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思维的报业经济未来发展路径探索

2018-09-10毛唯臻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发展路径

毛唯臻

摘 要:报业经济活动是一种产业经营活动,作为当前处于发展中的报业,其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产业思维以此获得快速发展。未来要发展报业经济,必须从多条路径出发,包括:提升内容质量、进行形式创新、提高管理质量、改革组织机构、打造全媒体集群等。

关键词:报业经济 产业思维 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162-02

一项产业的经济运营模式是由该产业的特征、资源条件和市场环境决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直接影响到包括报业在内的传媒产业的发展。报业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以报业产业经营活动为主体,由此引起各类经济活动,借助于一定的产业思维,将有助于指引报业经济当下和未来发展道路。

清朝时候就已经显现出对报纸发行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的看重,“报房出版的京报,以盈利为目的,报费是他们的重要进项,每月报费,在白本报房时期,约为一两二钱”(管翼贤:《北京报纸小史?新闻学集成》,中华新闻学院,1943年版)。20世紀80年代末期有学者指出,如果报业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要早点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需要实行以社长领导之下的总编辑和总经理的职能分工,报纸应该多刊登广告,实行多元化的发行渠道。时代发展至新媒体时代,很明显,报业经济的发展应该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90年代开始,《北京青年报》率先开始走向市场化,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很大程度的发展;1995年,《华西都市报》因为报业的成功,获得了大量的广告投资。当时开启先河的报业如今看来,其经营理念是完全契合时代的。自2010年~2015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有不少传统报业宣告转型成功,在新媒体的背景下,这些传统报纸积极适应环境,进行自身变革,充分发挥自身的内容资源优势,结合多种网络新媒体技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服务,这样就使得报业脱离了原先的广告中心。作为报业,需要符合一定的时代需求,报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更应该从产业思维出发,从多条路径出发。

1 提升内容质量

优秀的内容永远是报业经济发展的不变之本。对于报业来说,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报道,要擅长对一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新闻进行独家报道,要根据用户的想法来决定报业的发展思路,以此为用户带来最新的新闻。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报业才能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吸引更多的用户来购买报纸,并形成报业经济。

对于当前受冲击严重的报业来说,一定要找准新闻的角度,以此去获得用户的认可。例如,十九大前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局部腐化的治理问题,对于该热点,报纸应一直进行追踪报道。另外,如果进行报纸的报道,就应该从多条具体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报道,或者针对网上的热议进行分析。例如在2014年2月,《光明日报》就根据网络上热议的“公务员工资”问题,写出《把公务员低工资和少数人腐败行为区别看待》的文章,获得大量用户的关注,去除了很多人认为公务员工资特别高的偏见,提出需要一方面治理当前局部公务员的腐化问题,另一方面还是需要去建立一个合理的公务员收入增长方案。在进行报业内容的报道时,要特别注意去报道用户关心的问题,不要脱离用户,这样才能获得广泛的好评,取得经济增长。

从当前来看,对于一些党政报纸而言,作为主流媒体,应该宣传党和人民所关心的事件方面,以此去引导群众们多去关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成就,促使群众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感受时代奋进的精神。但是在进行宣传时候,切忌“假大空”,务必要坚持依托真实,以人民为导向,以此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

2 进行形式创新

形式的创新往往会让用户眼前一亮,如果报业持续性保持一成不变的形式,就会对整体报业经济带来损伤,因此报业在发展的时候,要注意进行经常性的改版更新。像《扬子晚报》《新民晚报》等报纸开辟了民生专栏,并且十分注意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将用户所提出的实际民生问题放置到重要的栏目内容中,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楚天都市报》提出的口号是“责任媒体,百姓情怀”,以此对用户进行关怀。《南京晨报》则开辟了“特别阅读”专栏,让诸多用户去开拓知识面,习得相关的知识。对于报业来说,改版的道路刚刚起步,这代表着报业关注民生的活动越来越鲜明。

有些报纸对版面设计进行了独特的创新,往往会吸引特定用户,“传播媒介、传播者再强大……没有受众的参与、协同,传播传媒和传播者的传播行为都会因无所归宿,而变得毫无意义”(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新华出版社,1999年版)。所以,要时刻针对用户进行形式设计。如《中国青年报》为突出青春气息,采用了不少的插画、木板画、连环画,这样既能表现出青春的活力,也能带来报纸较强的可看性,排版使得报纸的内容显得清新活跃,由此让广大青年用户十分喜爱,并且促使报纸的销量猛增,为报业经济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3 提高管理质量

报业需要获取长足发展,一定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管理,并且不断优化管理品质,以此去促进报业经济的提升。

