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经济形势下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现状和新机遇研究

2018-09-10代华

中国商论 2018年6期
关键词:外资银行银行业金融

代华

摘 要:本文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现状,对当前外资银行在华经营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外资银行发展面临困境应寻求突破。同时,本文又结合国家最新的金融政策动向,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金融服务理念改变对外资银行发展带来的有利之处,最后总结指出在华外资银行仍然具备优势与中资银行开展错位竞争。本文旨在说明引进外资银行对活跃中国金融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外资银行应抓住中国“一带一路”和“走出去”的新机遇,谱写新篇章。

关键词:在华外资银行 银行业对外开放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041-03

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年。7月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了国家未来五年的金融发展战略及规划。10月召开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金融业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8年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自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外资银行纷纷申请进入中国发展业务。他们雄心勃勃,带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产品不远萬里而来,在中华大地上开设网点,吸引客户。2007年第一批外国银行分行完成改制,外资银行在华发展迎来了一个小高潮。十年过去了,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而在华外资银行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外资银行的发展也是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对其未来的展望也将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在华外资银行经营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从2007年首批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实现本地法人转制,到2016年底,这10年时间里,在华外资银行的机构数量、经营地域、服务对象和业务种类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局部到全面”的发展。根据中国银监会年报显示,截至2016年底,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合资银行和1家外商独资财务公司;26个国家和地区的68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121家分行。另有44个国家和地区的145家银行在华设立了166家代表处。外资银行在我国27个省份的70个城市设立营业机构,形成了具有一定覆盖面和市场深度的总行、分行、支行服务网络,营业网点达到1031家[1]。

但是,与外资银行机构数量的增加和网点覆盖面积的不断扩大相比,外资银行综合竞争实力、盈利能力以及市场份额却在逐步下滑。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来看,在华外资银行业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从2007年末的2.38%下降到2016年末的1.29%。外资银行(法人)创造的税后利润占中国银行业的比重从2007年1.36%下降到2016年末的0.62%。虽然从绝对值上分析,外资银行(法人)税后利润从2007年的60.8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128亿元,但横向比较就可以发现,同期中国银行业的总体税后利润从2007年的4467.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0732.4亿元[2],中国银行业整体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发展之迅速,外资银行并没有能赶上其发展的速度。

曾经一度外资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有口皆碑。其不良贷款率一直保持银行同业较低水平。但是,这一优势被后来者居上,民营银行异军突起。根据中国银监会2017年11月10日发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法人)来看,2017年第三季度,外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76%、资本充足率为17.87%,流动比率为63.93%,净息差为1.67%;但2017年新增统计的民营银行的指标显示,民营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6%,资本充足率为24.98%,流动比例为106.98%,净息差达到4.39%[3]。

除了营业指标所反映的差距,外资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外资银行总行缺乏对分行发展策略的统筹规划和细分,没有根据各地区经济环境、客户基础制定因地制宜的发展规划;没有考虑沿海内陆地区差异,简单搞全国一盘棋行业一刀切。有的外资银行对国家政策和监管部门要求解读不够全面准确,信贷产品和风控政策导向与中国市场或区域市场现状不匹配,客户集中于全国大型国有企业,集中化程度高,非目标客户很难获得信贷审批。近几年来,除极个别规模和网点拓展渐趋成熟的外资银行,其他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多家外资银行不得不关闭或转售在华零售业务。同时,各家外资银行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所作出的战略调整也呈两极化方向发展。有的提前摆开“过冬布局”,遵循资源配置最小化原则,机构、业务、人员均呈收缩态势,规模最小的分行人数配置长期个位数,资产负债业务出现零增长,导致银行发展几近停滞;有的走激进路线,加入中资银行的同质化竞争,业务模式和风险偏好中资化趋势明显,经营风险有所增加。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困境、出现了分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外资银行在不断地自我反省,调整方向、调整战略,以应对内外部的压力。在中资银行发展的黄金十年,外资银行可谓腹背受敌。外有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2009年美国债务危机、2012年~2013年欧洲债务危机)给外资银行母行带来的巨大冲击;内有中资银行业务创新和互联网金融等的正面挑战。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经营差异化、特色化,又要兼顾业务合规性、适应“强监管、严监管”的金融环境,外资银行的发展面临的不仅仅是瓶颈,它更需要破壁而出,重新找到发力点。

