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年全国部分产区生丝产品质量情况浅析

2018-09-07毕海忠陈浩姚方刘铁砚黄小兰李旭萍黎国勇

中国纤检 2018年8期
关键词:纤度生丝质量指标

文/毕海忠 陈浩 姚方 刘铁砚 黄小兰 李旭萍 黎国勇

茧丝绸产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在国际丝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产量与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目前,广西、四川、广东、江苏、重庆、云南、山东、安徽、陕西和山西等1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生丝生产。本文收集2017年国内14家专业检测机构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63个地市(州)的130家生产企业生丝检验结果,对3222批生丝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以期进一步提升生丝产品生产管理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推动我国茧丝绸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综合质量状况

(一)平均质量。2017年生丝产品平均质量为4A30级,正品率99.94%。其中:4A级及以上共2903批,占统计检验总量(以下简称统计量)的90.10%,同比提升5.74个百分点;3A级及以下共319批,占比9.90%,同比降低5.74个百分点。详见图1。

(二)不同规格产品质量。2017年统计量中涉及的生丝规格包括14.4dtex~16.7dtex(13/15 den)、21.1dtex~23.3dtex(19/21 den)、22.2dtex~24.4dtex(20/22 den)、27.8dtex~30.0dtex(25/27 den)、30.0dtex~32.2dtex(27/29 den)和44.4dtex~48.9dtex(40/44 den)共6种规格。其中:22.2dtex~24.4dtex(20/22 den)为主体规格,共3136批,占比97.33%,平均质量4A31级。主体规格中4A和5A为主要等级,4A级所占比重最大,占同类规格总检验量(以下简称同类占比)的54.02%。5A级977批,同类占比31.15%;其他规格共86批,同类占比2.67%,平均等级3A88。详见图2。

图1 2017年度生丝等级分布情况示意图

图2 2017年不同规格等级占比示意图

(三)主要质量指标情况。GB/T 1797—2008《生丝》中规定的主要质量指标中,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均匀二度变化、清洁及洁净5项主要检验项目指标值分别为1.19dtex(1.07den)、3.16dtex(2.84den)、0.2条、99.1分和93.80分,切断、均匀三点变化、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抱合等辅助检验项目指标值分别为2.6次、0条、3.53cN/dtex(4.00gf/den)、23.3%和105.6次,回潮率为11.5%。详见图3。

图3 2017年度主要质量指标示意图

(四)主要定级指标情况。主要定级指标为洁净和纤度(含纤度偏差和纤度最大偏差两个指标,下同)。其中:洁净指标定级率为84.85%,同比上升1.75个百分点;纤度指标定级率为16.38%,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4A级及以上生丝主要由洁净指标定级,6A级、5A 级、4A级洁净指标定级率分别为100%、93.77%、90%;3A级及以下生丝主要由纤度指标定级,3A级、2A级、A级、级外品纤度指标定级率分别为67.13%、96.15%、100%、100%。详见图4。

图4 2017年度主要定级指标综合情况示意图

(五)原料茧期质量。2017年统计量中的生丝原料茧期包括春、夏、早秋、中秋、秋(含晚中秋及混秋)及晚秋,共6个茧期。其中:早秋(4A79)和晚秋(4A75)茧期产品质量优于年平均等级;春(4A33)、中秋(4A29)、夏(4A25)茧期产品质量与年平均等级基本持平;秋(4A20)茧期产品质量稍低于年平均等级。6个茧期平均等级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详见图5。

(六)原料产地质量。2017年统计量中的生丝原料产地涉及广西、江苏、山东、云南、浙江、重庆、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江西、广东、湖北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统计量超过50吨的10个产地省份中,四川(5A08)和云南(4A65)产品质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分别提升0.21A和0.30A;广西(4A40)、江苏(4A35)、浙江(4A16)、重庆(4A07)、陕西(4A01)、山东(4A00)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山西(3A81)和安徽(3A76)产品质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详见图6。

