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去伪存真,借科幻放飞孩子想象力

2018-09-07刘律廷

妇女生活 2018年9期
关键词:奥特曼怪兽科幻

刘律廷

主持人语:

优秀的科幻作品,既能对儿童的科学观进行启蒙,又能激发儿童对艺术、历史、地理、人类文明等方面的兴趣。经典的科幻作品追求真善美,超越年龄限制,是放飞孩子想象力的最好媒介。但当今市场却充斥着大量粗制滥造的“伪科幻”作品。这些商业化的产品,不顾科学常识,歪曲历史,宣扬暴力、色情,充满恐怖、惊悚画面,对幼儿成长极为不利。作为家长,有责任辨别真伪,摒弃糟粕,带领孩子汲取真正的科幻营养。

孜孜不倦的科学精神

(胡先生,34岁,桥梁工程师)

我看的第一部科幻电影是国产版的《霹雳贝贝》,那年我已经16岁。小孩贝贝被外星人赋予放电的能力,这让他成为超级英雄的同时,也承受着不能和别人亲密接触的痛苦。

电影中的贝贝在挣扎之后选择了放弃异能,回归平凡,从而拥有了一个美好的童年。我看完电影后思考了很久——我是个头很小、容貌一般的人,却像剧中的贝贝那样希望自己与众不同……那时,我平生第一次产生了“哲学性思考”——影片中贝贝的超人异能并没有让他获得快乐,真正让他幸福的是和睦的人际关系、内在的品格与爱的力量。

在这部电影的启蒙下,我爱上科幻,追看了不少经典作品。我大学读的是理工科,特别喜欢中国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

做爸爸以后,我对儿子进行启蒙的第一本名著是缩写版的《神秘岛》,带拼音标注的。此前,儿子只能阅读绘本。我用这本书当作睡前故事给他读过两遍。刚学拼音的他,被凡尔纳的文笔所吸引,一字一句费力地拼读。近一个半世纪前的作品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让5岁半的他坚持两个礼拜读完了。

此后,我又給他读了大部头的原著。原著《神秘岛》叙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用热气球逃脱的故事。他们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制造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根据原著,儿子将神秘岛的地图精心绘制出来,对这群人自力更生制造肥皂、衣服等物品的科学原理十分好奇,缠着我给他讲解。他从此迷上了“荒岛求生”系列故事,也意识到了动手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在儿子上幼儿园大班那一年,我把凡尔纳的科幻作品作为睡前故事给他通读了一遍。他迫不及待地去读拼音简写版的《鲁滨逊漂流记》、马克·吐温历险系列、杰克·伦敦荒野求生系列……这些作品扩充了他的词汇量,也培养了他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小学阶段,我陪儿子看过很多优秀科幻电影,比如《大气层消失》《安德的游戏》《领航员》《ET外星人》《雨果》《机器人总动员》等。

有一部促使儿子成长的动画科幻电影叫《天才眼镜狗》。小狗Mr. Peabody是一位超级科学天才,也是商业巨头、发明家、美食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音乐家。他收养了人类孤儿舍曼。父子俩乘坐时空机器,穿越到不同的时代。他们和华盛顿、爱因斯坦、达·芬奇、甘地等伟大的历史人物交朋友,还到教科书里闻名遐迩的地方——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巴黎、特洛伊战场、古埃及祭祀场——参观。这部电影集科学知识和历史事件于一体,促使儿子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浓厚兴趣。

最触动泪点的是这位小狗爸爸,他向来文质彬彬、处事不乱。然而,在别人要伤害他儿子的那一刻,他本能地咬了人家一口。

我儿子看到这一幕竟流泪了。事后儿子说:“从狗爸爸身上,我发现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人,有情绪,有软弱,还会咬人。”我给儿子竖起大拇指,告诉他科学怪人与科学家的本质不同,就是有没有“爱与关怀”。

还有一部美国科幻小说《出卖月亮的人》,给儿子很大启发。小说讲述一群生活在未来的人们,立志于用科学来改变世界,拯救人类。主人公们在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特别能引起儿子的共鸣——读这本书的时候他正读小学二年级,被选拔进学校的物理竞赛小组,在高手如云的环境里,他真实经历了与小说主人公类似的迷惘与挫折。

我们一起看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讨论这些主人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谈着谈着,儿子恍然大悟地说:“我不像科幻里的主人公那么厉害,但我可以像他们一样勇敢,不轻言放弃。”

怪不得,伟大的教育学家普遍认为,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将孩子的知识面拓宽到哲学、历史、社会学等领域,可以将不善思考的男孩变成富有批判性思维的男人。我认为,借助科幻来开启孩子的想象力就像开车一样,父母要先选一辆好车,然后载着孩子去体验科学与幻想的快乐。当孩子慢慢成长时,家长就可以慢慢放手,让他自己遨游科学世界。

现在,我儿子已经10岁,他最喜欢的活动有两项:一是全家人一起去电影院看科幻大片;二是全家登山宿营并且讨论科幻小说。而对我们来说,这都是最好的亲子沟通的机会。

什么是更科学的“打怪兽”?

