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感交集的第一次

2018-09-10

世纪风采 2018年8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士手术

第一次进入雪域高原

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飞越4000 多米的高差, 从烟雨江南来到雪域高原工作,其实一开始我内心是拒绝的。听说前几批援藏医生中有几位曾经出现了肺结核、视网膜脱落等病症,说实话我挺怕的,我还没等到儿子娶媳妇呢。

参加援藏还是不参加?我对此很纠结。敏感的儿子似乎也猜到了几分, 不停追问我援藏的事,我只能如实相告。在知道此次不是短期援藏, 而是一年后,善良可爱的儿子连续问了我八个为什么: 为什么不和他商量?

为什么是一年,365 天8760 小时210240 分钟? 为什么是我妈妈? ……我内心除了恐惧,又添了不安与内疚,但是,也有向往。

善解人意的爱人安慰我:“不就一年嘛! 又不是一辈子! ”“不要想得那么困难, 这种机会不是人人都有的,我们做医生的很少换工作,换个环境工作不见得是坏事。”“大不了我这一年放弃任何机会, 好好照顾孩子,辅导他的学习。” 感动伴随着骄傲———自己当年眼光真是太好了!我终于决定,飞赴雪域高原,接受人生的新挑战!

刚下飞机,一度觉得拉萨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艰苦。天很蓝,空气很清新,城市很整洁,藏族同胞很和善。然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到了拉萨市内后,我也不幸中招了, 出现了胸闷、心慌、头疼、乏力等不适,走路飘飘然。眼看着我的队友陆续进了宾馆, 我的双腿却不听使唤,无法挪动, 随即我便瘫软在地,失去了知觉。身后的司机和援友立即将我抬入大厅,藏族医生熟练地给予吸氧、胸外按压等处理,我逐渐恢复了知觉,然后是持续一夜的吸氧。

第二天上午,队长谢兵向南京市卫生局组宣处汇报了我的身体状况,江苏省援藏指挥部和南京市红十字医院领导十分关心,也做好了换人的准备。但是,我太了解我科的同事们了,我没有什么基础疾病都出现了高反,她們来了就能受得了吗?我没有同意换人,我要坚持。经过休息、吸氧、口服红景天、丹参滴丸等治疗,我的胸闷、心慌等症状逐渐缓解。

第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

3 月11 日, 我们来到了墨竹工卡县人民医院。经过多年建设和对口援建,这里的硬件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到院后了解的情况还是让我很惊讶。全院94张床,42 张妇产科病床。妇产科医生护士各6 名,手术室1 名医生(兼急诊工作)和1 名护士(兼胃镜室工作), 所有的接生均由医生完成,12 名医护人员完成全院70%以上的住院工作量。内地医院相同的床位,医生护士人员要比这里多近2 倍。这里不只缺医生,缺护士和助产士,还缺先进设备、先进技术。我想,我必须马上投入到妇产科工作中。我的援藏时间只有一年,要带领科室有所突破,需做的事情很多。

进藏第八天深夜,突然接到值班医生电话,说有一产妇会阴裂伤很深,让我过去看看。我穿上衣服就急奔产房,完全忘了自己是跑在比平时工作高了近4000 米的地方。上台后检查发现产妇会阴裂伤直达直肠1 公分以上, 已属会阴四度裂伤,这在南京都是很少见的!高原缺氧环境让我缝合的速度明显慢了许多,感觉每缝一针都无比地困难。但产妇配合得很好,没有一句怨言,这让我很感动。一个多小时后,手术终于成功了,然而我却几乎虚脱了。我的感觉就是,在高原做一次手术,比在内地做三台手术还累。

一个周末的下午,一孕妇产程进展异常需急诊手术。没想到的是,因设备问题出现了麻醉失败,继续用药可能会出现全脊膜麻醉,最好改局麻加全麻。但县医院周末无法行全麻手术,依孕妇情况最好转院。而此时距决定手术的时间已过了将近3 小时,我担心无法给家属交代。出了手术室, 看着家属期待的眼神,我很是心虚。没想到,家属了解了情况后非但没有一句怨言,还不停地说谢谢。好在最终转院后母婴平安, 否则我将内疚一辈子。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来到这边几个月, 几乎没有出现过医闹,家属们都是怀着真诚的心感谢你、感谢曾经为救他们的亲人所付出的劳动。

