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

2018-09-10周豪琪

大东方 2018年6期
关键词:共产党国民党

摘 要:本书是一部研究国民党史的著作,研究角度不同于以往的研究国民党的作品,作者从国民党的组织形态入手,探讨了国民党党员的社会构成、党政关系、党治结构、政治录用、派系矛盾、吸纳体制等多方面问题,从而找出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原因。

关键词:国民党;共产党;党争

《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一书于2010年由北京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奇生。本书曾在2003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此次的再版,一来是由于本书在学界反响巨大,希望满足读者购书的需求;二来此次的修订补充了一部分在台北的史料,增加了某些章节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为完整。

一、作品介绍

全书共分为十五章,以“弱势独裁”为核心观点。该书将执政的国民党定位于“弱势独裁政党”,长期以来,学界在国民党以党治国问题上似已达成共识,认定国民党实行一党独裁的专制统治。而该书通过对国民党党治的结构、党政关系及政治录用体制的考察,表明这一习惯认识不过是一种幻象。国民党虽然具有强烈的一党独裁和政权垄断意识,但其“党力”相对于中国的国家规模而言,并不强大。[1](1)

全书以1924年国民党改组开始讨论,把问题的焦点放在国民党改组与苏俄的关系上,比较国民党党章与俄共党章的异同,得出改组后的国民党是以“三民主义为体,俄共组织为用”的观点。孙中山一心希望学习俄共的政党组织制度,而不是学习其主义。孙中山认为,俄国共产党最优长之处是善于组织,而这一点正是国民党乃至所有中国人所最不擅长之处。但他不曾想到的是,他所主张的三民主义是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接受的是西方所谓的民主、平等、自由思想而得出的革命纲领,而俄共的组织制度是共产主义的产物,三民主义与俄共的组织制度其实并不相容,那么国民党的改组其实并不是十分成功的。所以,1924年改组以后的国民党、除了党员人数急剧增长外,其组织内聚功能并未增强。

1927年,国民党执掌全国政权,移植苏俄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但在清党中遭到严重自我创伤的国民党,此时根本不具备专政的社会条件和自身实力,直到北伐前夕,国民党党员数量尚未恢复到清党前的规模,党员的地域分布与政权的地域基础不相吻合,县以下基层组织特别涣散,形同虚设。这一切决定了在近代中国历史的洪流中,国民党的必然惨败。

二、写作方法与特点

作者在自序中的一段话中谈到:政党史的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治史”,一是“治党史”。“党治史”主要指一个政党从事政治运动和政治斗争的历史,对一个执政党而言,则主要表现为其控制和行使国家统治权力的历史。而“治党史”则主要是指一个政党自身组织建设、组织管理和组织形态演变的历史。[1](2)以往研究国民党史的书多关注“党治史”的一面,如宋春主编的《中国国民党史》[2](1)、季鸿生等著的《中国国民党史纲》[3](1)等。而作者则以“治党史”为角度切入,试图对国民党党机器的运行机制和组织形态的若干侧面作一考察,借用金以林先生的话来说,本书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国民党“党建”史。[4](207)历史学家桑兵曾谈到历史研究的范式转换问题:一些曾经被视为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理论、方法和观点,引起普遍不满,要求突破创新的呼声和努力一直持续,这些努力被一些学人概括为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方面,对于既有体系不做教条式理解,具体研究超越了分期、属性等界限,充分拓展空间,另一方面,研究观念、视角和方法不断调整。[5](25)显然,本书就超越了以往研究政党史的范式,从新的视角来研究国民党史。

三、观点新颖

本书观点新颖,摆脱了原来研究国民党史的窠臼。但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并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通过运用大量的史料来论证他的观点。

1926年5月,国民党召开二届二中全会,会上通過了《整理党务案》,主要内容为:限制共产党员在中国国民党高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各该党部全体执行委员的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共产党员名单须全部交出等。该议案本意是为了把共产党人排挤出国民党中央领导机关,打击国民党左派。历来的研究都将此作为蒋介石反共的一个事件,关注此议案对于共产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而作者将关注点放在另一方面,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引用1926年《关于对广州政治关系和党派关系调查结果的报告》中的话:1926年5月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共产党人被迫离开国民党的上级党务机关后,更将工作重心转向基层,更加深入到民众中去,在民众中加强自己的影响。中共广东区委书记陈延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称:经过“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之后,中共在组织上和政治上取得了更多的独立性,也更加深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的影响反而增强了。[1](81)作者通过解读以上材料后得出:《整理党务案》提出后,中共在国民党内的影响力显著下降,这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整理党务案》虽使中共党员从国民党中央部长级的几个职位上退下来,但并未影响中共对国民党地方组织的控制。[1](83)

参考文献

[1]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2]宋春.中国国民党史[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3]季鸿生.中国国民党史纲[M].上海:百家出版社,1990.

[4]金以林.有质有文——评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1924—1949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形态>[J].近代史研究,2004(4).

[5]桑兵.治学的门径与取法——晚清民国研究的史料与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周豪琪(1994-),男,汉族,江苏常熟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社会发展学院)

猜你喜欢

共产党国民党
十谢共产党
共产党离我们远不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铭刻史册的100件湖北党史大事
赞歌百年共产党(快板书)
快过关了
Review on 1921–A Gift for ourDearest CPC 《1921》影评——献给亲爱的共产党的礼物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