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HERA的钓具

2018-09-10冯晓鹏

垂钓 2018年5期
关键词:钓者调性鱼竿

冯晓鹏

关于鱼竿的话题,可谓多如牛毛,不胜枚举;鱼竿,也是钓鱼人永远关心和感兴趣的用具之一,本文将会用比较大的篇幅对黑拉鱼竿进行介绍。

我们接触和经营并继竿十几年,心里很清楚钓友们ww对并继竿的熟悉程度以及存在的误区。黑拉钓法使用的鱼竿几乎全是并继竿,就材料来说,并继竿分为两种,一种是竹材为原料制作的,一种是碳素材料为原料制作的。

一、并继竿的常见问题

就长度来说,目前常见和经常使用的并继竿基本上是7~24尺的,每尺可计算为30厘米。如果是7尺,那么长度就是2.1米;如果是24尺,长度就是7.2米。为何并继竿要有如此复杂的长度?这是由水中的鱼决定,因为季节和天气原因,鱼很可能在各个深度的水层游动,而选择鱼竿一般都是根据水深或者鱼的远近来决定的,比如到了水库,水深达到6米左右,钓者要想根据水情进行底钓,就必须选用21尺以上的鱼竿进行垂钓,这样才能保证钩饵能够顺利到底,如果鱼竿短于水深,那就根本不可能舒服地把钩饵送到水底顺利地垂钓;如果水比较浅,鱼受岸边人员或者动物的干扰而远离岸边,那么也需要长尺竿钓远才能碰到摄饵的鱼。另外一种情况——大多数池塘或者管理池,鱼不会在意岸上的干扰,那么钓者使用短尺竿在旺期钓浅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之前,钓鱼人往往有这样的概念——认为12尺、15尺、18尺是标准尺寸,现在大家对这样的概念已经比较模糊了,几乎是根据自己实际需求去购买和准备鱼竿,像19尺这种以前比较冷门的尺寸,现在也逐渐得到大家的喜爱。

除了竿长,鱼竿的调性是个永恒的话题,我想把这样一句话放在最前面——“调性无好坏”。很多钓友总在讨论什么样的调性好、某某竿调性好、某某竿调性不舒服等话题。其实,作为参与过设计鱼竿的人,我要说,选择调性是钓鱼人的必须,设计调性是厂家的必须,厂家要针对形形色色的钓场、各种复杂的鱼情,还有数以千万计的钓鱼人,去设计、开发、研究调性。那么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某种调性的鱼竿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很好,但是换了一个人、换了一个场景就非常尴尬。这不是调性本身的问题,而是钓者选择不当所致。那么,我们该如何合理选择鱼竿的调性?解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白钓竿有几种调性,调性是由哪些参数决定的?

先调、本调、胴调

某某调指的就是中鱼之后鱼竿弯曲的顶点所处的位置。先调就是弯曲顶点位于鱼竿前三分之一以内的区域,本调是弯曲顶点位于鱼竿中间的区域,胴调则是位于鱼竿靠后的区域(当然,大部分鱼竿的弯曲点是会稍微有一些游走的,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之所以设计出这些不同的调性,是出于应对不同的水情、鱼情和钓法的考量。就最近的观念,比如达亿瓦设计出的鱼竿,可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改变弯曲顶点的位置,以克服之前弯曲顶点相对固定的弊端。简单举例:以前的鱼竿在钓到体型相对较大的鱼的时候,能稳定回鱼,腰力也非常好。但是,当鱼被遛至近处的时候,钓者会明显感到鱼坠在钓位前面,想把鱼提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而鱼竿的腰力又能控制住鱼,让其无法往远处逃逸,这就形成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对峙情形。面对这种情形,钓者若是使用一支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调性的鱼竿,在鱼逐渐拉近的时候就能明显感觉到弯曲的顶点在向上游走,这时鱼便可以被控制在水面,能够相对方便入抄,这就是好处。

关于不同的调性,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其设计理念:

先调竿,弯曲顶点在偏前面的位置,刺鱼敏锐、手感轻巧,再加上竿先相对振幅小,比较适合钓深水的鱼。

本调竿,因为弯曲顶点靠近鱼竿中间相对粗一些的地方,弹力发挥得比先调竿还要有力,适合钓相对浅一些的鱼。此外,选用本调竿钓浅还有一个好处——刺中之后竿身能够尽快弯成弓状,既保护了子线,又可以有效帮助钓者很好地控制住鱼,毕竟在浅处钓鱼多是旺期,魚逃窜的力道相对较大。

