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遗产地景观设计创新的研究

2018-09-10湛珏颖

度假旅游 2018年5期
关键词:丹霞山遗产地景观设计

湛珏颖

摘要: 自1988年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开发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等五项国家级牌子,其整体景观环境已相对协调,但仍存在着一些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相违背的不足。如何协调景观设计与景区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如何进行和发展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创新,是实现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研对丹霞山景观设计的创新性进行研究,探索丹霞山在景观设计方面的创新和不足。

关键词:景观设计;遗产地;丹霞山;创新

中图分类号:K9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5-0052-02

1 背景

丹霞山(中国红石公园)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风景区、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风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自从1988年开发以来,丹霞山先后被列入和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04年2月1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于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是以“丹霞地貌”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特殊的地貌类型,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开发价值。丹霞山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我国风景区旅游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开发过程中,人类对其环境的干扰影响也日益显著,景区的可持续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一个旅游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对于更好地利用和发展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形成独具特色的景观,必须对各种景观要素进行系统组织,并且结合风水使其形成完整和谐的景观体系,有序的空间形态。

基于以上原因,对丹霞山的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和研究。

2 丹霞山现状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总面积292k㎡,是以丹霞地貌景观为主的自然与人文并重的风景区。因“色若渥丹,灿若明霞”而得名,是世界低海拔山岳型风景区的杰出代表。丹霞山由丹霞、韶石、巴寨、飞花水、仙人迹5个园区和锦江风光带、浈江风光带组成。全山由680多座奇特的红色砂砾岩石峰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最高峰巴寨海拔619.2米。

2.1人文文化

丹霞山人文历史厚重,隋唐时期就已经是岭南风景胜地。现存有别传禅寺、锦石岩寺、仙居岩道观等寺庙宫观,拥有众多古代的石窟寺和古山寨遗址及悬棺岩墓,宋代以来的摩崖石刻及岩画遍布山间。仅长老峰一带就有130多处摩崖石刻和碑刻、诗文100多篇(首)。

2.2生态环境

丹霞山生态环境良好,原生植被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林木茂盛,四季郁郁葱葱。特有植物有丹霞梧桐,丹霞南烛、丹霞小花苣苔等。丹霞山出产的丹霞铁皮石斛、白毛茶、沙田柚是岭南名产。其中铁皮石斛和白毛茶分别载入药典和茶经,丹霞岩红、丹霞玉芽都曾获得国家茶叶金奖。

2.3开发现状

丹霞山经过20多年的开发,已成为完善的国家地质公园,从开放长老峰景区到全面建设成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各方在这个过程都很慎重,没有过多的操之过急的开发行为,因此丹霞山整体的资源状况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3 丹霞山景区规划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景观标识指引不清楚

进入丹霞山考察的路线主要分为两部分:长老峰和阳元村景区,长老峰攀登路线有较多的分岔路口,主要通往一些小景点,但在分岔路口的指示牌指示方向有些模糊,还需要做细微的调整;由于前往长老峰的路主要有两条,一条较陡,有部分路段的楼梯接近80倾斜度;另一段路稍平缓,但在两段路的分道处,没有具体指示说明路况,部分游客如果进入了较为陡峭的路段,攀登过程会更加困难。进入阳元石所在的丹霞地貌景区,游客步行蜿蜒的小路需要方向指示牌的指引,但根据沿途游客的采访,均表示在部分路口和景点看到的指示是不明确的,也看不到所指景观的具体位置,尤其当眼前山体一片相连时更加难以辨别。

3.2景区内设置的摄影点并非“最佳”

丹霞山景观大多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独特的景观如阳元石、双乳峰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其附近设置了最佳摄影点来提醒游客拍摄。但实际上,有些摄影点并不能拍摄出理想效果,也出现游客难以看出指示牌所说景观的情况。

3.3阳元石下的田地久未清理

在登山去往阳元石途中,可见山下的一片久未清理、野草横生的田地,污水发出一阵恶臭,而田地上还有破旧的木棚以及与景区内容无关的广告标语,极其影响美观和游客的游览感受,给游客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3.4长老峰石壁上有刻字

沿着长老峰的石壁一路向山下走,会发现长老峰的石壁上有游客“到此一游”类似的刻字出现。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景区的美观还给石体造成破坏。

3.5地图标识设计不足

景区地图包括两种:导游全景图以及区域导游图。导游全景图应包含全景地图、文字介绍、游客须知、景点相关信息、服务管理部门电话等内容。而丹霞山全景图具体列出了一日游和两日游的参考路线,但游客须知并没有详细地进行说明。而在区域导游图方面,则做得不够细致。如阳元山游览图并未表明景点之间的距离、出口以及不同道路的攀爬难度等。

