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对外人文交流战略研究:路径、策略与特征

2018-09-10王润珏李荃

国际传播 2018年5期
关键词:瑜伽莫迪人文

王润珏 李荃

【内容摘要】 近年来,印度对外人文交流主要聚焦于旅游、传媒、宗教、体育四个领域,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对印度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且关键的作用。莫迪政府推出的“季风计划”进一步将人文交流活动上升至国家外交战略层面。本文梳理印度的人文交流举措,以期为中国改进对外人文交流工作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印度;人文交流;季风计划

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人文交流活动,是印度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政府为此设立了统筹对外人文交流的专门机构——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近年来,印度对外人文交流主要聚焦于旅游、传媒、宗教、体育四个领域,形成了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对印度文化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发挥了积极且关键的作用。2014年,莫迪政府推出“季风计划”,进一步将人文交流活动上升至国家外交战略层面。

一、旅游、传媒、宗教、体育:印度开展人文交流的核心领域

(一)基于旅游开发进行人文交流

旅游交流是民间交流的主要渠道,也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桥梁。21世纪初,印度旅游局着手进行以吸引国外游客为目标的旅游产业开发和旅游品牌塑造,并确立了打造国家旅游品牌的策略,即将印度全国的旅游业打造成统一品牌——“不可思议的印度”。

印度旅游局结合印度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和地域分布,为外国游客设计了探险之旅、遗迹之旅、佛教之旅、美食文化之旅等13条经典旅游线路;设立了“不可思议的印度”官方网站,该网站向游客提供食、宿、行等相关信息以及在线咨询服务。印度旅游局在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通过宣传片投放、旅游路演推介、联合举办旅游周等方式进行旅游推广。此外,为提升外国游客来印度旅游的意愿,印度还扩大电子签证发放国家范围,提供更便捷的入境服务。印度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印度外国游客数量达1018万人,较上年增长15.6%;其中,持电子护照入境旅客170万人,较上年增长57.2%;2017年,印度旅游外汇收入达244.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①

以医疗护理、康复、休养为主题的“医疗旅游”是印度旅游局设计的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质量”和“价格”是其核心竞争力。一方面,印度目前拥有二十余家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资质的私立医院,超过60万名印度医生拥有国际行医资质,医疗水平、硬件设施均达到英、美发达国家的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阿波罗医院(Apollo Hospitals)已在印度设立64家,年接待外国患者超过7万人。另一方面,印度醫疗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手术费用通常不到美国的20%,同时其领先世界的仿制药生产能力使同类药物价格远远低于欧美国家。印度政府还通过削减医疗设备进口税降低医疗基础设施费用,促进国内医疗设施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并进一步强化低价优势。

(二)依托传媒业开展人文交流

印度将旅游和传媒分别视为“直接”和“间接”了解印度的主要渠道。在目前的传媒体系中,英文报纸和电影是印度开展对外人文交流的主要依托力量。

印度是报业大国。由于民族和语言的多样性,印度全国出版的报纸数量超过3万种,涉及180余种语言,其中英文报纸超过6000种。将英语作为通用语言这一优势,使得印度报纸成为欧美国家媒体有关印度和南亚地区的重要新闻信息来源。此外,印度报业管理本身较为宽松,报纸遂成为印度与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近年来,“宝莱坞”(Bollywood)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影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宝莱坞电影通常会运用具有典型印度特色的服装、歌舞、装饰等文化元素,这些元素均具有极高识别度。随着《三傻大闹宝莱坞》《摔跤吧!爸爸》《小萝莉的猴神大叔》等印度电影在全球热映,印度的风俗民情、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也为世界各地的更多人所知晓。此外,印度政府还通过积极为国外拍摄团队提供签证和合作便利,使印度成为全球影视作品常见的取景地,从而创造了更多向其他国家观众展示印度的机会。

(三)围绕宗教活动开展人文交流

印度是宗教大国,不仅民众信教比例极高,而且宗教种类丰富,也因此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尽管印度国内超过80%民众信仰印度教,但并不影响印度通过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的活动和对话与其他国家进行人文交流。基于此,印度树立了促进多样文明交流共荣的积极形象。

