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宋朝绘画中山水画的发展

2018-09-10廖超萍胡嘉欣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画院绘画

廖超萍 胡嘉欣

摘 要:宋朝经历过“安史之乱”后的分裂与动荡,文人们确立的格物致知的路向,是从外在知识涵化为内在修养。由宋儒提出的“格物致知”的口号,普遍运用在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美术形象的制作上也不例外,画面中豪放的外在诉求转为内心的独白,绘画题材转为以山水、花鸟画为主。宋代手工业发达,在辽、金等外族统治的地域,创造了以汉文化为核心,并带有不同民族和地区特色的文化,继而推动了美术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宋朝中国绘画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统治者对绘画艺术的重视,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秉承西蜀、南唐旧制,发展画院,设待诏、祗候等职位,广纳绘画人才,甚至皇帝亲自参加绘画活动,宫廷画院盛极一时;其经济繁荣,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转而追求精神世界,人们的欣赏品味也相应发展。反映城乡生活和社会风俗内容的绘画大量出现,绘画在很大程度上摆脱汉唐以来为政治、为宗教服务的范畴,更深切地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接近各阶层的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画院制度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画的全面发展。宋代绘画进入手工业行列,技巧水平提高,众多高手涌现出来,都为画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北宋初的画院,是由宋太宗赵光义倡导建立,主要从画院人员和画迹收藏两方面做了奠基的工作。画院制度到徽宗崇宁大观年间至政和、宣和年间(1102-1115)有了新的发展。这和徽宗赵佶本人的书法绘画天赋是分不开的。宋徽宗在崇宁三年(1104)设立了“画学”,用来提高宫廷艺术家的身份,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但是,“画学”在画史上不过是昙花一现,前后也仅仅只有四五年时间,后来便被取消了。然而,宋徽宗时期的翰林图画院人才、制度、主张,都对南宋的画院有直接的影响。南宋在临安定都后,宋高宗又恢复了图画院,在战乱中逃到江南的院中旧人,成了画院的主要力量。

青绿山水画至北宋后期随着宫廷绘画的繁荣得到复兴,徽宗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代表了北宋青绿山水画的巅峰。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四月,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千里江山图》卷长达三丈,景物丰富,布局严整有序,以鲜明浓艳的青绿为主画出山河大地的锦绣风光。画中山回路转,江河纵横,渔村山庄、亭桥关隘布置合情合理,并点缀以种种生活景象,用笔工细而不拘板,且辅以水墨渲染,技法上已有很大的变化和进步。

《千里江山图》画卷,不仅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画卷用一幅整绢画成,无作者款印,有清弘历(乾隆)题诗,后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纸有元朝李溥先的题一。打开卷轴包首,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數枚,以及卷首题诗。开首高山之巅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崇山峻岭,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画家笔下应运而生,从前景山峦村居起势,隔岸画群峰秀起,两翼伸展渐缓,与起势的山峦遥遥相对,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峰峦左下方一横跨江面的大桥,并与下一组景物相衔接。翻过两重山可见幽深的宅邸,处处可见着白衣的隐士,且走且停,似在赋诗似在作曲,继续前行,又是一座桥,此桥虽跨度不大,却在桥上修建凉亭。继续向前便临江了。远景烟波浩渺,层峦起伏,犹如仙境。登岸后,悬崖山路九曲盘旋通向深处的庭院。山间瀑布,挂挂溅泻,复流大江。从高远至深远之景,引人入胜。山峦平缓处是一座宏伟的跨江大桥。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桥蔚为壮观,木质结构梁柱,下有三十三蹬,中间建有宫殿式的两层楼阁,宛如十一道彩虹,十分壮观。此段群峰参差节奏频率明显加强,紧接着峰势向左回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琼岛把气势伸展开去,然后画近景山峦和江渚渔村与琼岛相连接。与此相连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群峰,卷前题诗山中村庄座座古朴的小桥,带有凉亭的桥,簇拥着全卷的高峰,似直插天际,达到高潮。高峰左边的峰峦,与深入画里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回转的作用,成为第二段的结处。漫步于此处,意味无穷。由跨江大桥踏上岸,两边排列着建筑,翻过高山,走过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见一处平原,村落房屋错落有致。平原边的悬崖颇具险势,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给了村庄无比安全感。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并不能通往下一处,返回原来的小路且赏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滩上的渔船,逍遥的隐居生活,招来船家继续前行。舟在水中,可见隔水两山遥相呼应,似是隔着银河的牛郎织女,虽尽力向对方倾斜着,却难以碰触。岸上一片绿色的平地生机盎然,岸边星星点点的渔船,似乎传来了渔翁的吆喝。翻山越岭跋涉,才站到巅峰之下。虽有攀登之情,却难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转前段的曲折紧张,节奏平缓,瞬间消除紧张气氛。画中一小岛,岛下平铺着渔村,渔舟点点,使开起之势下转,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画近景坡岸与之相连接,起到转接作用。卷左尾部画突起的秀峰,其势向上伸过江面和远山,结住了开起之势,并总结全卷。

宋代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和极度繁荣的时代,宫廷贵族、文人士大夫及市民阶层均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收藏鉴赏蔚然成风,在这一背景下,绘画著录和绘画史著作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在绘画艺术上,宋代的绘画,集前代之大成,把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宋代绘画在当时可以说是全国绘画艺术的中心,画家云集,人才济济,名家辈出。画院画家大都是社会上的优秀画家,他们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作品大都富有生气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宋画院的绘画,在题材内容方面比过去更为广阔和丰富,从道释人物到现实人物,从历史骨气到城乡生活,无不被纳入幅。艺术水平有所提高,尤其是山水画花鸟画方面,在前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而瑧于成熟,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深深的影响着后世。

(作者单位:江西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画院绘画
第七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河山有君
——李可染画院院展
守正创新
——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成果作品展
4 0位老朋友的寄语
画院画家,真成了“印钞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