胴调竿,弯曲顶点相对靠后,弹性力道最强,竿身的整体弹性充分发挥可更有效地控鱼,多用于钓大体型鱼。除了适用于钓大体型的鱼之外,目前还有一些很受欢迎的身细质厚的鱼竿也被设计成胴调竿,原因是这类鱼竿竿身细,将其设计成胴调是使这类鱼竿整体弹性达到最佳状态的最佳选择。这是从设计角度进行的一些初步解读。其实,我们不妨更直观地解读:相对细的管材容易弯曲,弹性相对弱;粗一些的管材弯曲需要相对大的力,弯曲后的弹性要超过细一些的管材,据此我们就可以简单理解鱼竿调性的含义,并能够方便、准确地根据鱼情来选用您手中的鱼竿。

在鱼竿的设计过程中,除了调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的还有硬度的变化,二者综合起来,对鱼竿设计师的碳布搭配设计功力是相当大的考验,这一过程非常困难和复杂,需要鱼竿设计师进行相当长时间的反复雕琢。

碳纤维鱼竿的硬度,绝对不是多卷碳布,以厚度来决定的,而是要求鱼竿设计师根据设计思路来选择卷材使用的碳布标号。碳布吨位的高低、碳纤维和树脂的比例,以及碳纤维的粗细和密度等各种指标的合理搭配,是鱼竿设计的核心机密。除此之外,原始模具的数据也非常重要——比如一根铁丝很容易弯曲,但是将同样质量和重量的铁做成管状,想让它弯曲的话就难得多。碳素材料也是同样的道理,抛开调性不谈,同样质量和尺寸的碳布卷制而成的管材,直径不同,受力后弯曲的程度就不同,弯曲后反弹的力度也不同,因此当它被制成鱼竿用来使用的时候,即便是同样的材料,手感也非常不同。

综上可见,鱼竿调性的变化是由弯曲顶点的变化、材料的选择、材料的厚度,以及卷制时的设计数据等变化因素决定的,了解了鱼竿调性变化的依据和目的,钓者在购买和使用鱼竿的时候便可以科学合理地加以选择,让钓鱼感受更加完美,这当然也是鱼竿设计者的初衷。

一般的并继竿几乎全部是由空心的管材制作而成,并且主要是以鲫鱼为对象鱼来设计的。但对于日本厂家来说,日本鲫鱼的体型以20~60厘米范围内的居多,其重量在三四两到六七斤的范围内。所以对于国内钓手来说,只要操作合理,线组搭配合理,一般的并继竿在应对鲤鱼和草鱼时是没有问题的。

一般来说,薄壁轻量的并继竿所搭配的子线不宜超过0.8号,普通的并继竿可以用到1.0号,如果是厚壁设计、针对钓大体型鱼设计的并继竿,子线用到1.5号也没有问题。

并继竿的拔节

因并继竿是插接方式组装的,所以有人担心,钓到鱼的时候,会不会出现竿节被拔走的情况。这个风险当然会有,不过出现这种情况主要都是因使用者的失误所致。钓者在使用并继竿时应主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组装的时候要认真,不要刚到水边就兴奋得忘乎所以,着急组装钓具而忽略了每一节是否插紧插好这个问题;第二,在钓到数量相对比较多或者体型相对较大的鱼之后,要注意重新检查一遍每一节是否仍处于插紧的状态,有没有松动的情况。钓友们如果注意这两点,那么拔节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我们也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将2号子线绑到固定物上,然后直接在平直的状态下向后拉鱼竿,几乎被试验的所有并继竿都可以拔断2号子线。可见,鱼竿只要插接好,一般不会因为钓鱼而被拔节。

如何化解挂底

在钓鱼的时候,如果水底比较复杂,不慎挂底了,钓者也不要着急,只要是子线配置合理,我们便可轻轻向正后方向拉动鱼竿,让子线、主线、鱼竿呈一条直线,当感到拉不动时,会同时感到弹性的出现,这是钓线的拉伸弹性;在感觉到这样的弹性的时候,轻轻拉到弹性发挥最大的位置,稍微停顿几秒钟后再继续轻轻地拉一下,子线基本上就会崩断,鱼竿不会被拔节。这是处理挂底的最好方法。