在墨竹,我找回了久违的感动,那就是医患之间互相信任的和谐。

我的付出,患者及家属看在眼里,科室的医生护士也记在心里。我逐渐融入到妇产科这个大家庭中,科室医生护士对我也由最初的礼节性尊重转为信任和依赖。遇到疑难问题,无论白天深夜, 她们都会第一时间问我,我也是有求必应, 随叫随到,从无怨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每月组织1-2 次的业务学习,先后开展了《产科出血相关问题》《2013 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指南》等学术讲座15 次,还整理了5 万多字的妇产科最新的临床指南及诊疗规范等材料供她们自习。

第一例子宫切除手术

4 月22 日, 我开展了县医院历史上首例子宫切除手术。

因为对手术能力的不自信、没有血库和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县医院很少开展妇科手术,这类病人通常都是转到拉萨去治疗。这次,患者体型肥胖,加之她又有高血压、糖尿病,情况有点复杂。但这类手术在内地属于常规手术,只要术前做好准备就基本没有问题,我还是有信心的。最关键的是,我认为在前几届援藏医生的努力下,这边的医生护士的手术基本功已经过关,完全有能力胜任配合这种常规手术,她们只是需要一个机会来取得信心上的突破。

我事先做好了急诊输血的预案,救护车司机随时准备到拉萨买血。同时,我组织了多次术前讨论,对手术步骤做了详细的介绍,术中的每一步,我都先讲解剖结构再示范手术操作方法。

第一次术前讨论时,我充当了各种角色,以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及科主任等身份, 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前几次手术的讨论都是以我为主, 科室同事多是听与记笔记, 后来她们就开始参与讨论、敢提出自己的疑惑了,学习的氛围也浓了,这也拉近了我和同事的距离。

一切准备就绪。4月22 日,手术开始了。但没有想到的是,麻醉成功后麻醉机又突然坏了,吓得我一身冷汗, 急忙过去帮忙捏气囊, 而麻醉医师得忙着修理麻醉机。一刻钟后,麻醉机终于修好了,一切又步入正轨。由于术前讨论深入, 针对各种情况都设计了预案,大家配合得很好。历经三小时,手术终于成功了。但我并没有放松对同事的要求, 因为三分治疗七分护理, 术后的护理观察等对她们的成长进步也很重要。我每天都坚持早晚查房, 交代护士护理观察细节。患者恢复良好,护士们成长得也很快。

这次手术提高了医院、同事进行妇科手术的信心。此后我又帮助开展了县医院首例子宫肌瘤切除术、阔韧带肌瘤剜除术、附件切除术、输卵管复通等手术,医院的妇科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八个多月来,我指导开展新项目共8 个,带领妇产科完成手术40 余例, 在妇科手术的数量和质量上均有较大的提升,剖宫产手术由原来的我在台上指导,到我在台下保驾,现在她们已经可以独立手术,手术熟练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做到了由输血到自行造血。

看着同事们不断进步,我释然了。

第一次听到孩子获奖

11 月17 日, 我收到通知,我家孩子得了一个“学习进步奖”,这是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作为母亲,我的眼睛湿润了。

抛家别子参加援藏,作为母亲,最关心是孩子的成长。初到墨竹的一天晚上, 已经9 点多了, 我接到上小学的儿子的电话。当天,同为医生的爱人加班未能回家, 儿子实在饿急了,委屈地给我打电话,坚强的我忍不住流泪了。

我真的担心,自己援藏会耽误孩子。这个牵挂一直在我心头,如同巨石。现在,孩子以实际行动支持了我,我真的无比欣慰和骄傲。而我也渐渐明白,把孩子捧在手心并不是他最好的成长方式。事实上,妈妈援藏,小孩自豪, 这也会激励他不断进步。我希望这会一直持续下去。

同样让我安心的是爱人的支持和付出。在墨竹,难受时总会给爱人打电话, 而他会鼓励我:“厉叶青同志,你继承了江苏援藏的光荣传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不是一个人!”听到这番话我都会破涕为笑,继续坚持下去。

援藏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每每想起善良淳朴的藏民那友好的眼神和对医生无限的信任和宽容,看到他们竖着大拇指对我们喊“雅古都(很棒)”“吐其吉(谢谢)”, 我又觉得无比的幸福和快乐!

在西藏的一年中我收获太多。我与爱人约好,等儿子上大学了,我俩就一起再来援藏。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士手术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手术衣为什么是绿色的
寻找护士哥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