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允价值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建议

2018-09-10付强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可靠性

付强

摘 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自其产生之日起,便以其高度的相关性收到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青睐,然而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饱受质疑。影响公允价值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并非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本身,而在于活跃市场运行机制、公允价值应用环境等客观条件,不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各项配套制度,是提高公允价值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从公允价值运用的市场环境出发,深入剖析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准则框架、市场机制、报表披露、改善配套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信息质量 可靠性 活跃市场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166-02

随着对我国特殊会计环境的认识以及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作为资本市场的规则之一,对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7年是新会计准则正式实施的第一年,中国证监会《关于做好上市公司2007年度报告及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2007年度财务报表,制定合理的会计政策、作出恰当的会计估计,充分披露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践中的应用作出探讨,与大家共同商榷。

1 公允价值运用的影响

1.1 从宏观角度看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以交易价格为基础,容易受到市场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的心理预期、社会舆论和一些突发因素,既能加速经济泡沫的膨胀,也能使其迅速崩溃。交易价格的大幅变动,容易造成企业的损益波动,使资本市场产生较大震动,最终将会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

1.2 从微观角度看公允价值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上市公司可能会因为市价的上涨,出现公允价值收益,调增了部分利润;也会因为市价的下跌,出现公允价值损失,抵减了部分利润。对投资者来说,如果没有经过理性分析,而盲目地追高或贱卖,必定会产生损失。

1.3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公允价值

滬深两市2016年已上市的3,050家公司(其中A股 3,032家),除*ST烯碳未按期披露年报外,其余3,049家均按时披露了2016年度财务报告。年报分析发现,个别上市公司未能准确理解各层次输入值的区别,导致公允价值层次划分不准确。例如上市公司购买的资产管理计划的份额,以资产管理公司提供的该计划资产结构估值表中列示的单位净值作为其公允价值,将其分类为第一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不符合第一层次输入值的判断标准。

2 我国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公允价值理论尚在研究阶段,公允价值准则及框架体系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已发布的38个具体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包括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等在内的17个具体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都涉及到公允价值计量。虽然近六成准则均要求运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提供了具体应用指南的只有第8号:资产减值、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三项。这种情况导致会计人员不知道如何对需要公允价值计量的业务进行处理,导致上市公司按照自己的理解,得出的结果严重偏离实际情况,这将大大影响实务的可操作性。

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事项已分散于各具体会计准则中,但缺乏像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单独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那样的统一性的规范,存在相关准则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2.2 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可操作性面临诸多困难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活跃市场逐渐增多,但能够取得公允价值的市场依然较少,公允价值取得的难度依然较大。按照公允价值取得的三个层级,虽然会计准则要求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第一层级、第二层级无法取得活跃市场数据,第三层级设计的会计估计又过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造成很大影响。由于许多会计要素如资产、负债等很难找到活跃市场价格,企业可以选择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的方法对现金价值进行折现计算,其中涉及的现金流量、折现率等因素直接影响公允价值。而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以及货币时间价值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方面现值计量的复杂性也成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行应用的难点,另一方面不确定性较大也成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手段。

2.3 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存在争议

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与相关性,一直是公允价值模式在推行过程中争论的焦点。由于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作为确定基础的,其相关性利于决策,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是否可靠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真实性、可核性以及中立性。从真实性上看,要求会计计量与现象或状况一致;从可核性上看,要求具有相同专业基础的人对同一事项采用同一计量方法得出相同的结果;从中立性上看,要求会计信息公正而无偏见,面向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通常来说,历史成本是可靠性最高的计量方式,而公允价值,特别是第三层级即不存在可观察的市价时,影响公允价值的因素受主观影响较大,随意性强,更有可能成为进行盈余管理甚至粉饰报表的手段。但是,会计估计与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虽然公允价值建立在一定的会计估计和会计假设之上,不应以此否定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靠性,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折现率均可以合理的方式进行估计。同时,即使是以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时,也存在大量的会计估计和判断,包括存货计价方式是使用先进先出还是移动加权平均、固定资产折旧是使用年限平均法还是加速折旧法等,都存在会计估计。因此,以会计估计或会计假设作为否认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靠性是不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可靠性取决于会计估计的过程是否可靠。