图5 2017年度生丝不同茧期质量示意图

图6 2017年度生丝不同原料产地质量示意图

二、主要问题

2017年在国内丝绸终端消费增长的主体拉动下,生丝产品升值幅度达33%,达到历史新高,生丝产品呈现产销两旺的景象,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质量水平总体提升,但地区发展不均衡。2017年生丝产品平均质量同比小幅提升0.15A级,正品率同比提升0.31个百分点,质量水平总体提升。在主产省份中,地区质量差异明显,质量发展不均衡。如四川平均等级为5A08,明显优于安徽的3A76和山西的3A81。地区质量水平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各地蚕桑产业发展政策的扶持力度、持续性和稳定性不一。以四川为例,近年来,四川作为我国茧丝第二大产区,省委省政府将发展蚕桑丝绸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产业,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将蚕桑列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施以切实有效的扶持措施,从而促进了生丝质量的持续提升,平均等级由2014年的4A30持续提升到2017年的5A08,名列全国前茅。

(二)质量指标总体稳定,洁净和纤度仍是制约质量提升的瓶颈。通过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各项质量指标总体保持稳定,主要质量指标有升有降。在主要检验项目中,纤度偏差、纤度最大偏差、均匀二度变化和洁净指标同比分别提升0.02dtex(0.02den)、0.07dtex(0.06den)、0.1条和0.18分,清洁同比降低0.2分;在辅助检验项目中,断裂伸长率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均匀三度变化和断裂强度基本持平,抱合指标同比降低0.7次。在各等级生丝的主要定级项目中, 4A级及以上高等级生丝主要由洁净指标定级,3A级及以下低等级生丝主要由纤度指标定级,洁净和纤度是影响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指标,这两项指标的优劣主要取决于原料茧的供给质量和缫丝生产质量控制水平。

(三)行业景气度提升,但部分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下滑。2017年我国丝绸产品在内需主体拉动下,生丝价格达到历史高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在此情况下,部分生产企业受技术条件所限,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产品质量,为获得更高利益,从而放松了工艺管理和出厂质量检验。分析表明:因部分生产企业质量意识下滑,疏于工艺管理,2017年度生丝平均回潮率为11.51%,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同时,检验总量中回潮率指标超出国家标准规定上限(13.0%)的比例达4.5%,回潮率指标超标不但对公平贸易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还是产品霉变的诱因;再者,2017年生丝出厂标注等级与公证检验等级批次相符率仅为63.90%,其中,出厂标注等级高于检验等级的达25.29%,此类问题既扰乱了购买者的真实意愿,同时也对生丝织造环节带来隐患和损失。

三、建议措施

生丝是天然、绿色、优良的动物蛋白纤维,具有独特的纤维性能,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行业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茧丝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茧丝绸产品质量、产出效益和产业国际竞争力,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和管理部门作用。一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将茧丝产业发展融入地方农业和特色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根据国家茧丝绸产业发展规划和要求,结合地区产业特点,将蚕桑产业规划纳入地方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持续稳定的茧丝产业发展规划和措施,科学谋划发展路径,分阶段、分步骤推进产业发展。二是相关管理部门加强政策制定和有效落实。蚕桑产业发展涉及农业、工业、商务、科技、市场监管、金融等多个部门,要充分发挥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能,及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并加强实施监督。同时,部门间要建立有效协调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地区之间的相互配合、信息沟通、协调会商,协同推进产业的高质高效发展。

(二)坚持创新突破,提升原料供给质量和企业管理水平。一是通过机制创新,加快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养蚕大户、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现代生产要素聚集规模效应,筑牢原料供给质量提升基础。二是通过管理创新,建立健全和落实全人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基础管理和专业管理水平,保证产品质量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三是通过科技创新,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建设,大力发展机械化种桑、自动化养蚕、智能化缫丝和现代化织造,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现代信息技术,对生产要素进行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积极创造原料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条件。

(三)完善监管措施,督促企业增强质量意识。一是行业监督管理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督促企业强化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确保产品生产质量。二是强化标准引领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作用,建立健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方式、新结构、新动力的标准体系,大力推进“标准化+茧丝绸业”,充分发挥标准的门槛效应、引领效应、催化效应和倍增效应。三是加强行业自律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借助媒体宣传“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营建诚实守信良好氛围。通过行业协会倡导、企业自主声明、社会广泛监督、信用信息公示等形式,积极引导并推进企业建立质量诚信自律和违规惩戒机制。

猜你喜欢

纤度生丝质量指标
家蚕茧丝纤度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自动缫丝机的“三线”对生丝纤度偏差的影响
茧丝纤度曲线函数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含胶率试验比对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鲜茧生丝与干茧生丝理化性状的比较研究
QDJ920-II生丝纤度机改造后纤度检验测试数据分析
柔软工艺对生丝性能的影响
基于岩体质量指标分类法的采场稳定性分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