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开放按下“快进键”,外资银行竞相落户中国

2018-09-10卞文志

新金融世界 2018年9期
关键词:资管金融业外资

卞文志

由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法国安盛集团参股设立的保险公司——工银安盛人寿保险公司,新近发起在中国筹建资产管理公司,而且申请很快获得了批准。这是我国提出扩大金融业开放以来获批的首家合资保险资管公司。此外,上投摩根是美国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管公司与上海国投联合建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已成立14年。最近,摩根资管已正式提出,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51%,这一申请也在批复之中。有关人士指出,开放提速,也是中国金融业由大转强的需要。随着金融的开放,会出现跨市场、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本流动,而且会产生很多的金融创新。

我国金融业开放稳步提速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伴随着改革进程不断向前推进。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指出,长久以来,人民银行系统不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制定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宣布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债券市场开放发展,支持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开放的重大措施。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是中国深化经济改革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其中包括2018年上半年尽快完成的6项开放措施。中国决定取消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的措施已出台征求意见稿;今年5月,中国银保监会公布《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保险业的开放已经得到确认;外资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上限将放宽至51%,并在3年后完全放开限制的措施也一直在推进。这些措施是通向改革的“审慎、渐进的步骤,而不是大爆炸式的。”有关人士表示。

此外,人民银行正不断推进今年年底前完成的6项开放措施。一是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纪、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二是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三是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四是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五是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六是“沪伦通”的准备工作进展顺利,争取在2018年年内开通。

“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可以提升整个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仇高擎称,“以银行业为例,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突破250万亿元人民币,资产规模居世界首位,已成为重要的世界金融大国。如此庞大的资产盘子,只有在更开放的环境下配置资源,才会更有效率,也会进一步降低风险。国内的金融机构需要适应开放环境、参与国际竞争,从而经受风雨历练,增强竞争实力。”

业内专家表示,伴随我国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稳步地扩大金融业开放程度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实践表明,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場的国际影响力,锤炼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监管能力。

以开放推动金融市场建设

最近的上海,扩大金融业开放成为一大重点和热点。按照“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上海围绕“五个中心”建设,今年7月出台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明确了20项工作任务、100条具体举措,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逐一落地。过去的几个月,在兼顾行业类别、开放内容以及国别地区的基础上,上海筛选出了两批23个对外开放先行先试项目,上报国务院和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目前,9个项目已落地。

英国韦莱保险经纪公司、怡和保险经纪公司获批扩大经营范围,是全国首先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过去,他们只能为年收入1.5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客户服务;扩展经营范围后,它们可以服务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人客户,完全实现了国民待遇。与此同时,一大批外资银行也纷纷落户上海。摩洛哥外贸银行上海分行获批筹建,是申请在华开展业务的第一家摩洛哥银行和第二家非洲银行;约旦阿拉伯银行上海分行获批筹建;瑞士联合私人银行和德国太平洋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获准参与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试点,是上海QDLP试点外汇额度拓展以后第一批获准试点机构。

同时,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渣打银行和星展银行获准承销上海地方政府债券,是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后,首批承销政府债券业务的外资银行。上海为进一步发挥金融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作用,今年以来,菲律宾、阿联酋、新加坡等“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在设于上海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44.6亿元债券,占同期银行间债券市场“熊猫债”发行量的11.8%。目前,上海又在研究推出交易所“一带一路”债券试点。截至6月末,上海已发行“一带一路”债券127.5亿元、“一带一路”资产支持专项计划84.5亿元。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国家战略,金融是上海的城市核心功能。对照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结合金融中心建设实际,目前上海已形成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6个方面32条具体措施。围绕增强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上海通过开放,进一步提升了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上海原油期货已经正式上线运营,目前已成为亚洲最大和全球第三原油期货合约。上海能源交易中心完成在香港的注册,未来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交易将更加便捷。

上海国际交易所交流合作中心正在核名中,预计三季度挂牌成立。此外,“一带一路”交易所联合会设立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国际再保险平台二期上线,今后一批境外再保险公司将参与其中。“沪港通”每日额度已扩大4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按照年内开通的时间表推进“沪伦通”工作。

金融开放提速监管要与之匹配

金融开放已成为今年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在新一轮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中,外资金融机构正敏锐地捕捉商机,深度挖掘政策红利,持续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与此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越来越多的金融与技术场景跨界融合,金融科技创新备受瞩目,这些都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挑战。为此,有关专家指出,在当前金融开放日益提速的情况下,在监管上也要与开放度相匹配。

在不少外资金融机构看来,中国市场既具备了很多新兴市场的共性,也有其显著的特色。中国本地市场的庞大容量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令很多国家望尘莫及。同时,消费者需求的快速演进,尤其是对新技术的热衷度,也在全球范围屈指可数。随着开放规则逐步落地,一些外资金融机构在纷纷采取行动。一方面,多家外资机构已向监管部门递交控股合资机构的申请;另一方面,近期外资机构密集来华走访,并纷纷表示增加投入或扩大投资的意向。

事实上,双向开放将给中国金融业带来机遇。随着中外资银行合作深入,中国银行业得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国际同行进行金融服务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继续多层次、多元化发展。而金融业开放提速,其实更是中国金融业由大转强的需要。有关专家认为,加快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引入更多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可以提升整個金融体系的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逐步取消金融行业对外资所有权比例限制,是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有助于倒逼中国推动金融业进一步国际化,做大做强。但是,这也对中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大挑战。监管是对外开放时尤为重要的一件事情。过去,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相对缓慢可能与金融监管难度更大、更复杂有一定关系。因为,监管既是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保护境内尤其是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非常关键的一步。

因此,近期几乎与开放新政同步,酝酿许久的资管新规公布,此举旨在对规模已达百万亿元的资管市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监管,最大程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间。资管新规对刚性兑付说不,并作出了一系列细化安排,宣告刚兑时代的结束。有专家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业开放,要有配套改革措施跟进,金融监管能力要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要综合考量扩大开放带来的新增风险,比如汇率风险、货币错配的风险等,完善原有的监管体系和监管制度。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只有监管到位的情况下,金融开放才能起到促改革、促发展的作用,所以开放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监管,使监管能力与开放水平相适应。

猜你喜欢

资管金融业外资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不改转型方向
新形势下国内如何进一步开放金融业
财政部:资管产品暂按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五部门发布“十三五”金融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券商资管挑战重重
北京金融业享营改增红利
PYRAMID PAINS
刘珺?:大资管是金融脱媒的路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