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教育

2018-09-08高娟

成才之路 2018年24期
关键词:工具性全面发展语文教学

高娟

摘 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构建和谐教学关系中,在感悟教材丰富内涵中,在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中,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强化人文性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教育;工具性;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4-0076-01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工具性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智能素养,是一种“物质元素”的话,“人文性教育”则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力量”。只有让这两者积极渗透、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就语文学科来说,由于“应试教学”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重智能发展、轻人文培育”的不平衡现象,直接导致课程教学长期处在“亚健康”状态中。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性教育。

一、 在构建和谐教学关系中不断加强语文人文性教育

在语文课程活动體系中,“和谐教学关系”构建集中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例如,对于《哪吒闹海》《三顾茅庐》《嫦娥奔月》《林冲棒打洪教头》《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等故事性、情趣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课文内容,可通过“阅读思考+合作探究”形式,积极开展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教师从旁给予适当地启发与引导、梳理与提炼,做一个“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其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为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准。这种“进步与发展”,既要包括知识接受、技能掌握等情况,又要包括审美修养和情感熏陶等情况。光有前者或者光有后者的“单一”情况,都无法科学地衡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第三,要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善于归还学生的自主权、质疑权和商榷权。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本着“差异平衡”的原则,坚持以赏识教育为主的激励性评价机制,为涵养和滋润语文人文性教育提供有效保障。

二、 在感悟教材丰富内涵中不断加强语文人文性教育

语文知识及其教学活动富含语言美、形象美、人物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各类元素,这些丰富多元的“芸芸众美”或隐或现地存在于作品之中,是开展学生人文性教育的良好素材和优质资源。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高度重视、善于发掘、充分利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源源不断地注入“人文教育”的活力。例如,《师恩难忘》中讲述了“我”在家乡偶然遇到田老师,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行礼”,不仅如此,对于“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文学的种子”“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等语句,无不传递一种感人肺腑、激荡人心的人文精神。再如,《天游峰的扫路人》通过对主人公外貌、动作尤其语言上的描写,为学生展现出了一位精神矍铄、充满自信和豁达开朗的人物形象,令人有“眼见其人、耳闻其声、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是人文精神的“异花传粉”现象。

三、 在开发课程教学资源中不断加强语文人文性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有效预设”与“动态生成”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从“拓展延伸”“学用结合”中赢得“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的“双赢”效益。例如,在《海伦·凯勒》一课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主人公的自传体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通过网络信息途径,丰富学生对海伦·凯勒的人物形象认知和主要事迹的了解,让学生切实感知并深刻体悟她的思想情感、精神意志和人格力量。再如,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这部“活书”,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情感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语文人文性教育

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强调了学用结合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语文学科具有情感性、实践性、综合性和能动性等基本特征。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语文实践活动,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与理解、感悟与体会,又有利于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汲取人文精神和情感力量。例如,教学《爱如茉莉》《月光启蒙》后,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也来讲一讲发生在我家里的事”之类的读写互动活动,让他们切实地感悟“亲情育人”的价值和意义;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后,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亲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之类的课外实践活动,让他们深刻地感悟大自然的壮丽与美妙、神奇与伟大;在教学《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后,教师可组织并引导学生开展“我讲民间故事”比赛活动,让他们认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积极开展诸如此类的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的人文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把工具性教学与人文性教育相互渗透并有效融合起来,才能充分彰显语文教学的应有价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郭一鹤,温薇迪.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朱春红.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讨[J].吉林教育,2017(33).

猜你喜欢

工具性全面发展语文教学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