例如,印度通过举办佛教仪式和会议、兴办佛学教育等方式与中国和东南亚诸多国家开展人文交流。印度重要的佛教机构“阿育王使命”在过去十多年先后举办过多次佛教国际会议,成为印度“佛教外交”的重要举措。参加会议的包括来自中国、不丹、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斯里兰卡和泰国等国的僧人和学者。2014年9月1日,那烂陀大学①在时隔800年后复课,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所古老学府深造。新印度教公益组织BAPS已在全球建立了超过3850个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宣扬印度教教义精神,展示印度文化,培养外国公众对印度文化的兴趣。

(四)凭借特色体育项目开展人文交流

从世界范围来看,印度的体育发展水平和世界影响力并不突出,但印度却通过深度发掘本国独有的特色体育项目——瑜伽,探索出自己的体育交流之路。

瑜伽(Yoga)来源于印度梵语“yug”或“yuj”,其含意为“一致”“结合”或“和谐”,是古印度六大哲学派别中的一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亚健康人群规模不断扩大,瑜伽体式、呼吸方法的练习逐渐为人们所喜爱。印度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瑜伽推广活动。2014年11月9日,印度政府正式设立“瑜伽部长”一职,负责瑜伽等传统医药和健身养生法的推广工作。同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接受印度总理莫迪的提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1日设定为“国际瑜伽日”。

除广泛开展大众瑜伽活动、开办瑜伽短期培训、短期旅行以外,印度政府还通过支持专门的瑜伽研究和教育,确保本国在瑜伽领域的领先和权威地位。例如,印度政府开办有专门的瑜伽大学——辨喜瑜伽大学(SVYASA),该校也招收外国留学生。2015年5月15日,在李克强总理和莫迪总理的见证下,云南民族大学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签署了联合共建瑜伽学院的合作备忘录,这是印度在全球创办的首所瑜伽学院,也成为中印人文交流的重要成果。

二、季风计划:以人文交流为驱动的国家外交战略

“季风计划”是莫迪政府上台后推出的一项人文交流战略。2014年6月20日,印度文化秘书拉文达·辛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首次正式提出“季风计划:海上航路与文化景观”。印度文化部对季风计划的目标描述如下:了解印度洋季风如何将印度洋沿岸的各个部分以及沿海与腹地联系在一起,如何促进整个印度洋地区相互影响并形成共享的知识系统、传统、技术和理念。在宏观层面,旨在重新连接和重建印度洋各国之间的交流,从而增进对文化价值和关联的理解;在微观层面,重点是了解区域海洋环境中的多样化民族文化。①

2014年9月,印度外交秘书苏贾塔·辛格和文化秘书拉文达·辛格举行特别会议,讨论有关“季风计划”具体化的问题。此后,该计划开始从单一的文化项目转向具有地缘政治意义和战略规划特征的复合项目,加入了推动区域经贸合作、海洋航行自由等更加丰富的区域性合作目标。目前该计划的范围划定区域从东非到阿拉伯半岛,到印度次大陆以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国家,包括39个国家和地区,在横跨印度洋的整个区域内进行经济协调。印度文化部从2015年开始,在外交部的协助下,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展开历史文化资料、历史建筑物等相关数据的采集工作。在此过程中,印度外交部也开始在“季风计划”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尽管印度政府还没有正式出台有关“季风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但其在环印度洋地区为印度创造外交机遇的作用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当前,莫迪政府凭借“季风计划”以文化为引领来撬动区域间合作,通过构建“文明共同体”,深化环印度洋地区的互利关系,巩固印度在该地区的主导权的目标已经十分明晰。这同时也意味着莫迪政府将逐渐改变印度独立以来在外交政策方面所形成和奉行的“尼赫鲁框架”,并采取更加主动的外交策略,以在印度洋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谋求更大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三、印度对外人文交流特色

印度是世界公认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是南亚地区孕育的最重要的本土文明。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印度文明不断地同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和中国文明相遇、相融。而在进入近代以后,印度逐步成为西方殖民地。这一时期,西方近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不断涌入印度社会,印度文化自身则少有对外传播交流的机会。印度独立后,该国的对外人文交流变得积极主动,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一)由被动接受到主动传播