(王先生,29岁,快递员)

前些年,我跟妻子在大城市打工,儿子跟着爷爷奶奶在小城镇生活。

儿子特别喜欢看有科幻色彩的动画片,老人不懂得帮他挑选,也不知道对他加以限制,结果孩子沉迷其中。看得多了,儿子整天以为自己是超人,连走路都没个样子,总是张牙舞爪地惹是生非。比如,他不分场合地跟大人捉迷藏,与人说话时经常口吐铠甲勇士、晶码战士等动画角色的经典台词,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

一天,我带儿子出去玩,遇到一个年龄与他相仿的男孩,他突然摆出一副奥特曼跟怪兽格斗的架势,把对方当成怪兽打。还有一次,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他不知从哪儿捡了一根树枝,把树枝当成奥特曼杀怪兽的武器,往别的孩子身上乱戳。为了纠正他,我不知道责罚过他多少次。可每次我对他的教育刚取得一点成效,他爷爷奶奶又纵容他看动画片,他很快就会故态复萌。终于有一天,他把邻居家的宠物狗当怪兽打,被狗咬了一口。

我知道,在《奥特曼》的原产国日本,这部动画片被列为“限制级”,要求孩子必须有家长陪同才能收看。然而,此剧在我国播放却不受任何限制,孩子拿着iPad想看多少就看多少。我要求我父母限制孩子看动画片的时间,他们却说:“你小时候不也是看《恐龙特急克塞号》吗?那个暴力程度与《奥特曼》也差不多。男孩子嘛,都喜欢模仿。喜欢科幻的东西还有错?说明孩子智商高!长大了自然就好了!”

儿子4岁半的时候,我们把他接到了身边。在大城市的幼儿园里,他接受到更好更科学的教育。一方面,老师给他立界限,对他动不动就说同学是怪兽、他要干掉“怪兽”保护地球的不当言行予以纠正。另一方面,老师告诫我们,说孩子模仿奥特曼不能自拔,跟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一样,必须加以控制。老师让我们在家里控制电视和iPad,尤其是有暴力色彩的科幻影片不能让他多看。

我们积极配合老师,一方面对儿子严加管教,另一方面用积极健康的方式引导他对科学的兴趣,在老师的建议下从网上下载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科学小游戏陪他玩。比如,他洗澡后吹干头发,拿一个乒乓球放在电吹风的出风口,让乒乓球悬浮在空中,不但能缓慢地前后左右移动,还可以转圈。儿子玩得哈哈大笑,追着我寻根问底。我告诉他,这是伯努利原理的运用——电吹风的吹力使乒乓球周围的气压小于顶部气压,因为顶部空气是静止的,于是,来自球体底部的大气压力就使乒乓球悬浮在了空中。

还有一个很简单的实验,他每次洗澡时都要玩。将一只矿泉水瓶装满水,用一小块窗纱将瓶口堵住,然后旋转180度,瓶口朝下,慢慢松手。有时候,一瓶水会哗啦啦地全流出来,有时候水竟然一点都不会流出。看到一块满是小洞的纱窗竟然可以堵住一大瓶水,儿子十分好奇。这样的科学小实验,让他觉得比看《奥特曼》更有意思。

幼儿园开展了几次“儿童科幻绘画比赛”,我们每次都积极参加。儿子在科幻的绘画世界里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自己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理解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很多小朋友的科幻画都把太阳画成老爷爷、把自己画成宇航员,儿子的作品取材更有趣,他会画一幅连环画,把垃圾、污染、饥饿、贫穷、艾滋病等问题想象为“宇宙怪兽军队”,然后,他“组建”一支科学家舰队,用各种方法战胜怪兽,实现和平,造福人类。

兒子的科幻绘画作品屡屡获奖,让我们由衷地感到高兴!