防止碳素竿的断裂

若鱼竿弯曲超过合理角度,或者钓者操作不合理,鱼竿就有断裂的风险。首先从操作上讲,持竿的手要尽量保持手背朝上,食指朝前,抓握鱼竿手柄,而有些初学的钓友多是大拇指朝前,手背侧向握住手柄。这样一来,提竿瞬间不仅仅幅度过大,而且回鱼的过程中往往造成鱼竿过分朝后“背”,鱼竿很容易超过合理角度进而损坏。手背朝上、食指朝前进行自然抓握,不仅能利用反关节的原理控制住鱼竿,避免其出现过度后仰的角度,而且敏感的食指也会通过感知水中鱼儿的游动方向和力度,更好地获得钓鱼的手感,进而更轻松地控制鱼的逃窜。各位钓友在钓鱼的时候不妨尝试一下。

还有一点很重要——鱼竿在使用时是有临界点的,钓者会清楚地感受到。鱼竿是有相当的弹性的,在实际施钓的时候,尤其是遇上体型较大的鱼,鱼竿弯曲到某种程度时,钓者会不由自主地由单手持竿变成双手持竿,另一只手会上来帮忙。这时候钓者需要特别注意,如果有必要双手持竿,请务必轻轻扶竿,而不是另一只手抓牢鱼竿,更不能将非持竿手作为支点去撬动鱼竿,那样非常容易导致鱼竿的损坏,无论使用并继竿还是振出竿,钓者都要注意这一点。

在某种极限情况下,钓者会感到鱼竿的弹性逐渐减弱,直至不能继续弯曲,这时碳素管材制作成的鱼竿的弯曲点截面往往会由圆形逐渐恶变为扁圆形。此时钓者不要继续用力,而是要稍微放松、缓和一下,只要鱼竿还处于大幅度弯曲的状态,通常还是可以控制住鱼的;这样的放松,可以大大降低鱼竿损坏的几率。当然,这是比较极限的情况,通常很少出现。

关于鱼竿头重和头轻的问题

自从并继竿出现以来,持感的话题便倍受钓者关注,就鱼竿持感头轻和头重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为大家稍作解释。很多钓友认为,头重的竿子是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头轻的竿子持感轻松,这才是持感好。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如前文所述,调性无好坏,其实在头轻头重的问题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无论头轻还是头重,都有各自的好处。

头轻的竿子持感肯定轻松,尤其在高频率的抛投过程中对于钓鱼人体力的消耗肯定是大为减少了,但是刺鱼和抛投的手感就略微模糊了一些。而头重的竿子恰恰相反,虽然手持时感觉比较重,但是在有风时或者浮标号数小、配铅重量小的情况下,恰恰是头重、慣性大的鱼竿能帮助钓鱼人克服阻力,顺利将钓组抛投到位;在刺鱼的过程中,会有更清晰的刺中的确定感,这是头轻的竿子所不具备的。至于究竟在林林总总的各色鱼竿中如何加以选择,总结起来四个字:见仁见智。

二、竹竿——黑拉钓竿界的顶端品

竹竿作为最初形式的并继式鱼竿,至今已经存在了相当长的时间。制作鱼竿的材料,尤其是制作高档鱼竿的选材尤其要求精准优质,在没有玻璃钢和碳素的年代,竹竿曾经一统江山,无论是高档还是中低档鱼竿,几乎全部是竹材制作的;而材料的选择,也是根据鱼竿档次的提高而逐渐严格的。

和竿的材质和特性

说起日本的竹竿制作,就不得不提及风靡至今的纪州和竿。纪州是指现在的日本和歌山县,它地处日本中间偏南的位置,气候宜人。纪州紧邻日本的高野山,高野山海拔相对较高,其盛产的矢竹和高野竹受气候和海拔高度的影响,生长速度适中,竹节和竹壁都比较均匀,被一致认定为制作竹制工艺品,尤其是鱼竿的最佳选择,高野山下以制作竹竿为生计的匠人们也因此在百年之前逐渐发展起来并传承至今。最近,和歌山县出品的纪州和竿也被正式评为日本传统工艺品遗产。

