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书地理志补校》提要

2018-09-10李康甲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汉书前人

一、书目简介

我以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杨守敬集》第一册为根据,参考二十五史补编本,对《汉书地理志补校》进行阅读,并对其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方面进行提要。《汉书地理志补校》(下称《补校》)是清末明初杰出的歷史地理学家杨守敬的著作,其刻于光绪二十六年,全书一册,分上、下二卷,凡四十页,仿宋体大字竖刻,卷首有光绪二十五年杨守敬著《自序》,各卷首页有“宜都杨守敬惺吾”字样。

二、《补校》与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的比较

杨守敬于书前附有序文,其言:“校《汉书·地理志》者,钱塘汪氏(汪远孙)稍后出,亦最精。”但“惜其甄录诸家尤多未备”,且于汪远孙书后又有陈澧,汪士铎亦为《汉志》做注,故而杨在阅读时写录札记于汪书,后经整理而成《补校》一书,其“意在补汪书”,也就较为简略,故而在阅读时应结合汪远孙《汉书地理志校本》。

杨书在内容上对汪书进行增补。首先,是对汪书有些条目下未引史料进行补充。如京兆尹条下,《补校》就“二年更为渭南郡”句补释,以《史记·高帝纪》载“二年六月”,《异姓诸侯王表》载“元年八月”列其下。其次是对汪书未引注疏进行补充。汪远孙因时代限制和个人涉及面原因,未引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钱坫《新勘注地理志》,及陈澧《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汪士铎《汉志志疑》《汉志释地略》等,故而杨书在相应条目下补引上列诸注。

对于汪书未发现及未辨明的问题,杨书引诸史料进行了分析,以得出结论,并以“案”书明自身观点。如“长安”下“高帝五年置”,以 《史记·将相年表》作六年置,杨加案曰:“《高纪》五年灭项王,六年二月都洛阳,五月车架到长安”,故可得五年置为误,而汪注于此条下仅载“五年灭项,西都长安”,未究此问题。

三、《补校》研究方法及突出成就

(1)研究方法

在具体研究方法上,首先是传统的对字形、字音进行进行训诂,对特殊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说明。如“济南郡”条“阳邱”下,注“按,《王子侯表》有杨邱共候安,阳作杨”。其次是引广引多证来驳纠旧说。如“山阳郡”条“方舆”下,引《续汉志》、《晋志》、《宋志》、《地形志》、《隋志》等都载为“方舆”,而证旧说“豫”应为“舆”。再次《补校》还结合其他文献材料和前人注疏进行逻辑分析,以察前人所不察、究前人所讹误,前对汪书之增补中已有体现。此外,还借《水经》、《水经注》及相关引注等,以山水方位来考证郡县的方位,并反过来以郡县方位考证古今水道的变迁。如“太原郡”下,晋阳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处,东入汾。

(2)突出成就

尽管《汉书地理志补校》虽是对于汪书的补充,但其中观点却并不都同于汪书。其分析了《汉志》所载山川和《禹贡》、《水经》所不合者,补充了新莽时才除国之侯国,同时对一些郡县等提出了自己不同前人的见解。

①“东郡”条下,载“县二十二”。

汪注“案,当做二十三”,然未有唐邑。

杨书引《通典》及《旧唐志》、《元和郡县图志》、《后汉书·钟离意传》等证明两汉时确有唐邑县存在,且其位于东郡。其县后又分为畔、观二县,故而汉时东郡应为二十四县,而不是汪注所说的二十三县。

杨氏以新旧史料相互印证,并由其所载地理方位相推而得出结论,从而纠正了汪注的错误,并还原了东郡所辖政区。

②桂阳之阳山条下。

引应劭注“今阴山也”,并阴山,侯国。

杨注引《汉表》、《水经》证明此阴山即《汉志》之阳山,而《汉志》则载于两处,且并曰“侯国”,又可考前汉并无阴山候之封,可证明此阳山实际上是阴山之误。

杨氏以比较、排除的方法,根据不同史料间相冲突、相印证的材料做出判断,不仅纠核前注,并纠正《汉志》原文之误,此亦其研究之亮点。

③淮阳(国)之固始条下(临淮郡下有淮阳县,不同此)

汪注仅引颜注曰“本名寢兵,楚令尹孙叔敖所封地”。

杨注补引应劭于寢县下注“世祖更名曰固始”,并《续志》、《水经·颖水注》引《地理志》等,证应劭注为正确,即固始应为东汉时县,而非西汉时所有。

既校汪注未涉及及的问题,又考明《汉志》原文于时代上的疏漏。多条材料相互印证,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④山阳之西阳条下

汪注仅“侯国”。

杨注引《后汉书·刘永传》及章怀注《后汉书》、《左传》及杜注,又考的济宁州金乡县西亦有西防城,且在单父之北,故可推得西防县应为《前志》山阳之西防传写误而成。并考《汉表》,无西防候,而有西阳候之封。

根据汉表,以候之封号考侯国、县名,前阳山等亦见之,故而亦为一主要的考证方法。

⑤泰山之桑丘条下

汪注仅“旧注颜曰,春秋庄十五年,公败宋师于椉邱,即此”。

杨注,引《史记·赵世家》及《地理志》、《史表》等皆无“椉”名,故推得《汉志》误“桑”为“椉”,并以此误,汉表及水经注皆误,颜注因袭于前,故也为误。

这五条见于《汉书地理志补校》书前杨守敬的自序,不仅与汪书观点不同,关注并辨正了汪书未关注的问题,并且也纠正了前人如颜师古等的注,乃至《汉志》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虽看似为枝节问题,但也足以管窥杨氏此书的价值。

四、《补校》的价值和不足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里说:“夫成绩者,今所现之果也,然必有昔之成绩以为因;而今之成绩又自为因,以孕产将来之果;因果相续,如环无端,必寻出因果关系,然后活动之继续性可得而悬解也。”历史是总体性、连续性的,史学研究自然也不能忽视前人的研究,《补校》整体立足于前注疏而进行查漏补缺式的补注,可以重点关注前人未曾关注到的问题,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种研究方法本身就有其优越性,值得后人借鉴和学习。此外,杨守敬先生学问通博,所以能注意到许多我们未曾注意到的问题,为我们自己的研究提供了不少启迪。

但不可否认,《补校》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如因篇幅短小,而有些地方叙述简略,论据不够充分,且因是前注的补充,结构不够完整,无法独立的作为一本书来阅读,需与汪远孙的《汉书地理志校本》结合才能更好的把握。

总体而言,《补校》瑕不掩瑜,杨守敬先生藏书众多,为学通博,又考据精湛,将诸多典籍、注疏互相印证,大多做出了准确的校订,虽因篇幅所限而不能与他的《水经图注》、《水经注疏》、《隋书地理志考证》等相比,但此书对于《汉书地理志》研究的价值仍是不可忽视的。

作者简介:

李康甲(1994—),男,汉族,山西省晋城人,硕士研究生,单位:扬州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猜你喜欢

汉书前人
早期中国知识转型期的《吕氏春秋》学——《汉书·艺文志》、高诱《吕氏春秋注》研究
悬梁刺股
致寝前人语
被皇帝逼出来的“学霸”
打渔人
趣味古文
苏东坡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