在历史上,印度曾长期处于文化被动接受者的角色位置。南亚次大陆地理上的相对封闭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该地区的人们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孕育的文明大都内向保守,鲜有向区域以外地区扩张的举动。然而,南亚次大陆的富庶也让它成为中亚游牧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伊斯兰文明等诸多文明覬觎的对象。历史上相继有雅利安人、波斯人、希腊人、突厥人以及蒙古人沿着西北山区的通道南下,即由中亚经过阿姆河和兴都库什山,再通过阿富汗边境的开伯尔山口迅速进入印度北部。

虽然古代印度文明也通过佛教、贸易等方式与外界进行交流,但总体来看,在漫长的古代历史和近代殖民史期间,它大都处于一种被动改变的状态,其人文交流历程是一部不断地接受异质文化挑战、不断与异质文化交流的历史。

印度实现独立之后,一改被动接受的状态,将对外文化交流提升为国家意志,开始在政府力量的主导下,主动积极地进行对外人文交流。尼赫鲁总理在1945年就提出“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满足我们,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独立后的印度不仅努力地向世界展示其文化的多姿多彩,还为更好地统筹印度对外人文交流,设立专门机构——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莫迪政府时期,随着以“季风计划”为代表的系列人文交流计划的出台和实施,印度人文交流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并成为印度外交战略和软实力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突出自身文化特色和优势产业

印度对外人文交流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懂得如何扬长避短、投其所好,即一方面选择自己擅长或最具特色的领域,另一方面针对对象国家公众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活动设计。例如,印度的传媒业发展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并不突出,但着力培养了传媒品牌“宝莱坞”。在莫迪政府推行的“印度制造”项目中,以宝莱坞为代表的印度电影产业也位列其中。实际上,宝莱坞每年生产的电影数量甚至多过美国好莱坞,其作品在传递普世价值观的同时又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是印度在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媒介产品。在宗教领域,印度与中国开展依托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中东国家开展依托伊斯兰教文化的交流,显示其文明多样性特色。

(三)注重周边人文交流,从地区走向世界

南亚特殊的地理结构和国家分布以及该地区在地理环境上相对封闭,造成了该地区“众星拱月”般的地缘政治格局。在国家分布上,印度是南亚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且居于次大陆中心。从国家实力上看,印度在南亚国家中占有压倒性优势。此外,印度拥有悠久灿烂的文明历史,是古代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印度也自豪于自身辉煌的近代反抗史——印度是“二战”后第一个取得独立地位的殖民地,独立后积极支持亚非地区的反殖民斗争,并且是“冷战”时期不结盟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这为独立后的印度获得了极高的国际声誉。

不论从现实还是从历史来看,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关系都是印度对外要考虑的问题,但是要谋求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用何种手段达成目的,则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演变。

从独立后到“冷战”时期,印度对外奉行的是大国定位和不结盟运动,这为印度赢得中立正义的美誉。伴随着美苏之间的争夺,印度成为双方竭力争取的对象。印度游走于美苏之间,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实际利益。但在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时,印度却往往表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大国主宰者心态,谋求地区领导权乃至宰制权成为其周边政策的首要目的,而且倾向于采用军事硬手段。英迪拉·甘地总理执政时期就曾挑起印巴战争,甚至强行吞并锡金。但印度的强硬手段导致周边国家的反印情绪滋生,最终致使地区安全局势恶化。

“冷战”结束后,印度的对外政策做出调整,开始奉行睦邻政策“古杰拉尔主义”,更加突出文化外交的作用。莫迪政府上台后提出的“季风计划”正是希望通过重新连接并建立印度洋国家间的历史联系,实现彼此间在文化价值和文化关切方面的进一步理解,唤醒印度洋区域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塑造地区的文化认同,增强印度文化在地区的存在感,以壮大印度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文交流是以人为本、连接人心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才能取得成效——不仅需要一个顶层规划,还需要稳定的政策、持续的投入才能真正达到促进“民心相通”的目标。印度的人文交流活动虽然动作频频,却每每因国内政局变化而缺乏政策定力和长期投入,导致半途而废或是不了了之,这一点应引以为戒。

猜你喜欢

瑜伽莫迪人文
人文时光(组诗)
山羊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Hello White瑜伽馆
迎接瑜伽日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