从最初的粗犷,到现在的细腻——百年间,和竿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在早期,以钓日本鲫为目的制作的纪州和竿风行全日本,几百名匠人整日劳作也供不上和竿市场的需求。因此在当时,和竿是单纯地以制作和生产为主的,并无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精致的雕琢工艺。后来,当新的制竿材料和工艺出现后,和竿成为备选的时候,匠人们才开始有时间和精力逐渐丰满自己的风格,这才形成了现在大家所看到的精美工艺。在目前的和竿圈子中,每一位匠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传统,若是收徒将手艺传承下去,徒弟的作品会带有师父风格的影子。

和竿是使用天然竹材制作而成,竹纤维和碳素纤维的构成是不一样的,碳素纤维是经纬编织碳布构成,而竹材几乎整体都是由纵纤维构成,天然结合紧密,制成的成品鱼竿弹性自然,曲线漂亮,对力的传导敏感,能够让钓者得到美妙的钓鱼体验。到目前为止,竹竿所带来的那种美妙的享受是任何材料的鱼竿都无法做到的。所以,精细制作的和竿至今仍广受欢迎。

制作和竿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从选材到处理材料,再到制作和竿,都是由竿师自己完成的,甚至一些专用工具,都是竿师自己动手制作的,外界无存。

和竿的调性有软式、中软式、中硬式、硬式、极硬式,由于和竿是使用天然材料制作而成,所以难以实现前文提到的碳素竿通过材料变化而达到的各种调性,聪慧而独具匠心的和竿竿师,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会通过选择竹材的品种和直径达到控制和竿调性的目的。

竹材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由自然生长的竹材制成的和竿,自然而然地继承了竹子在自然界能够根据受力大小,改变弯曲顶点的特性,它能够根据鱼发力的大小不断改变弯曲顶点。竿师在制作和竿时,对材料的品种和直径的选择首先确定了这支竿子的硬度,而在使用过程中,其与生俱来的弯曲点自然改变化解外力的特性,是多少碳素竿制作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只可惜迄今为止,他们也只做到了形似和部分接近,可以达到和竿这样特性的材料,直至今天还没有出现。这或许就是大自然的神圣和无可比拟之处。

之所以和竿至今仍屹立于黑拉钓竿业界的顶端位置,不仅是因其工艺性和手工制作过程中拥有的独一无二的外观和特点,更重要就是其天然材质所具备的这种无法模拟的特性,这才是它真正吸引那些对和竿痴迷的钓友的地方。

和竿的选择和使用

和竿的选择是非常有针对性的——钓多大的鱼,就要选用对应的和竿。一般来说,对象鱼基本可分为20厘米以下、20~30厘米、30~35厘米、35~40厘米,以及40厘米以上这样几个大小级别,钓者要据此选择相应硬度的鱼竿。

一般来说,硬一些的鱼竿可以覆盖软一些的鱼竿的使用范围,但是软一些的除了寒期可以往上选择一个等级外,尽量不要跨过太多的范围。虽然竹材经历过长时间的干燥并过火定型,但是如果超过它的承受范围,仍很容易弯曲变形。所以,如果钓场鱼情比较复杂,钓者要么选择硬一些的,承受能力相对强一些的和竿,要么在使用和竿的时候搭配相对细一些的子线以保护和竿。对于一般的轻微变形,钓者也不用过分担心。首先,它不会影响钓鱼;另外,钓鱼造成的竿体弯曲,会在鱼竿后面的休息时间里慢慢恢复。另外,如果鱼情非常好,我们建议不要整天使用同一支和竿,给这些和竿充分的休整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竹子是有生命的,用竹子制作而成的和竿如此特殊,曲线如此优美,如果使用的人尊重它,它也会长时间带给使用者愉悦的感受,如果使用者随随便便,不爱护,那么和竿就会表现得娇气、矫情。如果是这样,使用者就不要怪罪和竿了,这是我们没有足够的尊重而带来的不好的后果。