2.4 与公允价值应用所配套的经济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目前我国市场化程度还较低,产权交易市场并不活跃,大多数资产和负债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到的市场价值,公允价值第一层级、第二层级很难得到应用。而同时即使是存在交易市场,由于市场运作的不规范,中介机构很难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价格。市场的不规范运作,导致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公平交易更无从谈起,从市场上取得的交易价格也就不能作为真正的公允价值。市场主体中的各方,包括政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各方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当存在利益冲突时,市场交易的缺陷导致市场价格并不是真实的公允价值。

2.5 公允价值计量容易产生利润操纵行为

当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时,公允价值便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

针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更加谨慎,添加了许多限制性条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行为。

在实务操作中,公允价值的计量一定会设计估计和假设,只能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而运用职业判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有主观性,一旦会计人员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就会很容易用公允价值这一手段来操纵利润。

3 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对策

3.1 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准则及框架体系

自2006年财政部发布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以来,其中近9成准则中直接或间接地运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虽然如此,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运用还是有所保留的,只有在谨慎、适度和有条件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由于公允价值理论研究有限,未能形成公允价值理论体系,造成实务界在公允价值应用上的相对滞后。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造成了很大冲击,同时也促进了公允价值研究向更深层次探索,在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过程中,我们也借鉴了国外研究成果,但更重要的是在借鉴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理论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3.2 培育成熟市场運行机制,扩展公允价值的获取途径

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中,第一层级,即存在活跃市场的,以活跃市场上的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最高。第一层级取得的公允价值,是最简便的获取途径,同时也是最为客观、最为可靠的市场价值。因此,完善各级市场,培育成熟的市场运行机制,是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治本之策。同时,要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管理机制,中介机构作为市场交易的专业服务机构,只有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使中介机构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才能使交易双方获得相对公允的市场价值。

3.3 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编制全面收益表,提高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全面收益表是提高公允价值披露质量的方式之一,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我国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全面收益表理论体系和实务操作规范,但无论是借鉴美国的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增加全面收益表,或是参考英国增加“全面利得或损失表”,都不完全符合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情况。因此,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利润表的同时,按照公允价值原则编制全面收益表,这样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便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3.4 加快资产评估事业的发展,改善公允价值应用所配套的经济发展环境

除了第一层级公允价值可以直接从活跃市场上取得,其他层级的公允价值的计量时都需要用到评估技术,所以发展健全资产评估行业,能够更好地完善市场环境。发展资产评估业,需要从业务规范、保证评估业务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素质等方面着手,没有资产评估业的支持,在实务操作时很难对公允价值进行应用。因此,完善资产评估事业,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市场环境,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

3.5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减少通过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我国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由于新旧体制转换企业需要时间适应,加之具体操作又缺乏规范的指导,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公司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促进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我国股权过于集中,国家是最大的股东,降低企业中国有资本持股比例,让企业加入竞争的行列,让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到资本市场上来,都是势在必行的。从而为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创造条件。第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我国已开始推广独立董事制度,但却常常存在“独立”董事不“独立”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董事会的成员大部分来自控股股东,独立董事无法独立履行职责的。因此,应该让独立的中介机构进入董事会,使独立董事不受公司控股股东的影响。第三,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应该切实履行该职责,监督董事、经理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维护公司的利益。

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尚未形成完善的公允价值理论体系,在实务操作中也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必然方向,随着各级市场的不断健全完善,公允价值可靠性逐步提高,公允价值计量在实务中的运用不断扩大,公允价值必将以其高度的相关性,在经济业务活动中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举.公允价值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运用[J].经济研究导刊, 2015(9).

[2] 雷宇.公允价值的概念性难题及其解释[J].财会学习, 2016(1).

[3] 吕亚.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8).

[4] 李秀敏,单旭.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实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质量公允价值可靠性
某重卡线束磨损失效分析与可靠性提升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①
高密度存储服务器可靠性设计与实现
可靠性增长试验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及作用研究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创新驱动发展下信息管税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
XBRL在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应用的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