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性脑膜炎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价值研究

2018-09-07刘洁

医药前沿 2018年26期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刘洁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职工医院 山东 泰安 271000)

引言

结核性脑膜炎是当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感染疾病,其多是因结核杆菌感染且通过血液侵入患者的脑模与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该种疾病在近几年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经成为神经系统病变中占比最高的一种,其占据了70%的比例[2]。且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多数结核杆菌侵入患者体内后,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无法及时就医。在病程延长,转变为结核性脑膜炎后,症状恶化,且病情较为严重,严重时会使得患者出现昏迷等症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对于结核性脑膜炎临床多主张单纯的抗结核治疗,但是在既往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近几年来,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优化。越来越多的临床工作者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会更佳。但是,在临床上也有不少学者反对该种论点。这就使得部分医疗工作者以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选用单纯治疗方案和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探讨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脑炎患者8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其具有可比性。按照电脑排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中有41例。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5.21±3.29)岁;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5.02±3.78)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且在症状上有发热、盗汗、乏力、食欲不佳、意识不清等[4];(2)在影像学检查中,患者的脑部存在积水或者梗死现象;(3)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进入医院后,均遵医嘱进行严格的卧床休息,且予以高热量流质饮食。同时,对患者的颅内压进行调节,如果颅内压过高,需要选用20%甘露醇降低。在该种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异烟肼0.6g/d,静脉注射给药;利福平0.45g/d口服;吡嗪酰胺1.5g/d口服+乙胺丁醇0.75g/d口服。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抗结核药物运用基础上,对患者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地塞米松15~20mg/d冲击治疗。连续治疗7d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药剂量酌减,每7d减少一次的剂量,每次2~3mg。直到用药剂量为10mg/d。糖皮质激素治疗持续8周。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意识恢复,且状态较好,体征缓解,脑脊液检查后,相关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患者的意识较为清楚,入院症状改善,脑脊液较差后,相关指标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的意识状态、相关指标、临床症状均无明显的改善。

1.3.2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变化进行统计,主要包含蛋白质和脑脊液细胞计数。

1.3.3 统计两组患者临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数与蛋白质含量相较于对照组降低幅度更大,且趋于正常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细胞数与蛋白质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细胞数与蛋白质比较(±s)

组别 时间段 脑脊液细胞数(*106/L) 蛋白质(g/L)观察组(n=41) 治疗前 392.87±211.72 3.62±0.89治疗后 186.32±87.29 0.83±0.56对照组(n=41) 治疗前 390.28±212.34 3.57±1.04治疗后 225.21±98.39 1.56±0.87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s,d)

组别 例数 脑膜刺激征 颅内高压 发热 昏迷观察组 41 11.32±4.32 9.54±4.32 6.32±2.12 2.56±0.67对照组 41 17.47±7.23 15.47±5.43 12.37±4.20 5.43±1.62

3.讨论

结核性脑膜炎是一种结核病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在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患者极少会加以重视。而随着病情的发展,其症状会逐渐显现,且也相对严重。多数患者在就医时,存在发热、乏力、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意识模糊或者昏迷等现象,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必须要及时采取治疗策略[6]。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固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临床运用中却发现其效果缺乏理想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糖皮质激素在结核性脑膜炎疾病中的运用更加广泛。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作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其能够有效地降低炎性介质的分泌与渗出,从而使得脑组织与周围组织间的粘连得到控制,炎症逐渐消散[7]。同时,还能够防止纤维灶的形成,促进脑部血液的循环,使得脑水肿、脑脊液等现象得到缓解[8]。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其选择四种药物连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了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从结果上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脊液指标上比较,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意,在整个运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以作息的规律性、运动的合理性、饮食的科学性、环境的舒适性等内容为主,从而优化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对较好,其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的体征,使得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值得推广和运用。

猜你喜欢

脑膜炎结核性抗结核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二代测序协助诊断AIDS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脑膜炎1例
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贵州夏枯草的抗结核化学成分研究
链霉菌CPCC 203702中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主要高危人群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