除了刚才所说的特性,和竿还有一种目前碳素竿和其他材料制成的鱼竿所无法超越的能力,那就是在保持硬度的基础上有相当的粘性。我们在用非常细的子线时,即便选择了相对硬的和竿,也会在使用中感觉到手中的和竿能够牢牢地抓住子线,灵活地利用自身的弹性帮你化解鱼的冲突。这一点是非常让人吃惊的。

和竿的制作過程

制作和竿,首先要从选材开始。每年的冬季,是竿师们集中采集材料的时间。大约十一月中旬以后到新年,他们会去高野山下的“自留地”收集合适的材料。黑拉和竿种类繁多,但竹材主要有三种:高野竹、矢竹、真竹。用这三种竹材进行搭配,就形成了软硬不同、风格不一的和竿。采集到原始材料之后,竿师要找到比较合适的场所把原材料储存起来,在数月甚至数年不等的储藏过程中,竹材本身的水分会蒸发,充分干燥,此时便可进行第二步选材搭配。

一般来说,制作和竿是由上到下的顺序。竿师首先根据需要,确定穗先(竿先)使用何种材料和工艺,比如是用厚厚的真竹竹批进行削制,还是用柔和肉厚的高野竹制作多枚拼接的穗先。

原始模样形成之后,竿师要根据穗先半成品的软硬,用矢竹或者高野竹搭配出合适的穗持(第二节),再往下是根据前节的调性来选择材料制作元上(第三节),最后确定元竿(手把节)。这样,一支和竿的雏形就完成了。

在这之后,竿师要进行和竿的通节和竿壁削薄工作,这些都必须使用专门制作的工具来操作,需要尤为仔细,一旦出现失误几乎就前功尽弃了。

为了让使用者能够灵巧地操作手中的和竿,竿师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反复雕琢,以使竿子达到壁薄如纸又非常均匀的状态。与此同时,需要交叉进行的工作是反复过火调直——通过300℃~500℃的炭火反复烘烤以改变原始竹材的性质,使其在成为成品之后变成犹如神助的笔直的天然竹材制作而成的和竿竿节。在这个过程中,竿师要把竹材置于炭火之上不断旋转,同时在侧面进行观察,手持专用的非常有岁月沧桑感的木质调直工具进行调直,这幅画面是非常经典的和竿制作场景。

在经过无数次的过火入力后,竹材最终会屈服于匠人;在双方历经无数次的交手之后,无论是竿师的手,还是竹材本身,都会留下斗争的痕迹。

纪州地区的人的身材不是很高,但近距离观察纪州竿师的手,经过常年制作和竿的磨砺,他们的手比起常人来说既大又粗糙,长时间接触过火入力的高温竹材,以及进行后期的仕上工艺(涂装),这些过程在这些匠人的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竹材的完美蜕变

经过如此高温的过火入力的过程,竹材的表面会留有过火以及木质工具调直时留下的印记,这是手作过程带给和竿本身的特殊印记。在后期的加工之中,竿师一般不会特意掩盖它们,这每一道印记都是人和自然一次次斗争的痕迹,会被和竿爱好者当作绝美之笔,这是每一支和竿独一无二的特征。

在过火调直之后,竿师会仔细进行仕上前的合口工作,这一步更为复杂。过火入力的材料经过一次次的浸水打磨和被烘干的测试,直到达到满意的紧密配合效果,这之后才开始进行更长时间的涂装工作。

在进行基础涂装之前,竿师要根据自己的特色,在玉口和竿身等处仔细缠绕天然绢丝进行加固,防止用竿时以及竿子在不断的干湿度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玉口损坏的现象。

这些涂装前的步骤都完成之后,就是涂装的工作了。在化学漆尚未发展到现有的水平之前,和竿竿师都是用传统的天然植物制成的所谓“大漆”对鱼竿进行涂装。随着生产工艺的提高,到了当代,化学漆已经完全可以代替之前的天然漆,性能甚至有更好的表现,它干燥时间短,颜色纯净,使和竿的工艺上升到新的高度。

和竿的涂装有下面几种:

从涂装覆盖来说,有“总涂”和“便涂”之分,即整体油漆覆盖和部分油漆覆盖;

从竿身加固装饰来说,有“段卷”“迪卷”和“口卷”之分;

竿身以及握力(手柄)的装饰也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比如志峰、一文字这些低调的和竿界大师,他们很少用花哨的装饰进行涂装,只需简单的棉握配合基础的口卷或少数段卷和迪卷,就成就了一支神来之笔的和竿,让人爱不释手。

