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谈雄辩 曲尽其妙

2018-09-07唐惠忠

课外语文·中 2018年8期
关键词:触龙和氏璧疼爱

唐惠忠

导语

战国诸子,好辩、善辩是时尚,而孟子尤以知言善辩著称。孟子在中国文学史、美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气”这一概念,并把“养气”和“知言”结合起来,形成了孟文刚柔相济而又析义极精的论辩艺术,充分表现了《孟子》散文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除《孟子》外,古代精彩的论辩文不胜枚举。综观这类文章,其论辩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一)抓住要害,突出中心,在论辩中“有如老吏断狱”,一下子就能把握问题的关键,作集中分析论证以服人;(二)脉络分明,有条不紊,次序极为清楚,简直是天成的织锦;(三)富于腾挪跌宕、摇曳多姿之美,多在一问一答间逐步深入,章法上不断穿插,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文一】

触龙说赵太后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鬻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少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选自《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谢罪、道歉

B.老妇恃辇而行 恃:依靠

C.没死以闻 闻:使……听到、禀告

D.其继有在者乎 继:继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兵乃出/乃自强步

B.老妇必唾其面/丈夫亦爱怜其少子

C.太后盛气而揖之/位尊而无功

D.太后之色少解/恣君之所使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触龙说服艺术的一组是( )

①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

②对曰:“甚于妇人。”

③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④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⑤太后曰:“诺,恣君之所使之。”

⑥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A.②③④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作者只用简要的几笔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极精练地描绘出触龙所面临的局面。一系列的困难,为触龙施展其特有的才能提供了机会。

B.触龙先与太后“说”家常,这段内容看似日常闲聊,实际上却是他同太后在解决矛盾方面正式交锋的第一个回合。

C.“太后之色少解”,紧张场面缓和了,触龙便不失时机地提出让自己的小儿子“得补黑衣之数”,这就给太后造成一种错觉,以为他此番前来不过是想“走后门”而已。

D.当触龙讲清了只有令长安君“有功于国”,才能使他“自托于赵”的道理后,赵太后虽然很不高兴,却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了触龙的劝谏。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文二】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明)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①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秦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璧乎?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僇相如于市,武安君②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若其劲渑池③,柔廉颇④,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注】①情:真实意图。②武安君:秦将白起的封号。③劲渑池:指蔺相如在渑池会上逼秦王击缶之事。④柔廉颇:指蔺相如对廉颇委曲求全、处处忍让,终使廉颇感悟并负荆请罪之事。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

①使不辱于诸侯

②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③使舍人怀而逃亡

④遣一介之使至赵

⑤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2.“责璧与信”在文中的意思是( )

A.责问蔺相如和氏璧和信件

B.索取和氏璧和国书

C.责问蔺相如取璧和国书

D.索取和氏璧并要赵国守信用

3.“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在文中的意思是( )

A.所以能够完璧归赵,的确是上天在偏袒它啊!

B.之所以能使赵国完好,的确是上天在曲意保全它啊!

C.所以能够保全赵国,是上天委曲求全的结果啊!

D.赵国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是上天委曲求全的结果啊!

4.“赵得其情则弗予”中的“其情”,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从两个方面批评蔺相如“完璧归赵”一事。一方面说明“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指出“完璧归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另一方面说明“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作答)的做法是错误的。

【比较赏析】

在《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用委婉曲折的方式劝说、启发赵太后:父母应为子女作长远打算,而不能只考虑他们眼前的安乐,不能让他们养尊处优、无功食禄。触龙抓住老年妇女溺爱幼子的心理特点,设身处地替她打算,将长安君的利益和赵国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把利害关系解说得具体生动。在劝说过程中,触龙明知太后更爱幼子,却故意反话正说,说她更疼爱女儿,逼得太后赶紧声明:“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就势接过话茬,从她对待燕后的态度,分析了她对女儿的前途是有长远考虑的,表明她能用理智战胜感情,对子女也有不溺爱的时候。这就论述了连她自己也没想清楚的问题,也与她溺爱长安君的事实形成鲜明对照。然后,触龙又用欲擒故纵的手法,说到赵国及其他诸侯国的子孙因“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没能长保富贵这一事实,讲清了只有令长安君“有功于国”才能使他“自托于赵”的道理,最终完全说服了赵太后。全文几乎都是在人物对话中展开的,“其继有在者乎”以下一连串反诘句,表现出纵横家巧舌如簧、纵横捭阖的游说特色,用语精辟而简约。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是一篇翻案文章。翻案文章独执异议,贵在识见高远,令人信服。本文开篇对世所称誉的蔺相如完璧归赵这一史实予以否定,“予未敢以为信也”一句先声夺人。接着,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予以否定的理由。首先,分析秦以十五城之空名取璧的真實意图,指责蔺相如所为乃“既畏而复挑其怒”之举,是失于智。接着,重点分析蔺相如所谓曲直论,先明秦赵“两无所曲直”,后又代相如策划,指出相如“使舍人怀而逃之”才是“归直于秦”,是失于信。最后,分析相如完璧的后果是族灭国破,是失于利。这样,全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于滔滔雄辩中逼出了结论——“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这里的“天”,主要指当时的客观形势。行文至此,文章已可作结,而作者又列出“劲渑池”“柔廉颇”两件事,看似与上文关系不大,但从“愈出而愈妙于用”中可窥见作者的写作意图——蔺相如所谓的“智”“勇”,不是为了赵国,而是为了自己,其所作所为不过是一种权谋机巧。

