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四线城市的建筑工程发展预测

2018-09-10孟志伟

现代盐化工 2018年4期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孟志伟

摘 要: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三、四线城市的建设发展也得到迅速的刺激和提高。城市建筑工程发展过程涉及城市的各类产业、社会安全、空间发展等。在城市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本文以河南新乡为例进行分析,作为三、四线城市的新乡市,从建设总体发展方向、职能发展定位以及城市发展规模预测等来分析河南省新乡市的建筑工程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方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发展预测;空间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口的发展,更离不开工程建设的发展,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发展,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不管是建筑设施还是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逐渐见证了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但是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提前考虑到,将会出现不必要的各种问题和麻烦。下面我们以河南新乡为例来分析一下三、四线城市的建筑工程建设发展形势。

1 新乡概况及总体发展方向

新乡地处河南省的北部,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北地区,和省会郑州以黄河相隔,目前算是国家级的二级交通枢纽,京广铁路和新菏铁路交汇于此。目前下边有两个县级市,一个省管县,5个普通县,4个区和两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还有一个省级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剖面积达到8249 km2。新乡作为一所发展还算可以的四线城市,在各个领域中的发展在河南总排名也算还可以。特别是近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升温,建筑类施工企业也异常活跃。目前,新乡总体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1大东区的发展

随着新乡市区规划的逐步落实,大东区逐渐形成,目前在新中大道以东的大片范围都在此范围之内。而且随着学校、医院等大型机构的建设开工,一个以新市政府为中心的大东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形成。除此以外,规划中的107国道东移,将再次开启大东区的二期发展,目前在107国道以东的范围内已经可以见到大量的楼盘已经成熟,而且房价也是不断在涨,楼盘也是不断建设。

1.2南环以南的发展

以南在南环,已经是远离市中心了,随着各类学校的纷纷入驻,如一中南校区,河南科技学院新联学院的搬迁,已经开始形成南环以南的发展方向。这种形势一再证明,在这个方向的发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回首过去的几年,新乡的发展日渐受到制约,向北的北环,已经无法再次发展,向西的西外环,也是没有了发展的空间,只有拆了又建的村庄。无法适应新乡市的迅速向前发展。

1.3以东湖为核心,组团布局

在发展空间上,以东湖为核心,组团布局,一个中心做引领,双轴为延伸的基本,营造生态网络,六区共同协调向前发展。其空间发展结构如图l所示。

2 新乡的职能发展定位

未来的新乡中心城区将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主城区即包括中心片区、卫北片区、铁西片区、东部新区、南部新区和新东片区等6个规划片区组成。还有一个是凤泉区,目前将原新乡县的几个乡镇划了进去。按照新乡市整体片区的发展职能规划,将来主要是“东移西联南扩北优”即中心向东平移,向西将郊区村庄联合起来,向南规划扩张,向北优化配置资源。

总体职能发展定位以区域性科研教育、现代服务为主要公共服务职能,以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为支撑,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宜业宜居的郑州大都市区综合生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新乡市大东区功能分布如图2所示。

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出,最西部为城市科教创新区,主要包括科研教育机构、创新科技核心,承载科教研发、现代服务业、生物新医药产业、动力电池研發生产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及相关的生产和生活服务职能。位于中心地带的金融商务城,是新乡市城市“新中心”、对外展示“窗口”。以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代生活服务业和3D产业为主。而位于中东部的新乡先进制造城,则是新乡市先进制造业集中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高科技绿色纤维纺织服装和节能环保产业。位于南部的城镇融合示范区,紧邻大城市的新市镇(古固寨、关堤)。生活居住新市镇,主要发展为周边区域配套的相关产业。位于北部的田园绿隔生态休闲区、城市生态休闲目的地,重点发展田园观光、森林养生、湿地休闲、特色民宿等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而位于最东部的现代农业发展区,则是以现代农业科研、现代农业生产、都市农业旅游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3 城市发展规划预测

随着新乡市区人口的增长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化入住,未来的城市发展规模将会来越来越大,越来越快,社区入住率将会逐年提高。未来的中心市区将会实现如图3所示的区域布局。

[参考文献]

[1]顾 民,陈小鸿.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的集约利用研究[J].城市交通,2005 (2):56-59.

[2]聂碧芳.论城市化与生态城市建设[J].特区经济,2005 (5):124-125.

[3]耿 宇,孙玉香.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 (1):30-32.

[4]童林旭.中国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道路[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 (1):1-6.

[5]沈清基.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基本原理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 (6):8-13.

[6]朱大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基本规律初探[J].地下空间,2004 (3):365-369.

[7]胡敏华,蔺宏.论市政共同沟的发展史及其意义[J].基建优化,2004 (3):7-10.

[8]马保松,汤凤林,曾聪.发展城市地下管道快捷物流系统的初步构想[J].地下空间,2004 (1):94-97.

[9]钱七虎,陈晓强.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花园城市”[J].地下空间,2005 (5):302-305.

[10]马景月.城市地下空间与开发利用规划[J].地下空间,2002 (3):200-204.

猜你喜欢

土木工程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建筑工程审计难点探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土木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分析
基于专业评估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档案管理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