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2018-09-10侯晋华

中国商论 2018年23期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对策

侯晋华

摘 要:在企业的发展中,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企业经济资源的发展和利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新会计制度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8(b)-119-02

在进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时,管理人员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种程序化的管理活动,而是要树立长期的管理规划和实施细则,从而进行系统性的管理工作。从作用机理来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其正常运行的基础,也是企业不断发展和变革中面对挑战的重要驱动力。鉴于此,本文分析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困境及新会计制度下的对策,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1 管理意识薄弱

分析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现状不难发现,很多管理人员意识不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很多企业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失是当前存在的普遍现象。一般而言,很多管理者将大多数精力放在固定资产收入这一单向价值方面,对于固定资产在总量、寿命方面的关注度略显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贬值。一般情况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只求需要,不求效益”的现象十分明显,造成很多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重投入、轻管理,重规模、轻产出”“积极购买、浪费使用、无人管理”等在企业中也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管理方法造成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设备的保养、仪器的检修和维护严重缺失,长此以往造成企业很多固定资产折旧率过快、破坏和损毁严重,对企业产品生产的质量、效率造成负面影响。

1.2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次不齐

从年龄上,很多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年龄偏大,这些人习惯了传统的会计制度和方法,对新制度的实行和相关政策往往一知半解,加上总体上年龄偏大,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对于新会计制度和管理方法很难快速适应。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新增资产入账以及固定资产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造成进行相关工作时缺乏全面的把控。还有一些中小型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和人员编制较小,一些会计在从事相关管理工作时存在身兼多职的现象,单位会计平时财务工作不多,但是总体工作却繁忙,影响了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单位财务水平。

1.3 企业管理账实不符

从很多企业管理方法来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失,在进行管理资产管理和清点时缺乏相应的专业人员,造成外部管理和实际内部的操作严重不符,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对于折旧、遗失和转移时不够及时,导致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总量和质量没有清晰的认识。这种管理意识薄弱还体现在采购人员胡乱开发票、企业资金随意使用,传统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破坏、价值流失等现象没有明确的处理方法,加上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的折旧、数量的管理严重缺失,一些固定资产的购置、保养、调拨和报废时信息不对称,进而造成账目与实际严重不符,给固定资产的管理造成很大的弊端。在管理分工上缺乏明确的管理措施,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现象十分明显,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企业固定资产流失,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很多不良影响。

1.4 管理手段滞后

在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上,很多企业仍沿用传统的手工登记账册的管理模式,账册损坏、遗失的可能性较大,管理效率较低,在查找、存储、交接等方面有很大的不足。固定资产的使用和调拨的随意性也造成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很严重,一些企业在发展时为了获得当地政府的补贴或者其他优惠政策,在进行一些设备或仪器的采购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自身发展状况,造成相应的设备或者仪器闲置,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在占用资金和场地的同时,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十分不利。

2 造成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的原因

2.1 缺乏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采办制度

在进行固定资产的采办时,工作人员对相应设备缺乏准确的利润评估和使用价值评估,进行采办没有将固定资产的重复利用纳入其中,没有科学合理的采办计划和长期的采办规划,在进行采办时出现随意、计划混乱的现象。在企业采办的制度方面,缺乏相对成熟的采办制度,造成很多企业固定资产内耗现象严重。此外,很多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对财务部门依赖过度,在进行固定资产账面管理时通常由使用部门来操作,使用数量记录完毕后,其数据交由财务部门。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管理方法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点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疏忽的现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数据统计和整理时自身工作量加大。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时,分类不明确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固定资产的清点和综合管理。

2.2 管理水平低下

在进行资产审核时,一些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事前调查,对上报购置计划缺乏统筹规划和考虑,片面的考虑经济状况,在购置时出现重复的现象,严重浪费资源。在进行一些设备采购时,企业管理部门没有进行综合评估,对设备的型号、使用范围、寿命等缺少相应的调研,导致一些设备购买后闲置起来,达不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对于一些通用的设备,由于不同部门之间存在沟通障碍,资源共享达不到最大化,一些部门缺少某些设备即再行购置,也不同程度的造成资源的浪费。

2.3 管理制度缺失,管理機制低能

自会计制度改革以来,很多企业陆续出台了管理制度及相关规范,但从总体管理效果上看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企业在资产管理管理制度方面相对缺失,或者虽然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但不能按照相关要求制定,还有些企业在制定管理制定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情况,造成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权、责、利不明确,相互推诿现象十分普遍,无法准确核算企业自身固定资产。同时,在进行分类管理时,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按价值统一核算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集中管理,同时各本部门进行资产管理时和使用时出现重叠,造成管理权限不分,对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造成很大影响。

2.4 缺乏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来看,大多由企业其他人员兼任或者聘任,在管理经验上相对不足,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企业固定管理人员岗位相对较少,一些企业领导仅仅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看作一种管理过程,对工作内容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其次,从管理人员学历来看,大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能力有待提高,总体上满足不了现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最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相应的资质,进入门槛较低,导致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 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核算

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企业要严格会计制度,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准则。首先,企业领导要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企业会计质量高低、资产管理好坏、折旧核算是否准确,与企业领导的重视程度密不可分,提高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有助于企业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要强化企业会计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财务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确保工作人员基本素质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要强化财务人员的日常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再次,要注重资产核算管理。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要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按要求及时办理相关核算工作,不拖拉、不擅自更改核算范围。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等资产明细账登记工作,对资产的购置、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净值等进行详细登记,并作为资产计提折旧的依据。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根据盘点结果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确定资产折旧依据及折旧金额。最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很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通常采用工作量法或者年限平均法进行折旧计算,折旧金额考虑综合成本,对于预计竟残不予考虑。折旧方法一旦确定,不宜随意的变化。

3.2 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

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通常由多个部门和科室分别进行管理工作,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来看,很多人无法对固定资产和抵制易耗品进行有效的区分,同时对收益性和资本性的开支划分不够清晰,在进行固定资产之间的调用、转移时,相关固定资产管理手续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因此,企业应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进而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工作的新领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在新的时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这不仅要求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专业技能方面要熟悉各种管理流程,还因具备一定的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多种专业,如市场营销、房屋结构、财务核算、资产评估、设备性能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这需要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综合技能,稳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3 注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新会计制度更加注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术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创新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企业固定资产在管理上的层次,有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综合效率的提高。从当前企业发展形势来看,对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在很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报废处理或者调拨时通常采用传统的监控方法,总体效果上达不到理想的要求。信息化技术的使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综合力度,加大管理时的准确性和透明度,从而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的深化。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应该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的调拨、采购、报废等进行实时变更,同时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相应的软件及时了解固定資产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的流向有清晰的认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除此以外,企业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技术,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相关的管理制度,提高职工对固定资产的保护和监管,及时更新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强化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注重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同时不断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琳.事业单位对其固定资产在新制度下的管理及核算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2] 吴建东.新会计制度下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5(18).

[3] 崔殿花.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现状及强化管理的手段[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10).

[4] 张艳艳.新会计制度下财政局财务管理的创新探讨[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

[5] 任育颖,王春莲.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探讨[J].纳税, 2017(32).

[6] 王素梅.新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影响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6(3).

猜你喜欢

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试论述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