【参考答案】

文一:1.D(继:继承人、后嗣。)2.B(都是代词,他的。A项,再、才/于是、就。C项,连词,表修饰,相当于“地”/连词,表转折,却。D项,助词,的/代词,他。)3.A(注意题目中“全都直接表现”和“说服艺术”的要求。句①与“说服艺术”无关;句⑤⑥谈不上“直接表现”。)4.D(“虽然很不高兴,却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了触龙的劝谏”与原文不符。)5.(1)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2)我觉得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第(1)句关键词有“异”“甚”“以为”“贤”等,“贤于”后应补出一个“爱”字。第(2)句关键词有“以”“计”“短”“其爱”等。]

【参考译文】

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急忙进攻赵国。赵太后向齐国求救。齐国说:“一定要用长安君来做人质,援兵才能派出。”赵太后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我一定唾他一脸!”

左师触龙愿意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了自己。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左师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特别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左师公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祷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

左师公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被封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左师公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却太多了啊!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

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参考答案】

文二:1.B(都是动词,“派、让”的意思。)2.D 3.B 4.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 5.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使舍人怀而逃之

【参考译文】

蔺相如保全和氏璧,人们都称赞他,我却不敢认为确实是这样的。

秦国用十五座城的空名,欺骗赵国并且威逼着要它的和氏璧。这时说求取和氏璧是真情实意,并不是想来打赵国的主意啊。赵国如果了解秦的真情就可不给它,不了解秦的真情就给它;了解秦的真情但惧怕它就给,了解秦的真情却不怕它就不给。这只要两句话就解决了,为什么既然惧怕它又要挑起它的怒火呢?

况且秦国想要得到和氏璧,赵国不肯给它,双方都没有什么理亏、理直可说。和氏璧到了秦国,秦却不给城,理亏在秦国;秦国拿出城而和氏璧却送回去了,理亏在赵国。要想使理亏在秦国,就不如舍弃这块璧;害怕丢掉这块璧,就不如不给秦国。秦王已经按照地图来给城,又设置了九宾的大礼,斋戒沐浴来接受这块璧,那情势看来是不会不给城了。如果秦王受了和氏璧却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请求说:“我本来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和氏璧不是赵国的璧吗?那十五座城却是秦国的宝地啊。现在如果大王因为和氏璧,失去这十五座城,十五座城的子弟,就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因为大王抛弃他们就像抛弃草芥一样。大王不给城却骗取了赵国的璧,为着一块璧的缘故却在天下人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死在秦国,来揭露大王的不讲信用。”这样,秦王未必不退还和氏璧啊。现在怎么却派随从怀揣着璧逃回去,使人们认为秦国理直呢?这个时候,秦的意思还不想与赵国断绝关系罢了。假如秦王发怒,在市朝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率領十万大军逼近邯郸,索取和氏璧和要求赵国守信,那么,秦打一次胜仗,相如就会灭族,打两次胜仗和氏璧便终究归入秦国了。我因此说:“蔺相如使和氏璧能够得到保全,是天意啊!”

至于他在渑池会上的顽强坚决,对廉颇的忍让团结,那方式方法运用得更加高妙了。之所以能使赵国完好(不受损害),的确是上天在曲意保全它啊!

猜你喜欢

触龙和氏璧疼爱
再没有如此疼爱我的人
疼爱
和氏璧
母爱
绕圈子说话的艺术
绕圈子说话的艺术
情理兼容进谏辞 赤诚感人爱国心
美玉和氏璧
完璧归赵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