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援藏·缘藏·圆藏

2018-09-10李向

世纪风采 2018年4期
关键词:泰州市泰州西藏

李向

“西藏高寒缺氧,气候恶劣。

你确定要去? ”2013年,当我毅然向组织递交援藏申请书时, 领导担心我年龄偏大, 并不舍得我进藏。“在西藏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工作,我很自豪。其他同志能適应,我也一定能适应。”如果这次不能进藏, 此生或许就都不能进藏了,因为这一年,我已经45岁了。在我的再三坚持下,领导批准了我的请求。

能够作为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来到拉萨, 我始终相信自己与西藏有着解不开的缘分。自2001 年还是科级干部的我积极要求进藏未果后, 援藏就如同一颗种子在我内心深处扎下了根。

到西藏去的念头经久不息。

2013年7月,我接过了周广智同志的接力棒, 终于踏上了曲水这片曾经令我神往的西藏大地上,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援藏工作,圆了进藏工作的梦。进藏以来,我始终坚持“缺氧不缺精神,吃苦不降标准”的实干精神,以实际行动回答着自己进藏“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的问题,以不懈的努力阐释着援藏干部的担当与使命。

探索现代农业打造“金土地”

2015年11月18日,在才纳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才纳村5组的村民们正忙着收玛咖, 他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家地里产的玛咖交给县净土办工作人员, 称重登记后只等着去领钱就行了。种植玛咖, 让村民们手里的土地终于成了“金土地”。5组村民拉珍说:“以前种青稞,一亩地年产值不过四五百元。现在种植玛咖,我家光这一项的收入就近6000元。种了这么多年的地, 我们从来没有种过这么生钱的东西。”除了种植玛咖的收入, 老百姓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打工, 一个人工一天可赚100元。这还不止,才纳村的老百姓还有不菲的土地租金, 土地流转出去种植玛咖,每亩租金1400元。如此算下来,拉珍一家每年都有四五万元的年收入, 与之前5000元的年收入相比,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给这个六口之家带来的变化不言而喻。

“才纳”,藏语意为“文成公主在此送去蔬菜”。文成公主不会想到,1300 年后, 才纳乡成为西藏自治区目前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这里的农民长期从事传统农耕,农作物品种单一,只有青稞、小麦、油菜、土豆等少数品种,产量较低。近年来,在江苏省泰州市援藏干部帮助下, 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1 年,曲水县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综合泰州农村发展的有关经验,曲水县成立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后更名为曲水净土健康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以才纳乡为核心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并为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打造投融资平台。玛咖是一种特色药材,原产地秘鲁,两年前从云南引进,曲水特有的地理环境给玛咖产品带来了更高的品质。目前,玛咖干货产品市场价格高达每克10元。除了玛咖, 农业示范区才纳基地还成功引进种植了雪菊、百合、亚东木耳,提炼精油的玫瑰、郁金香,以及专门提取辅酶Q10 的烟草等22个品种的高附加值经济作物。

2013年10月,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提出发展“净土健康生物产业”的概念, 激发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推进跨越式发展的信心。可那时我进藏还不满三个月, 且之前没有农业管理经验, 我也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此时,援藏“为什么、干什么、留什么”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通过查阅资料、走访专家、进村入户深入调研,我撰写出的《曲水县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很快便通过专家评审并被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要求为各县区参照范本。直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调研撰稿期间,我每天加班到深夜两三点。在南木乡召开合作社座谈会时,牙痛发作,疼得我满头大汗,话都说不出来,硬是被乡干部送到了县医院输液治疗。“像你这样进藏没几天就没日没夜地工作,谁能受得了? ”前来探望的领导批评了我。

根据《曲水县净土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曲水县委、政府确立援藏资金三期投入建设的发展目标,一期投入935 万元,建设160余栋智能温室,将新品种试种、育苗、推广合为一体; 二期投入2325万元, 建设玛咖加工厂、食用菌加工厂等, 这些项目已经完工;三期投入2590 万元,建设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仓储中心、冷链库、玛咖晾晒厂。正是在我的带动下, 曲水县一批又一批农牧民群众正成长为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工人,从农民到工人,这是前所未有的跨越。

如今,曲水净土健康生物产业已成为拉萨净土产业的发展航标,曲水玛咖作为老百姓口中“会生钱的作物”在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方面更是独占鳌头。2014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667.16元,同比增长达20.84%, 仅种植玛咖一项就为老百姓户均增收6800元。

愿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援藏干部才会获得更多信服。

全区首个县级远程会诊平台落户曲水

2015 年11 月18 日下午4点, 在曲水县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 远在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正同曲水县医院的医生就来自拉萨的小朋友曲桑的病情诊治状况作着交流。

“西藏的小朋友怎么去数千公里外的泰州看病去了? ”“远程会诊平台居然能让江苏的医学专家和西藏的医生面对面地交流? ”这一个又一个的疑问甚至是惊讶, 也只有作为援藏干部的我和几位同事熟知其中的缘由了。