(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媒介的人力资源直接影响到媒介产品的设计。好的报纸包含不少好的报道和文章,并且好的文章毕竟是从好的编辑之手创造出来的,人才是报纸的立足之本。所以,人事是管理的首要内容。在编辑部中,一定要促使人尽其才,留住人才,在奖励分配等各个方面要公正对待,对每个编辑的写作风格也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发挥出最大的优势,并能在工作中发挥出个人的特点。同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以此推动团队和个人实现预先的目标。对于一些报业组织,也要实行一定的绩效考评,在某种程度上,员工的绩效其实就决定着组织的绩效,员工完成的绩效高低也是报业组织确定薪酬的重要依据。

在当前新技术不断更新的时代,在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同时,还应对员工进行业务培训。当时《浙江日报》办公大楼刚刚造完的时候,为了促使记者和编辑在进入大楼后能快速适应智能化大楼的管理系统,就对他们进行了短期的集中培训。在培育人才方面,应注重人的全面成长,不要急功近利,以免陷入奢望被培训的人员能够在很短时间能就成为全才的误区。作为报业的管理者,更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员工的培训和发展计划,从而不停为报业经济注入活力和生机。

(2)注重特色管理。民国报人成舍我认为,“報纸的成功只有一天,因为报纸每天都要竞争,即使昨天非常成功,今天也有可能失败”(张鸿飞,刘远飞:《成舍我的报业经营管理创新》《新闻爱好者》,2012年第6期)。所以,对报纸应该实行一定的规范式管理,在报纸最终定稿之前,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富有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仔细审稿,保证稿件在任何细节上都没有一点问题,这样才能正常印刷。如果发现报纸存在问题,一定要进行具体问责,以此确保报纸的高质量水准。

4 改革组织机构

对于较多的报业机构来说,可以大胆推行新兴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很长时间里,人们一直在尝试探索具有特色的传媒领导体制与组织结构模式。近年来,为了应对世界媒介市场的变化以及提升我国报业经济的竞争力,我国的报业也在政府主导之下进行着媒介的改革。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之后不少地方报业纷纷改组,形成媒介集团,这种媒介产业大规模形成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媒介集团管理模式的设计和组织结构的制度安排。例如,可以在报业集团内部大胆推行控股公司形式,由主要股东组成董事会,这个董事会是报业集团的核心,对集团进行决策和投资。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是经过资产重组而形成了当前的组织机构。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旗下有34个控股子公司,8个参股子公司。而后,公司又出于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以及市场变化等几个方面的考虑,将组织机构区分为业务和支援服务两个系统,各系统又细分为很多小的部门。采用这种智能机构的优点在于,将原先分散在各个报社和子公司的公共职能,如印刷、广告、人力、财力等管理部门全都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职能部门。这样的职能部门既带有一定的二级法人资格标准,又能去服务于集团内的一些子公司,也可以独立对外营业,这样也就拓展了利润和业务空间。对于这种组织结构,强化了报业控股集团决策和投资的功能。

5 打造全媒体集群

当前报业正面临新媒体的冲击,这对报业本身来说既是挑战,实际上也是机遇,因为全媒体能够为报纸带来广泛的拓展空间。作为报业,在保持报道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更要加速建立全媒体集群。

《南方都市报》就一方面坚持原先报业的主要任务;另一方面在逐渐展开城市日报的基础上,积极去寻找能和南方都市新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具备实力雄厚的技术平台、具备较多用户的客户端、具有专业内容、具有庞大主流人群覆盖及应用的网络公司进行合作。终究在传统的报业发展以外,打造了以奥一网为枢纽的联通移动、无线、广电和户外传播的网络平台,以此实现对城市的全媒体覆盖,让所有人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南都全媒体旗下在一开始就打造了“南都PAI”全媒体产品,这是整个南都报业集团实行全媒体策略中的重要举措。当时南都PAI的推出使得南都全媒体集群在互联网全局中更加扎实,从内容的输出、信息的集成、移动终端渠道的占有、移动应用平台的掌握、硬件终端设备的品质保证等多个方面形成并进入移动互联网区域。南都PAI在最大程度地发挥着南都全媒体产品的整合传播优势,通过仅仅一个屏幕去实现了多个媒体产品的传播,以此最大程度去发挥南都全媒体集群新闻的整体价值,为南都全媒体集群实现了一个强大的内容搭载平台。南都PAI利用一定的内容平台的开放特性,集合各种多媒体产品,让南都全媒体集群从过去单一的内容提供商之家转为信息集成商、媒体和信息内容的综合运营商。作为南都PAI,其具备的内容产品平台和传播渠道优势,为南都的全媒体集群运营带来最新的渠道和平台,吸收多种新媒体技术,推进媒体的整体进步。

用产业思维去分析当前的报业产业,能够有效提升我国的报业经济。随着中国的媒介产业化的深入,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走向健康的道路。报业未来的发展,更应该顺应新媒体的发展需要,成为中国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魏峰.中国报业制度变迁研究——改革开放30年中国报业体制变革的经济学分析[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汪幼海.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

[3] 肖赞军.报业经济学:基础理论及中国例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唐绪军.报业经济与报业经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发展路径
河北省沿海地区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财经类大学智库的定位及发展路径探析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