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筑兰台梦想谱时代华章

2018-09-10王君海张孟然

档案与建设 2018年7期
关键词:丹阳市建档丹阳

王君海 张孟然

近年来,丹阳市档案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服务方式去适应现代社会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努力发挥档案部门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1年,顺利晋升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2015年,荣获“江苏省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称号。2016年,成功创建江苏省4A级数字档案馆。

讲大局,积极开创工作局面

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丹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将档案事业发展列入《丹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确保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每年都要听取档案工作情况汇报,重视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工作软硬件环境不断改善。市委和市政府多次以两办名义发文,对全市档案工作进行部署和提出要求,出台相关政策,建立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丹阳档案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强责任,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创新是开创档案工作新格局的必由之路,作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也要不断创新指导模式,实现多方面的自我超越。近年来,丹阳市档案局积极拓宽档案管理服务领域,创新工作方法,推进业务指导,推动全市档案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1.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完成了全市11个镇(区)、街道和189个行政村、社区的建档工作,实现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全覆盖。2015年以来,市档案局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在加大业务培训和指导力度的同时,定期前往现场督促工作进程,于2017年顺利通过了省级考核验收,目前全市12个镇(区、街道)145个村,共计15250件确权档案和综合管理类档案已完成归档、整理、扫描和进馆工作。

2.新领域建档工作不断拓展。以星级创建为抓手,引导民营企业自觉建立健全档案工作,许多民企已由最初的“要我建档”变为“我要建档”,江苏云阳集团、江苏恒神集团、江苏丹凤集团等一批规模民企成功创建了省星级档案室。2017年开始探索农民合作社档案建设示范点工作,完成了丹阳市司徒镇杏虎村果品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国家级合作社规范化建档工作。多年来倡导家庭建档,在全市范围内涌现出一批家庭建档的先行者,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家庭档案建设。

3.基层档案室水平全面提升。丹阳市档案局依法对全市700余家立档单位进行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目前,全市共有近400家单位成功创建省星级档案室,其中9家单位获得江苏省五星级档案室荣誉称号,市公安局获得省5A级数字档案室称号。每年与市委办、政府办联合开展档案工作检查,有效地对全市档案管理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加强了我市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每年与市人大教科文卫办、市法制办联合组织开展档案执法检查,有效帮助基层档案部门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升了档案执法检查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聚焦点,合力增进民生福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生问题是关系国家民族稳定和谐、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头等大事。丹陽市档案馆牢固树立“民生档案服务民生”的理念,维护民权、满足民需,大力整合档案资源,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1.提高查档服务质量。我局不断改进查档大厅软硬件设施,简化查档利用手续,扩大档案开放范围,使群众查档更加便捷。根据不同的利用需求和利用特点,主动开展函电代查、委托代查、预约查阅等形式多样的人性化服务。为了给群众提供便利,在做好查档服务的同时,还增设了便民服务区,提供雨伞借用、报刊阅览、免费茶水等。凭借热心、耐心、贴心的“三心服务”,丹阳市档案局平均每年接待查档人员3000余人次,调阅档案4000余卷(件),为群众办理工龄、生活待遇、购房、贷款、独生子女费补贴、借贷诉讼等提供了最有力的依据。2017年,保管利用科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优质效能服务科室(窗口)”荣誉奖牌。

2.加强民生档案管理。近年来,联合国土、人社、司法、教育、卫生、民政等多家涉民部门,积极开展民生档案专题调研,强化民生领域的档案工作指导。对土地证、地籍、社会保险、失业保险、住房贷款、法律援助及法律公证等民生档案的规范化整理进行了重点指导。对婚姻档案等民生档案,及时接收进馆,强化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利用档案信息的需求。

3.创新民生档案服务。一方面,继续加强民生档案信息化建设,按照“民生优先”原则,做到民生档案优先全文数字化,为群众提供最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远程查档试点工作。远程便民查档系统是丹阳市数字档案室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镇就能满足群众的查档需求,实现档案的“异地查询,跨馆取证”。目前,已在吕城、皇塘等距离较远的乡镇进行试点,预计2019年全面开通该平台,通过让数据多跑路,实现了群众少跑腿。

4.倡导家庭建档工作。与丹阳行风热线电台合作,连续多年走进直播室宣传家庭档案知识;与《丹阳日报》合作,举办了“家·城·事”老档案征文活动;在《丹阳日报》专版刊登启事,面向全市征集评选最美家庭档案,营造了家庭建档的舆论氛围。组织业务人员走进社区、深入家庭,为有建档需求的家庭提供指导咨询服务,为传承优良家风、促进社会和谐服务。