3.6景点介绍牌展现形式单一

丹霞山在景点介绍方面,能做到相关来历的说明,起到科普的功用。但同时,问题在于,只有著名景点设置了介绍牌,而对于丹霞山路游览途中的其他众多形状独特的山石,并没有相关的介绍。另外,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若是没有导游,这些简单的文字介绍是不能满足的。丹霞山的公众号是拥有电子导览功能,并且地图缓存大小为3M,在游客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游客可以很方便地获取自身大概位置,但是地图的标识过于单一,基本是景点名字加山峰形狀。

4 措施与建议

4.1提升景觀标识识别系统

针对丹霞山景区内,景观标识识别系统的不完善进行重新设计,主要在个两个方面。一是重新对路线进行分析,划定出适合不同旅客的线;二是对游览地图的在视觉听觉(针对电子地图)上的重新设计。重新对路线进行分析,针对如“长老峰”等需要攀爬的景点,在通往景区的路上,对所有可以上山的线路进行规划。针对不同的旅客,设计出不同的旅游线路。管理部门应该尽快对标识识别系统和导航路引进行更新,减少游客的时间成本和体力成本。

对游览地图的视觉听觉上进行重新设计。在地图方面丹霞山拥有线上线下两种导航地图。对景观设计在文字、图形、图像、标志、色彩等要素必须根据整个景观标识画面的需要进行统一设计。任何元素必须在符合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与细化,反过来说,整体风格的获得有赖于各组成元素间的搭配与衔接。丹霞山目前的文字设计很完善,需要增强的是图形、图像的标识,利用景观的样貌标注在地图上,可以让旅游第一时间便区分出哪一个是自己想要去参观的景点,图像的表达一目了然。在景观的识别区域,可以加入一张表明目标景观的照片,可以方便游客区分出来。同时,要给观者以清晰的视觉印象,同时还要赋予该景点个性、突出它个性色彩、风格特征的标识,传达出独特的视觉享受。在线上地图方面,需要增加语音导赏功能和AR增强现实功能,实现游客自助旅游,游客只需要打开手机便可以随便语音听取讲解,获取目标景观的位置。

4.2提高游客的参与体验感

在景区内有许多的最佳的拍照点,是属于官方性质的,然而现实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最佳拍照点。通过我们实地考察也发现所谓的最佳拍照点参差不齐,部分拍摄点并不是最佳的。丹霞山的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这一点,举办例如“我心中的最佳丹霞拍照点”,让旅客参与到景区的设计中。一方面可以选取处大众最喜爱的拍摄点,增强“最佳拍摄点”的可信度和可用性,另一方面增强了来到丹霞山游玩的旅客的参与感,增强体验经济在丹霞山中的运用。

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体验和体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在营销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旅游者的需要不断调整策略和手段,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一个完美的体验型项目开发与配置,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要通过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消费与价值的统一,项目与主题的统一,来激发游客的参与欲望。其次,要注意文化的先进性,时尚的流行性,市场的适应性,特别要注意项目特色的鲜明性,不能雷同化。景区要树立“创造快乐”的管理使命。一切设施和活动都要围绕着为游客创造舒适的旅游体验这一核心。

4.3清理污水野草,进行田地改造

在获得该田地的政治权利后,可对野草和污水进行清理,撤走破旧木棚以及与景区内容无关的广告标语,对田地进行改造。如增设美观木棚用于售卖丹霞山的特产、美食和艺术品等;也可增设遮阴篷、桌椅用于游客的休憩;也可在此处改造为一美食区,成为一个游客可在此休憩、品尝、休闲的场所。若无法增设如此多的设施,可仅对标语进行改造,成为景区的信息科普区或路标识别区等。

4.4石壁被刻字问题解决方法

除了原本应做的加强游客对爱护景物方面的科普,建立标语或指示牌提醒游客外,应采取其他能让游客主动不在长老峰的石壁上刻“到此一游”类似的字样的措施。如在游客可接触到的石壁旁树立一个新的石碑,上刻有“今日丹霞一游”的字样,供游客接触和拍摄,并在该石碑侧面加上对爱护景物方面的科普信息。这既能满足游客的参与需求,又能保护丹霞山的山壁景物。

4.5丹霞山电子导览设计单一解决方法

可以针对地图进行修改,要求标识图形形状与现实景观大致相似,使地图更具象征意义,容易让人辨识出目的景点,并且可以获得导赏以及最佳观影点的位置的信息,也可以由游客自己标注出游客认为的最佳观影的位置,既方便当地旅游景点管理者的景观设计,又增强了游客与景点间的互动性。

5 结论

遗产地作为景区在景观设计上考虑的不仅是方便游客,同时也要注重对遗产地环境的保护,平衡二者的关系。针对不同的问题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丹霞地貌作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地貌实现景观设计的创新,不仅能体现其本身的资源价值,而且有益于争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芸. 环丹霞山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

[2] 赵宁. 城市边缘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规划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

[3] 文彤. 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

[4] 彭华,周婷婷. 丹霞山旅游形象调查及问题诊断[J].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医学版,2004(4):84-93.

猜你喜欢

丹霞山遗产地景观设计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丹霞山研学旅行市场开拓策略
仁化·丹霞山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情系丹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