 平台化去中介、再中介化

共享经济出现之前,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闲置资源的价值没有充分发挥,资源需求方难以获得供给方的信息,或者即使找到对应资源也需支付高昂的中介成本,因此潜在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共享平台建立后因其开放性,对供需双方不设门槛,通过信息交互、多方参与、自动匹配,增强了闲置资源的流动性。平台建立后对于传统的中介机构而言是一个打破既得利益、消灭信息不对称的去中介化的过程,而对于平台本身而言,实质是取代了传统的中介机构,基于自身庞大的需求池和供给池构建新中介的过程。平台再中介特征使得共享经济具有持续发展的成本收益性,是其利润来源。

2.4 信用信息体制机制建立

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信用信息体系的建设,共享经济的一个特征是陌生人之间基于技术和信任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在交易中如何保障自身的交易安全,是平台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下各大互联网公司都在构建自身的信用体系,如阿里集团的芝麻信用、京东集团的小白信用,都是基于用户的大数据构建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构建信用体系,首先是实名制认证,要求使用者在平台上传身份证及通过人脸识别,确保用户的真实身份;其次是鼓励用户完善自身信息,包括学历、工作情况、婚姻状况等私人信息,该部分信息不具有强制性,由用户自愿;再次是引入保证人、担保人机制,鼓励用户提供第三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最后是完善产品、服务评价体系,基于真实的消费体验进行评价。

2.5 正向收益的商业模式

共享经济的运营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具有盈利性是其持续发展的基础,经济学中将未被市场统治者或者主导者覆盖到的细分市场称之为利基市场,在共享经济中,部分产品和服务是传统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所忽略的,如大量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是传统的商业银行不重视的群体,而互联网金融的诞生(P2P)将资金富余的供给者的现金集中起来借给资金短缺的需求者,撮合交易。利基市場之所以能够支撑一个具有盈利性的平台,关键在于“长尾效应”,根据正太分布理论,主流需求集中在“头”部,而大量分散的、个性化的需求集中在“尾部”,“长尾效应”的内涵就是长尾需求集腋成裘甚至超过主流需求规模。基于此共享经济能够利基市场中获得正向收益,获得投资回报,促使其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 共享经济的风险

共享经济的发展中存在大量的风险,部分业务甚至是在法律的灰色地带游走,其合规风险、监管风险、财务风险、信用风险、垄断风险等不断涌现,威胁着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

3.1 合规与监管风险

共享经济下供给方、需求方、平台以及托管行等之间存在多元复杂的委托代理的关系,一方违约将引发多方损失的连锁反应,由谁承担侵权或者违约责任则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法律上现也没有明确定论。同时共享经济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有时甚至超过了法律规制的范围,现行的法律框架限制了共享经济的发展,如滴滴发展初期就存在违反《交通运输条例》的问题。共享经济的运行必须满足合规和监管要求,降低因违反现行法律导致行政处罚甚至刑事处罚的风险。

3.2 财务风险

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财务风险是必须始终警惕的风险,线上线下的推广、运维费用也是平台运营的沉重负担,避免出现现金流断裂、拖欠供应商账款、挪用用户押金等情况,委托存管银行是一个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的方式。

3.3 信用风险

众所周知,目前国民还没有形成重视自身信用的社会风气,共享经济一般是体验式的消费场景,消费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共享经济下首先要解决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公开透明的信用体系十分必要,平台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杜绝刷单、刷好评的现象。除此之外平台自身的信用风险同样值得重视,其自身的口碑及信用建设需要日常做好维护工作。

3.4 垄断风险

基于共享经济平台的开放性和自我强化的集聚效应容易形成“赢家通吃”的格局,因其不断地自我强化功能易形成较强的进入壁垒,在某个细分市场上形成垄断或者寡头垄断的竞争局面。垄断者利用自身的垄断优势进行差异化定价或者动态价格调整机制打破市场秩序时容易引发用户的抵制和监管者的处罚。

共享经济作为新的经济业态,本质是对资源配置模式的创新,在陌生人之间完成闲置资源的再次利用,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短暂分离、匹配需求、平台再中介化、信用体系建设等手段完成共享。妥善处理好共享经济中面临的各种风险,为贡献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 2017(6).

[2] 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 2016(4).

[3] 罗宾·蔡斯,王芮.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J].中国房地产,2015(29).

猜你喜欢

平台化共享经济开放性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我国商贸流通企业“平台化”过程中的SWOT分析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平台化建设浅议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