今年5岁的藏族儿童曲桑来自达嘎乡达嘎村, 大约4年前出现右耳后颈部皮肤糜烂、渗出、瘙痒明显等症状。虽经过多次诊疗,但是皮肤糜烂面反复发作, 迁延至今,糜烂面积扩大。因为家人的疏忽, 患病的孩子一度只在等死的边缘。当我在乡干部带领下来到曲桑家见到这个孩子时, 心痛之情油然而生。“太可怜了,我要怎么做才能帮到他, 要怎么做才能挽救这个孩子的生命? ”回去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这时, 我想到了老家———江苏省泰州市。经与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沟通协调,10 月12 日,曲桑在叔叔的陪伴下赶赴江苏,在泰州接受了诊疗。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烧伤整形科、风湿免疫科的专家们纷纷行动起来,并与南京、上海的专家交流, 最终确诊为儿童性大疱型类天疱疮、慢性脓皮病、缺铁性贫血、化脓性中耳炎。经专家会诊, 孩子在患病几年后终于找到了病根,明确了治疗方案。在泰州接受一段时间后, 曲桑小朋友的病情好转了。11 月18 日下午在曲水县医院远程会诊中心的交流, 就是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的专家与曲水县医院的医生作孩子转院后的护理交流———因为病情好转,曲桑要回家了。在视频里看到大病初愈的曲桑, 看到曲桑叔叔眼睛里的泪水, 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前不久, 来自泰兴市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高文灿在曲水县医院完成了一例乙状结肠切除术,该手术成为西藏自治区县级医院独立完成的第一例结肠手术。在曲水县医院, 泰州援藏医生开创了许多第一例。第一例乙状结肠切除术,第一例胆囊切除手术,第一例无创呼吸机抢救肺心病,第一例卵巢囊肿切除术……仅仅是今年参加援藏的3 位泰州医生,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 就开创了多个第一例。

援藏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江苏省泰州市援藏干部的努力下, 曲水县人民医院设施设备投入很大, 建立了西藏第一家县级医院胃镜室, 还有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除颤仪等医疗设备。现在的曲水县人民医院, 在援藏机制的带动下, 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医院了。“不仅是本地居民,周边县也有不少农牧民特意赶到曲水看病。”对此,曲水县人民医院院长央金感到特别自豪, 每次见到我, 她总是像见到亲人一般握着我的手说:“书记,你们来了,医院的软硬件水平都大幅提高了,这是曲水老百姓的福气啊。”曲水人敦厚朴实, 江苏援藏的情意,他们都记在心里。

资助贫困生共筑民族情

2014年,曲水县中学新建教学综合楼、职教中心实训楼投入使用,工程总投资2012万元。曲水县中学副校长罗勤1999 年到曲水县中学工作, 当时学校只有一幢教学楼,两排宿舍。罗勤说:

“那时候,教室不够用,职教课都是搬着黑板在宿舍里上。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 现在的情况慢慢好起来,职业教育中心、职教综合楼、师资培训楼都建了起来,学生实验室、图书馆也都有了。”改变的不仅是硬件设施。在我们江苏省泰州市援藏干部帮助下, 曲水县中学跟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结成“手拉手”学校,两校每年互派教师交流学习。罗勤说:

“跟内地学校交流,给学校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多变化。”曲水中学原先教学模式单一, 老师讲课就像作报告。现在“讨论式”“归纳式”“探究式” 教学模式被引进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更多了。还有师生关系的变化, 过去老师们多高高在上,对学生过多训斥。现在,老师和学生都成了朋友。2013 年,曲水率先在全区通过“国家级教育均衡验收”,被誉为西藏农牧区教育的一面旗帜。

国家历来重视西藏教育事业发展,从1985年起即对自治区农牧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包吃、包住、包学费的“三包”政策,并在之后多年不断提高“三包”经费标准。2011年,根据中央对西藏“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决策部署, 西藏于当年秋季学期即开始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有力减轻了农牧民家庭的经济压力, 成功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的入学率。但是, 在多次下乡调研后, 我发现曲水仍然有个别家庭存在着大学生上学难的困境,要么因学返贫,要么因贫辍学。作为父亲, 我感同身受。作为领导干部,我不能视若无睹! 我们知道,大学承载着一个社会、民族的未来希望。怎么解除贫困家庭及其大学生的上学窘境? 怎么让更多的内地人知道西藏存在着的这一迫切问题? 这些问号时刻萦绕在我的心中。

