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商业银行担保贷款的风险管理

2018-09-10路学军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

路学军

摘 要:防范贷款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维护金融安全成为商业银行的重大责任。担保贷款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中所占份额最多,是最重要的放款方式和管理对象。强化担保贷款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持续稳健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担保贷款 问题形成 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048-02

1 问题透视

目前,商业银行担保贷款中最主要的方式是信用保证和资产抵押,贷款风险点集中体现为四个。

(1)连环保证。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严控信用贷款,大多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或保证人。一些企业由于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品,大多提供第三方信用保证来取得银行贷款。由于借贷保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出现了大量的连环保证的贷款。保证人甲乙丙之间互相保证,連环保证,这使得商业银行贷款形式上安全,实质上高风险。

(2)反复设置抵押。要保障借贷之间抵押合同的有效性,就必须在相关职能机构办理抵押登记手续,有关产权证原本和他项权证由抵押权人保管。在商业银行实操过程中,存在着较多抵押登记,权证保管等环节的纰漏,使得同一抵押物多次设抵的情况时有发生。

(3)私自处置抵押物。一些抵押人信用观念严重缺失,凭借自身保管和使用抵押物的便利,不顾及道德风险,千方百计削价变卖抵押品,转移抵押物。

(4)担保的有效性存在质疑。由学校、医院、行政事业单位等提供的保证,以及学校教学楼、医院办公楼、职工宿舍为抵押物的贷款,客观上其有效性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近年来,某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的财政担保,人大决议就是新的问题担保。这些都使商业银行贷款面临法律诉讼无效而极易形成较大风险。

2 成因解析

(1)借款人经营不善和偿债观念缺乏。借款人是信贷资金的使用者,贷款本息的最终偿还者。其申请资金目的是为了补充流动资金,突破流动资金的“瓶颈”制约,然而很多借款人有的经营状况恶化,资金严重匮乏,资金链断裂。有的用流动资金搞固定资产投资,大搞铺摊子,盲目扩大投资规模。还有的用于发放奖金,过节费,招待费等非经济性支出。由于资金使用不合理,反而加重了自身债务负担和偿债压力。更有一些企业法人存在严重的逃废债思想和赖账行为。过去有一些民营老板和国有企业老总,偿债观念淡漠,形成了借款不还的观念,出现了大批欠款不还的“老赖”。当前是经济处于下行阶段,一些企业市场萎缩,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等造成商业银行出现较多的不良贷款。

(2)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传统产业的挤出效应。以往我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投资和消费,即是传统的“三驾马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促进经济飞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自然资源,人口红利的逐步枯竭,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国家及时调整产业政策,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行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向互联互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军事航空等领域发展,高铁技术、装备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结构正朝向投资,消费升级和互联共享等新“三驾马车”模式发展。然而,就是在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演进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经济领域的重新洗牌,产生利益重构,经济“阵痛”等不良反应。一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产业的关停撤转,这些行业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停业、转产、迁移、研发新技术等选择,相应增加大量的资金再投入,从而大大增加了财务、资金等负担,进而影响着商业银行贷款的归还。二是波及到上下游行业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产业上中下游本来就是一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产业之间也没有绝对的防火墙,都是唇齿相依的关系。上下游行业在市场、资金、财务方面不可避免受到严重影响。三是房地产租金、人力成本、物价等不断上升,人口红利的不断下降,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导致借款人资金链断裂,亏损严重,从而出现大量跳楼、跑路等情况,进而使得商业银行出现大量的不良贷款。

(3)商业银行粗放的信贷经营方式形成不良贷款。一是商业银行为扩大市场份额和追求贷款收息,在没有真实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营运能力和偿债能力,甚至被企业恶意担保和虚构、捏造会计信息所蒙蔽的情况下,盲目放贷。二是客户经理简单扮演“放款员”角色。重放轻调,重放轻管。三是信贷审批重形式不重实质。信贷审批往往在形式上重数据而不注重实质信息的真实,从而造成风险。四是贷款操作环节问题突出。如高估抵押物品价值,不移交产权证明,抵押物存放保管不科学等,使得担保贷款在发放过程中隐藏着极高的风险。

3 对策思路

(1)开发企业信用资源。第一,树立银企合作共赢,诚信守法的观念。第二,强化客户经理参与借款人经营管理。在市场,客户,投融资,内部管理等方面提高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益。第三,运用法律手段惩戒、警示借款人违约行为,及时保全商业银行债权。

(2)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一是对客户进行分类统计分析。针对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客户进行梳理,根据客户的投入,能耗,污染,效率,附加值状况等进行一一统计,评估客户受宏观环境影响的程度。确定哪些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哪些是上下游链条延伸影响,哪些是行业波及影响。二是制定灵活的信贷策略。对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低附加值的行业和客户,要制定退出性策略,不断降低信贷额度,或者直接退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对于上下游链条延伸影响,要制定限制性策略,维持或者分部退出,确保降低信贷风险,防止贷款损失。对于保证人实力较弱,抵押措施不强的贷款,要求借款人更换或者增加有实力的保证人,更换或者增加产权清晰,价值更高,变现能力更强的抵押物。三是信贷政策取向上适应新经济的发展。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换代的新经济趋势,贷款投向重点向互联互通,高新技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军事航空等领域,智能手机,高铁技术,装备技术行业倾斜。适应政府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PPP投融资力度的趋势,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也需要及时向这些行业配置。

(3)健全风险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贷分离制度。针对商业银行的审贷分离制度存在的问题,增加产品经理岗位,深入一线调查,改变信贷审批停留在数据和形式,忽视实质性审查的弊端。二是集中信贷审批权限。改变分散经营方式,对信用等级不高的企业,担保贷款审批权限要强化集中。三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制度,防止保证人重复替他人保证和企业之间连环保证。四是建立责任风险金制度。针对目前金融业逐步混业化经营,投贷结合的趋势。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同时,可探讨推行责任人风险金投入的方式。由相关责任人相应投入一定的资本金,将其风险和收益与信贷资金高度关联,以此增强其责任心,降低道德风险,最大程度防止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吴堂保,刘蓉.对担保圈贷款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经融与经济,2012(1).

[2] 刘克波.对银行授信客户互保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24).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全面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比较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