避开“伪科幻”误区

(刘园长,幼儿园高级教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探索科学的奥秘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孩子们也透过图书、电视、电影、网络等渠道,感受着科学世界带来的无限精彩。很多幼儿园都举办科普活动,鼓励孩子画科幻画、做实验、去科技馆、参加航天展览、了解科学家们的故事等。这些活动帮助孩子慢慢对真科幻产生兴趣,对那些故弄玄虚毫无科学含量的“伪科幻”不屑一顾。

很多家长对科幻的理解还停留在机器猫、奥特曼的层面,任凭孩子沉迷于超人披风、蜘蛛侠外衣、奥特曼面具等所谓的“科幻世界”。更有甚者,一些伪科幻的影视作品和电子游戏,误导幼儿的认知,对孩子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总结起来,中国家长的“伪科幻误区”包括以下几类:

一、局限于耍小聪明,打着科幻的幌子损害公共利益。

我曾在火车站公共厕所看到一个男孩,用免费的卷筒纸将自己包裹起来,模仿蜘蛛侠织网。令人惊讶的是,其家长对他的行为视若无睹,甚至用相机拍摄,对孩子破坏公物的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我还曾遇到过一个被伪科幻电影深深影响的孩子,他将自己 “发明”的“变异药水”带到幼儿园,让其他孩子品尝,试图把同学变成“超人”。

虽然这类案例属于比较极端的个案,但不难看出,一些所谓的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怪物”“变态博士”等角色,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多深。

我鼓励家长们带孩子阅读科学家们的传记,像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杨振宁、邓稼先等科学家,他们淡泊名利、热爱公益、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关注弱势群体,对孩子们来说都是优秀的生动教材,不妨让孩子们多了解,早了解。这样,当他们看到某些动画片里那些所谓的科学家,以科学研究为名危害社会时,就能一眼看出那是伪科幻、伪科学。

二、脱离现实,以科幻的名义去做危及生命健康的事情。

我们鼓励用科幻画、科幻舞台剧、科幻音乐等健康的方式来表达对科学的向往,放飞想象力。但幼儿常常分不清现实世界与幻想世界,这就需要成年人的帮助。家长有责任让孩子们知道,很多东西是科学幻想,并非现实生活,比如所谓的“超人披风”“变异药水”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那些东西目前都还是人类的想象,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因此,没有人能披上“超人披风”就摆脱地球引力,也不可能喝点“变异药水”就成为超人。

案例中的胡先生是很好的榜样,他通过优秀的科幻作品来启发儿子的思维,扩展孩子的知识面。他看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对荒岛求生的生存能力产生兴趣。他认为科学家们在困难环境中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才是孩子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同样,案例中的王先生将儿子从“伪科幻”中带出来,其做法也值得借鉴。如今确实有不少孩子沉迷于虚拟世界,家长应想办法引领孩子回归现实,其实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做科学家、保护地球、消灭邪恶势力”的愿望,只要家长恰当引导,让孩子摆脱虚拟世界并不难。

三、科幻约等同于世界末日,对未来限入“悲观宿命论”。

很多家长与孩子都看过《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或漫画。剧中大反派灭霸的理念和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差不多,认为宇宙因生命繁衍过剩,不堪重负,为了文明的延续,只能让一半生命“安乐死”。他随机筛选要灭绝的对象,不分种族、不分贫贱。当然,剧中的宇宙正义人士结成同盟,拼死抵抗,可灭霸仍坚持他的“理想”,并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很多年幼的孩子看这类科幻作品时会对这个大反派充满钦佩,将他视作英雄,甚至模仿他“打一个响指便灭绝人类”的“潇洒”动作。

家长一定要重视,这类电影实在不适合幼儿观看。我国目前对进口的科幻电影还没有严格的“幼儿禁入”制度,很多孩子看罢这类影视作品会做噩梦,或对剧中角色加以模仿,造成不良影响。

事实上,很多科幻作品都是基于“资源有限、世界毁灭、人口节制、弱肉强食”的世界末日假设论来虚构故事的。如果孩子信以为真,就很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家长应让孩子明白,这只是一种假设,可能是错的——谁知道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新资源被我们开发出来呢?如果就这样静止地认为资源会耗尽,人类将迎来世界末日,就如同石器时代的原始人担心石头用完了该怎么办一样滑稽。这不仅小觑了地球资源的丰富性,也小看了人类的科技智慧。我们要告诉孩子:真到了地球资源枯竭的那一天,可能我们早就迁移到另一个更富足更美好的星球了!

〔编辑:冯士军〕

猜你喜欢

奥特曼怪兽科幻
Burst Your Bubble
有一个怪兽
未来科幻城
失眠这个小怪兽
百万奥特曼
小怪兽长成大怪兽
科学小卫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