经过深思熟虑, 结合内地爱心助学等先进做法, 我想到了成立爱心助学基金会。2013年休年假回泰州时,我向泰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就贫困大学生事宜做了专项汇报, 详细了解了曲水大学生困境的泰州市主要领导果断拍板并提出将基金会帮助范围扩大至全县困难群体。为此,我牵线曲水县民政局和泰州市民政局于当年即成立了曲水祥泰慈善基金会。同时,我将此项工作向江苏省对口支援西藏拉萨市前方指挥部作了详细报告, 并最终促成所有江苏省援藏干部带头每人挂钩资助一个贫困大学生, 帮助缓解贫困大学生入学易、上学难等问题,解除其后顾之忧。另外,我委托援藏副县长包亚同志撰写了《慈善倡议书》并在泰州各界广泛宣传,收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通过祥泰慈善基金会牵线搭桥或直接受助的学生已达20余人,资助金额每年近8万元。为进一步规范、健全基金会运作机制,进一步整合团委、工会、妇联、财政、教育、民政等资助力量, 祥泰慈善基金会理事会正在积极筹建中。我相信,基金会将有力缓解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等问题, 也进一步将基金会建成巩固民族团结、发展泰曲深情的民族互助纽带。

援藏以来, 在我和援藏同事们的积极奔走下, 泰州市政府部门、民间机构、企业界与曲水之间, 联合开展各类公益活动扶危助困。泰州市妇联“母亲邮包”公益活动, 荣获中国妇女基金会与中国邮政集团联合授予的优秀组织奖。前不久,泰州企业界自发组织“泰州曲水心连心,爱走西藏公益行”活动,为曲水农牧民捐赠衣物200余包,价值8万余元。

作为援藏干部,我深知:我要做的不只是产业规划带动经济发展这样的大事,帮助困难家庭的孩子,让他们健康成长,早日走上工作岗位过上好日子同样是大事。

次仁白玛, 是我结对帮扶的西藏大学学生,害羞、腼腆是去她家了解情况时这个女孩给我的第一印象。次仁白玛的妈妈身体不好,看我到来连连给我添茶,只是不见男主人的踪影。次仁白玛看出了我的疑问:“父母离婚了,家里只有妈妈、我和妹妹次旺白玛三人。”言及此,次仁白玛黯然低下了头,不再说话。次仁白玛是一个孝顺、贴心的孩子,她知道妈妈养家不易,从不乱花钱,还在学校图书馆打零工。问起她寒假的安排时, 她说和妈妈住几天后就要到拉萨打工,快过年了,可以赚一些生活费。孩子的懂事和坚韧深深触动了我, 看着在一旁一直低头不语的母亲, 我夸奖她培养了次仁白玛这个好孩子, 她却突然泪光闪烁地说:“家里穷, 我身体也不好, 但是我再辛苦也要供这两个孩子上学, 上了学才有希望! ”次仁白玛母亲的几句话,刹那间湿润了我的双眼。“两个孩子今后上学的费用我包了, 今后有什么困难,尽管给我打电话! ”我把电话留给次仁白玛时, 分明注意到了母女二人眼中的泪花。

2014年6月,是次旺白玛参加高考的重要日子, 问起次旺白玛准备考什么大学时, 她却回答我说:“妈妈的负担会更重, 但是我们不能再麻烦叔叔您了。”她说想报考有免补政策的学校。“好孩子,不用担心,你上大学的费用,叔叔也包了。”我叮嘱她:“照顾好妈妈, 今后有什么困难都告诉叔叔。”只是,孩子没有听我的话,成绩揭晓, 她的高考分数高出西藏一本分数线100多分, 却只填报了大连民族学院。

领取通知书的那天, 我邀请次仁白玛和次旺白玛姐妹俩到我的宿舍做客,因为女儿昀哲也在,姐妹仨正好可以聊聊上大学的事。姐妹俩带来了一箱藏鸡蛋,但我知道她们家没有养鸡, 这一箱藏鸡蛋肯定是妈妈打工挣的钱。

藏鸡蛋我收下了, 因为这寄托着次仁白瑪一家人的真挚情谊和淳朴情感,只是孩子临走时,我给她们塞了500元钱。

现在,次仁白玛已经读大四,次旺白玛也已经读大二了。如果不进藏, 我只有一个女儿和我撒娇,而今,我每月都能收到姐妹仨的问候, 我成了有三个女儿的父亲。那天,我安排援藏医生为次旺白玛的妈妈阿乃做了全身体检,电话里的次旺白玛数次哽咽:“叔叔谢谢您! 妈妈为了供我和姐姐上学,怎么都不去医院……”作为父母,我何尝不能理解?“好孩子,有叔叔在,你安心上学。就是叔叔回去了,还有后来的叔叔呢! ”离藏留什么? 我希望把江苏省泰州市的发展经验和干部的好作风移植到曲水, 我希望藏族群众借助我们加深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和对各民族群众间团结友爱的理解, 我希望留下一支永不走的援藏队伍, 西藏群众和全国各族兄弟姐妹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援藏为了什么? 我想援藏是为了不再援藏。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泰州市泰州西藏
幸福水天堂——泰州
项链
天上的西藏
泰州港—重庆港集装箱直航航线正式开启
泰州古韵
神奇瑰丽的西藏
由表及里,深入探究
奚爱国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