攻重点,稳步推进档案信息化

根据《江苏省“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规划》精神,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在“十三五”期间的主要任务。在此形势下,丹阳市档案局迅速启动了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并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根据规划将循序渐进地推进数字档案馆创建工作,2016年我局已成功创建江苏省4A级数字档案馆,计划 2018年建成江苏省5A级数字档案馆,2020年前争创全国示范数字档案馆。截至目前,馆藏数据库电子目录已逾150万条,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录入率为100%。全文扫描逾800万页,约占馆藏总量的80%。针对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不同需求,我馆建立了婚姻、退伍、知青等22个民生专题目录数据库和总量达250万页的民生档案全文数据库,为广大民众查阅档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树品牌,自觉融入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自信、创新档案文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的重要举措,是引领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丹阳市档案局大力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打造档案文化品牌,变“死档案”为“活文化”,使档案的潜在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1.切实加强领导,打造文化阵地。为进一步拓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涵盖面,2010年,丹阳市档案局联合本市书画界人士共同创办了“齐梁文化基地”,搭建起了艺术与档案沟通交流的平台;2013年,丹阳姓氏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集聚了各行各业支持姓氏文化、档案文化建设的精英。经过多年打造,每年一度的档案日活动已经成为我局宣传档案法规、传播档案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全市公共文化活动的一个响亮品牌。

2.强化资源建设,夯实文化基础。档案资源是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丹阳市档案局着眼于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文化,立足本市实际,围绕服务民生,突出地方文化,切实重视档案资源建设,重点开展有关齐梁文化、名人家族、姓氏谱牒、名人字画等承载着地方历史文化的特色档案工作。截至目前,丹阳市档案局馆藏档案总量达169个全宗、41万余卷(件),报刊资料1.4万册。涵盖民国档案、新中国建立后的市属党政群团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文书、会计、科技、艺术及各类专门档案。近年来,我局特色档案资源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捐赠、购买、复制等多种方式共征集各类谱牒档案290套、近3000卷(册),陆续征集到丹阳籍名人字画100余幅,木刻原版画43幅,在促进本地区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发档案资源,创造文化精品。依托姓氏文化研究会,逐步建立起丹阳现存家谱资料信息库,深入挖掘丹阳家谱资源,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做好谱牒档案研发工作。近年来,相继出版了《丹阳家谱提要》《丹阳姓氏寻踪》《丹阳家规家训》等系列精品丛书,多次在全省档案编研材料评选中获得佳绩。通过档案文化的深入开发,让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通过优秀的档案文化产品而“有声有色”。

4.拓宽宣传渠道,强化舆论引导。我局积极发挥优势,在地方文化建设中主动作为。接待了萧氏海外宗亲团、左思后裔寻亲团来丹阳参观交流,策划举办了“我从哪里来——丹阳地方家谱精品展”“第二届苏南地区谱牒研究高层论坛”等活动,扩大了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影响力。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教育局等单位合作,相继举办了“翰墨兰台——丹阳当代书法美术作品展”“陶伯安木刻版画展”“吴二林日记捐赠仪式”“丹心向阳——张霖先生书画捐赠仪式”“中国梦,我见证——人生梦想寄存档案馆”等活动,不仅受到省档案局、丹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的关心重视,更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5.创新发展思路,发挥教育功能。市档案局结合地方特色,以“丹阳记忆”为主线,开辟了“齐梁文化”“兰台春秋”和“姓氏文化”三大展厅,用文献、图片、实物、声像等多种形式从不同侧面反映丹阳的城市历史和地方文化。市档案馆相继被丹阳市委、镇江市委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江苏省档案局命名为“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市档案局配备專门讲解人员,免费接待市民参观,定期与学校联合开展主题鲜明的中小学生教育实践活动,每年接待参观千余人,使档案馆成为学生以及广大市民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心,充分发挥了国家综合档案馆的“五位一体”功能。

抓根本,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坚持“人才强档”的理念,始终把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加强思想作风建设。高素质的档案干部队伍是实现我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的人才保障。丹阳市档案局以打造“为国守史、为民服务”党建品牌为抓手,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五事联动”主题党日活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大走访”活动,以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为导向,推动档案干部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我局始终坚持紧扣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实现党建与业务的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以此激励档案干部队伍的民生观念和主观能动性,以团结向上、风正气顺的良好精神风貌推动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面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新课题、新任务,充分利用高校、互联网等资源优势,加强各层次档案人员的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局(馆)工作人员参加省档案局和镇江市档案局举办的各类高校档案业务培训班、省“151工程”学术论坛。今年4月与苏州大学联合举办档案继续教育培训班,集合了丹阳市各单位百余名档案业务骨干,在学习交流中更新知识、拓展思路。在基层档案工作培训方面,针对基层档案从业人员变动频繁及近年来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我局重点开展了教育系统、新农村建设等专门条线培训,组织了全市档案软件更新专题培训,每年参训人员达500余人次。

猜你喜欢

丹阳市建档丹阳
孔门十二时辰
做好“四篇文章” 擦亮运河文化“丹阳名片”
李丹阳雕塑作品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对打造书香丹阳的几点思考
梦寐以求的《爆笑校园》
丹阳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与技术提升途径
丹阳市2016年水稻品种安全性测试试验
铁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