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生态学通识课程建设与创新

2018-09-07王志高张海辉段仁燕陶海冶吴甘霖

关键词:通识教学资源案例

王志高 ,张海辉,段仁燕,陶海冶,吴甘霖

(1.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皖西南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生态保护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安庆246133;2.安庆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以生态学为基础,开展生态学通识教育,通过传播生态知识和生态文化,提高人们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有助于开展公众生态文明教育[1-2],是国家发展需求、同时也符合个人发展需求与学科发展需求[3]。通过建立开放和完善的生态学知识基础,结合人类面临的生态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分析,构建生态学通识课程教育体系,向社会传播生态智慧,有助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4]。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教学课时限制,影响了生态学通识知识的传播。网络视频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直观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5]。近年来兴起的慕课教学,即大规模开放的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借助网络平台,具有开放的在线访问、大规模的参与、真正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和基于大数据分析与评估等特点和优势,是开展通识课程非常好的教学方式[6]。尽管对慕课的利弊有众多不同的看法[7-10],但是笔者认为,充分利用慕课的优势,开展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有利于生态学知识的大规模普及。

1 生态学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

生态学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健康、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合格社会公民[11]。因此,生态学通识教育目标应当区别于专业生态教育,并突破传统“知识本位”的功能束缚,应以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生态学问题为主,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不同角度,构建通识性生态学知识教育体系。通过生态学通识课程的学习,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激发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兴趣;培养和建立保护生态环境、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前提下,正确理解和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通过生态学通识教育,达到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培养生态意识、生态观念、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制,提升生态美学、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素养等教学目标。

2 生态学通识课程的主要内容

为实现生态学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生态学通识课程要在完成生态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更多的介绍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自然规律和生态规律、生态美学和生态智慧;介绍人类活动如何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又反过来如何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等生态过程;培养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谐共存的生态理念;剖析人类当前面临的生态学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具体见表1。

表1 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内容

3 慕课背景下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

慕课的授课环境和传统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差异,生态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慕课的优势,这里从课程资源、课程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4个方面,探讨慕课背景下生态学通识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

3.1 课程资源:由“单主体”转为“多主体”

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是由教师担任备课主体,在慕课背景下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资源,既要重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还要考虑学生主体的认知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学员都可以为课程提供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来源可以是学员上传,可以是通过教师布置任务而形成,也可以是学员探讨而生成等等。通过这种“多主体集聚”的方式形成教学资源的集聚效应,有利于学习者学习,同时学习者提供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的过程,增强学习效果。

3.2 课程设计:由“教本位”转为“学本位”

慕课背景下的生态学通识教育,应充分发挥网络教学资源便捷、灵活的特点。在学习模式上应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授课教师应对网络相关教学资源充分了解,并发布到课程教学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使用。同时允许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也应允许学生提供真实、客观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以学为主,促进其生态美学、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素养的提升。

3.3 教学过程:由“预设性”转为“生成性”

利用慕课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在线互动交流,这是慕课的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这里的交流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指的是教师和学生就上课内容的互动交流,包括学生提问与教师回复,在线作业批改和考试等,这是常规性的网络教学互动;第二个层次是指多维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进行纲要性重点教学,引出问题,引发思考,推动学习者的思考和讨论,在这种讨论、探究的基础上生成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引导和鼓励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择和提供现实生活中遇到生态素材,开展互动式探究性教学,让课堂教学成为生成性的课程教学。通过发现式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在生态学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发展[12]。例如,在群落结构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调查所在区域的公园、学校和道路两边的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征作为教学资源,分析其群落构建的合理性及其起到的作用;在应用生态学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提供和分析所生活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可能的解决办法。

3.4 教学方法:由“知识讲解”转为“案例教学”

生态学通识课的教学案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案例具有典型性和启发性[13]。采用案例教学法,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激发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慕课的授课特点,笔者认为慕课环境下的生态学通识课程教学案例还应具有开放性和地域性。这里的开放性指的是对生态学案例的讲授应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认识。因为任何问题都具有两面性,解决问题的方式可能也有很多种,尤其是生态问题的解决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不能绝对化。地域性指的是要结合授课对象的来源,提供不同的案例,比如对安庆地区的学生可以以长江生态保护和安庆石化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作为生态保护方面的案例;淮南地区的学生可以以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问题作为案例。

4 结论

本文提出在慕课背景下开展生态学通识教育应以生态学基础知识和应用生态学两个方面的内容为主,并在课程设计中体现“学本位”的思想,以“多聚集主体”的方式构建课程资源,把握“生成性”教学过程,运用案例教学方法,达到提升生态美学、生态智慧和生态文明素养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通识教学资源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