近年来,在和竿上用竹张(竹皮)工整地拼接出唯美的纹饰也是一个流行趋势。目前,使用彩色或者原色竹张作为装饰的只有山彦家族和新秀乐勇心,红绿色竹张和干漆制作的和竿,已经成为山彦家族的标志。另外一个流派是用藤卷作为分割,填充彩色漆构成具有独特风格的纹饰,比较典型的是壮志,他的彩色龟甲纹装饰已成为自己的固定风格,辨识度非常高。除此之外,像和人、纪成集也都是用藤和彩色漆作为固定的风格装饰。还有独特者,比如源一人,用藤拼接出工整的锁链式样,底下附以独特的红色或者蓝色的漆,长久以来也是非常受欢迎的。更有独创者,比如口马鸟(こま鳥),用蛋壳附在固定的底色上,形象地拼出各种动物或者景色图案,再加以藤卷做装饰或者分割。

严格的选材可谓纪州竿组合中的中流砥柱。光司,为人忠厚,行事低调,选用的材料也秉承他个人的风格,再加以并不奢华的金漆绘制的动物或者植物图案,非常受欢迎。纪州竿组合中还有独特的一员:小影舟,他师从其父影舟,凭借自己的感觉在竿身或者握力上绘制风格独特的主体图案,也倍受和竿迷的喜爱,可谓一竿难求。还有八云,作为老一辈竿师的他,用螺钿做出了简单而又让人感觉素雅的装饰,作为和竿中的高档品也是可遇不可求。玉成是目前纪州竿组合的组合长,师从东风,他简单朴素的涂装更加突出了選材的严谨,他在中长尺方面独具建树,虽然是长竿,但经过玉成的雕琢,让人感觉浑然一体,是当今时代的佼佼者。还有很多其他特色风格的作品,像竿春,用贴羽的工艺作为标志性的涂装。

总体来看,目前还在制作和竿的竿师,每个人都独具个性特色,每一支经过竿师反复揣摩的竿子也都是绝无仅有的,再加上天然竹材的特殊性,真的非常吸引眼球。

在纪州和竿的发展过程中,竿师也与时俱进,创作出了“合成竿”。所谓“合成竿”,是指第一节或者第一二节为碳素材质,后面的用天然竹材做支撑。这种创新改变了以往和竿给人的重感,使其在具备轻巧手感的同时又不失碳素竿的经久耐用,因此逐渐受到钓者,尤其是竞技高手的关注。另外,山彦家族独创的竹碳混合的天成之物——“融合竿”,也在逐渐成为和竿爱好者手中的利器。

和竿的养护

上面介绍了形形色色的精致的和竿,那么当钓者手中拥有了一些让他们爱不释手的竿子时,他们该如何进行有效保护呢?

首先,在钓鱼的过程中,钓者通过合理搭配线组就可以达到保护和竿的目的,在操作时应合理发挥鱼竿的自身弹性,避免出现生拉硬拽式的操作。

第二,垂钓后的清洁。钓者应随身预备一块软布或者毛巾,收竿之后仔细进行擦拭,不让池塘里的水残留在鱼竿上,这样可有效避免竿身出现划痕等。

第三,收纳和存放。钓者在转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所有的配件能收纳起来就收纳起来。鱼竿的保护蜡或者竿油,其实都是为了保护鱼竿的外部涂装,无论是碳素竿还是和竿,这一点都比较必要。特别是和竿,存放时应尽量直立放置,并保证存放场所的温度、湿度不要出现剧烈的变化,鱼竿放置的时候不要受到外部的压迫或者干扰,关键是尽量保持适当的湿度——在北方寒冷季节,这一点尤为重要。

至此,本期关于黑拉鱼竿的内容已分享完毕,希望广大读者、钓友能够有所收获。在后续的文章中,我们会继续给大家提供更多的黑拉知识和钓具介绍,让我们下期再见。

猜你喜欢

钓者调性鱼竿
顺势
钓鱼
谈“调性”
顺势
沉静
谈音乐中色彩性的应用
浅析笙在柳子戏音乐中的演奏技巧与风格
鱼竿太长
有会飞的鱼吗?
愿者上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