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改革如何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9-10石林

体育风尚 2018年9期
关键词:核心运动素养

石林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风向标,本文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研究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发展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健康知识和行为、体育品德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前行,共筑我国学校体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学生核心素养

一、学校体育改革的意义及方向

学校体育已经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关注程度的提升,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学校体育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应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获得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解决问题以及相互合作的能力;改变以往评价方式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过于注重对于结果的评价,忽视对过程的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学校体育的改革,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从提升教师的自身素养开始,应该对新课程改革有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以多元的价值观来衡量学生,把德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坚韧、合作、竞争的意识,同时学会与他人相处。同时,不能把体育教学等同于竞技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是针对极少数素质优秀的学生,而体育教学应该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其次是教学模式的改变,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方法手段的选择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教师的教授内容和组织形式与学生的兴趣需求背道而驰,学生的积极性难以激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没有形成协同发展,这一现象也被毛振明等称之为“假教学”。最后是评价内容和方法单一,过于强调终结性评价,“一刀切”,容易忽视对学生在课堂中的的学习态度、情感表现和合作精神的评定,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评价,对学生完成的动作多鼓励、帮助,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二、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通过教育实现“立德树人”,其具体有效的方法、措施和途径,仍在积极探索中。2014年,教育部顺应时代的发展,首次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它在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从当前关于核心素养的相关文献来看,学术界对这一定义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也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钟启泉认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初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界定是學校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知识建构”的信号,标志着我国学校的课程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通过对多位学者核心素养概念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学科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同时对学生的个人情感、价值观、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自我终身发展的需要。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通过各学科教学来实现,因此,学校体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借助体育课堂教学完成。根据学校体育的特点及功能,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或日常锻炼,达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全面发展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健康知识和行为、体育品德和情感、通过这些方面的发展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围绕以上三个方面的目标进行体育课程改革,设计教学模式,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学生运动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培养策略

在新课改的趋势下,对体育教学大纲、计划、内容等方案进行整体规划,注重体育课程安排的实效性,避免形式主义。教师应加强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根据不同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通过生动有趣的体育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2—3项运动技能,达到“三会”的程度,“会说”、“会做”、“会用”。“会做”是体育教学中最基本的目标,学生能够完整的把技术动作完成是掌握了运动技能;“会说”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技术动作方法,能更深刻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逻辑的过程;“会用”是在教师设计的练习情境中,学生根据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在练习中的学以致用,可以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传授运动技能的过程中,把科学的锻炼方法渗透到教学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运动技能,而且在平时的课外锻炼中依然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这是实现终身运动的前提。

(二)学生健康知识和行为的培养策略

体育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在于身体的运动,那么,在运动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科学的运动健康知识、运动伤病预防、安全问题防范等方面。由于过去在体育教学中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缺乏一些健康运动的了解。因此,为了促进学生在运动中身心协调发展,应该重视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运动时所穿的衣服是否适合运动,运动前鞋带是否松开,身上是否携带金属物品等,通过教师的多次要求,这些行为意识能够潜移默化的融入到学生的思想中,以后参加任何运动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这些方面,这是预防运动意外情况发生的先决条件。2.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动时应该注意的健康知识,例如:对于不同的季节、时间,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冬天运动时注意呼吸不宜张口过大,尽量让空气进入口腔加温后入肺,饭后不宜进行运动,运动方式与呼吸频率的搭配,长跑常采用三步一呼三步一吸的方式,短跑采用憋气的方式以及间歇性的急促呼吸等。这些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都有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3.在体育课上教师要注意留意学生的动态,注意到有做出危险行为的学生,要及时制止,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健康行为的引导,告诉学生如何规避危险行为。

(三)学生体育品德与情感的培养策略

体育品格是参加运动时的意志体现,主要表现在运动中遇到挫折、耐力运动时身体生理上的极点状态下能够继续坚持运动,表现出不折不挠的体育精神以及在集体运动中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教学中对待具有挑战精神的学生往往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就能坚持不懈,而对于意志力薄弱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轻言放弃,教师就要运用一些策略,例如游戏的方式调动积极性和运用鼓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集体项目的运动中,教师要创造团队合作的条件,要求团队成员之间加强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教育时机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及时渗透,对于乐于助人,善于分享,不怕吃苦的学生要树立榜样,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

体育情感表现在学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运动中能够体会到乐趣,而不觉得体育课枯燥无聊。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善于把运动技术的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运动的热情,在学到技能的同时感受到运动带来的快乐。但要注意不能把体育课“游戏化”,削弱了体育本身的功能价值。

四、结语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学校体育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通过长时间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意志中。在新时期课改的大趋势下,学校体育的改革应以追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终身体育意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要求,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Z].教基二[2014]4号2014-03-30.

[2]周登嵩,李林,等.学校体育热点问题系列谈—体育新课程系列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2008,22-25.

[3]高福成.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素质的要求[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0,11 (2):33-36.

[4]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 (1):5-7.

[5]于素梅.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国学校体育,2016,36 (7):29-33.

[6]马孝志.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學生核心素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 (2):261-264.

[7]赵凤霞,程传银,等.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 (1):154-159.

[8]杨文轩.论中国当代学校体育改革价值取向的转换—从增强体质到全面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 (6):1-6.

猜你喜欢

核心运动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不正经运动范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