2 新时期为在华外资银行带来的新机遇

挑战和机遇永远并存。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决定金融发展水平,银行不能把资产规模、行业影响、发展速度异化为检验标准,走高速规模扩张的老路。需要进一步对接国际通行规则、提高金融便利化,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与管理模式,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需求。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要求不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可以预见,伴随外资银行监管政策的优化,对外资银行的限制性规定、中外资银行监管政策差异将“从多到少”演进为“从少到无”。这将为外资银行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2.1 各种新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外资银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持

我们关注到,2017年12月至2018年1月,根据十九大以及金融工作会议的精神,积极稳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包括但不限于: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放宽对除民营银行外的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股权投资比例规则;放宽外国银行商业存在形式选择范围,促进国内金融体系多样化发展;扩大外资银行业务经营空间,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等待期,支持外国银行分行从事政府债券相关业务、放宽外国银行分行从事人民币零售存款要求,支持外资银行参与金融市场业务,提高金融体系活力;优化监管规则,调整外国银行分行营运资金管理要求和监管考核方式,引导其发挥经营优势,提升竞争力;修订《中国银监会外资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并向市场征求意见,进一步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外资银行在华营商便利度。

对上述出台的新政策,中国银监会国际部兼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主任范文仲是这样解读的:“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的目标是促进外资金融机构更平等地参与我国银行体系和金融市场发展,发挥专业优势促进竞争、激发市场活力。”“在为外资金融机构拓宽在华发展空间的同时,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匹配的制度框架,将为中资机构‘走出去’提供与国际对接的政策环境。”

2.2 在“强监管、严监管”的新趋势下,将为外资银行提供有利的市场环境

我们也关注到“强监管、严监管”是2018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的监管趋势和常态。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把金融安全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可以预见,未来把所有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规范性越来越强,监管尺度越来越严,违规违法和不审慎经营行为的成本越来越高,金融领域没有“法外之地”,将为包括外资银行在内的市场参与者营造更为公平、规范的竞争环境,这对注重审慎经营的外资银行来讲是利好消息。外资银行应积极顺应趋势,寻找市场机会,大力发展,充分发挥审慎经营的市场价值。

2.3 金融科技创新服务的新金融理念,将为外资银行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中国银监会郭树清主席在《持续改进银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新动能》的讲话稿中,提到一本名为《Bank3.0》的书。书中指出,未来的银行将不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行为(Banking is no longer a place you go,but something you do)。银行3.0时代已经来临,银行业要利用金融科技,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和流程,整合传统服务资源,联动线上线下优势,提升整个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以更先进、更灵活、更高效地响应客户需求和社会需求[4]。

2018年1月10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兼首席执行官黄晓光在澎拜新闻主办的“新金融·新发展——2018年金融發展高峰论坛”上以“银行不拒绝新科技,就很难被替代”为题,代表外资金融机构发言。其谈到,在拥抱新科技方面,澳新银行已有产品落地。首先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担保方面的应用,澳新银行通过与IBM集团合作,已经实现了商业、地产、银行担保流程的数字化。在贸易融资的数字化领域,银行的保函对贸易融资至关重要,澳新银行通过将智能文档与合约印到银行的保函当中,大大缩短了贸易金融的时间链条。由此可见,外资银行对市场需求反映灵敏,其在母行的支持下,科技创新可能更为深入更具前瞻性。当中国银行业金融科技创新服务的新金融理念一旦树立,将必会为在华外资银行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动力。

3 结语

外资银行以母行的科技资源和网络资源为依托,在产品创新与国际接轨方面、在广泛的海外网络和渠道方面,以及在某些行业(如农业或资产管理等)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深厚的服务经验方面仍然具备优势。这些优势有助于在华外资银行在某些业务领域形成特色,做出亮点,与中资银行开展错位竞争。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银行业市场必将越来越开放,在国际上享誉百年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一定有它生长和发展的空间。在中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政策指引下,在金融科技创新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中国金融业必将迎来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时期,机会同时面向中外资银行。外资银行曾经通过带来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和产品,促进了中国金融业产品和服务多元化,活跃了金融市场,在推动银行业创新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相信也能够再次把握住历史机遇,开启在华发展新时代,谱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2016年年报[EB/OL].

[2] 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会2016年年报附表统计数据.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情况表(2003-2016)、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利润情况表(2007-2016)[EB/OL].

[3] 中国银监会网站.商业银行主要指标分机构类情况表(法人)[EB/OL].

[4] 中国银监会网站.持续改进银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融新动能——郭树清主席在《2016年度中国银行业服务改进情况报告》暨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发布会上的讲话[EB/OL].

猜你喜欢

外资银行银行业金融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外资银行“播种”自贸区
给银行业打气
金融大海啸
外资银行适合你吗
外资银行四家首获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