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樟柯20年,我只讲“江湖”情义

2018-09-07何小威

东方电影 2018年9期
关键词:赵涛廖凡樟柯

文 / 何小威

贾樟柯喜欢“江湖”。在他的眼里,他喜欢纪录片《伤害》和导演德·西卡。“《伤害》能让人寻找到生命的力量,打开新的生活可能性。”贾樟柯说:“德·西卡则把我们普通人和世俗的生活拍得非常富有诗意。”在电影《江湖儿女》中,他寻找到了“新”的生活和诗意性,看到了时代发展过程中的可能性生命力,“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江湖里面,起起伏伏。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江湖中看到情义,即江湖有情,儿女有义。”

时代的回忆:小城与爱情

法国时间2018年5月12日,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发布会上新片《江湖儿女》首次亮相,导演贾樟柯与妻子赵涛和廖凡提前到了会场。发布会的背景是该电影节的官方宣传海报,贾樟柯按着桌签落座,看着济济一堂的记者,他喝了口水定了定神。等全场安静后,他搓搓手,舒了一口气,用与朋友交流的口吻,介绍了《江湖儿女》在中国过审的消息。

“整部影片完成之后,没有做任何的修改。”

这是贾樟柯第6次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站在戛纳的舞台,贾樟柯没有了初来乍到时的兴奋,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更为沉稳、大方。他站在会场的东南角,右手拿着话筒,坦言现在的心情十分放松,是抱着“轻松而来,潇洒而去”的态度。

时间倒回2008年,贾樟柯携主演陈冲、赵涛亮相第6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当电影《二十四城记》随着“仅你消逝的一面,已经足以让我荣耀一生”的字幕淡出银幕;当安静中的人群突然掌声雷动;当漆黑的影院的灯光开起,我知道,这是属于贾樟柯的荣耀时刻。而场外,再次来到法国的贾樟柯张开双臂奔跑,仿佛一只老鹰,想要飞向天空。面对镜头,他左手挽着陈冲, 右手牵着赵涛,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乐在其中。然而,这种欢乐随着汶川地震而消失殆尽,贾樟柯更是“无心问奖”。

在《二十四城记》的新闻发布会上,身穿黑色外套的贾樟柯显得有些伤心。还没等贾樟柯说,就有一名日籍男士突然站起来问,这部电影是否能够帮助四川恢复和重建。贾樟柯拿着话筒,说话的语气也变得柔软,“电影每分每秒都是在成都拍摄,这个城市处于灾难之中,这是让人很难受的事情。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关心成都。”随后,眼里含着泪花的贾樟柯带头起立,号召全场为地震灾区默哀一分钟。而在“二十四城记戛纳之夜”慈善晚会上,贾樟柯更是牵头为震灾地区募捐,并以《二十四城记》剧组的名义再次捐款15万元,“我们受惠于这个地方,我们要报恩。”

10年后的5月12日,贾樟柯再次来到戛纳,举行了新片《江湖儿女》的见面会。十年恍若如梦,而贾樟柯仍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在他的光影故事里,现实生活中的人与物都成了他的素材,最终流露出的是记忆里隐约可见的时代痕迹。汶川地震的记忆还留在贾樟柯的脑海,谈及此事时,他有无限的感慨,“10年前,我带着《二十四城记》来戛纳的时候,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地震。10年过去了,也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用各种方法来纪念,来哀思。而我,只能以拍电影的方式,将这一切都讲出来。”

贾樟柯的“思考”全部藏在这时代之中,并用影像保留了被时代所抹去的关于人与物的痕迹。无论是《山河故人》的汾阳记忆,还是《三峡好人》的三峡移民记录;无论是《二十四城记》的工厂追忆,还是《海上传奇》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上海印象,以及《时间去哪儿了之逢春》的“二胎”话题等,都真实得让人觉得残酷,又或者说,是残忍。贾樟柯诚实地将大众的生活侧面如实地放进他的电影里,用真实与虚构的方式,包裹横流中的时代变化。但是,很多人不理解贾樟柯,认为他是拿中国不好的一面向西方观众献媚。他哪是献媚,他是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他说:“我所处的时代,满是无法阻挡的变化。拿起摄影机拍摄这颠覆坍塌的变化,或许是我的天命。”

记得2010年《海上传奇》在上海放映结束后,突然有一位女生站起来怯怯地质问贾樟柯,影片里为什么没有上海的高楼大厦,反而是苏州河两岸的脏乱与弄堂的拥挤。站在大银幕前,贾樟柯认真地听取她的意见,而随着女生的语气变化,贾樟柯回答的语气也有了变化且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了。后来,一个晴空万里、白云飘飘的午后,我无意间翻看了《贾想II:贾樟柯电影手记2008-2016》,竟发现,他将这段经历写了出来。一词一语,都可以看出贾樟柯的“愤怒”。在书中,他写道:“今天我们用电影描述我们的不堪,给社会一种改变的要求或许才是可行之道。如果人人粉饰太平,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被别人用枪押着走向五棵松体育场,去面对那样的选择,去面对我梦中既陌生又熟悉的不堪的选择!”

《江湖儿女》同样有着类似的表达:一对情侣从2001年到2018年,这17年里面他们走向了自己的江湖,去感受江湖里的情感风暴。令人意外的是,贾樟柯竟然用了胶片、DV、数码等6种不同的介质作为影像载体,将2001年到2018年中国这17年的变化统统放入“江湖”的世界。贾樟柯相信“江湖”,哪怕“江湖”中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失去,但它在规则里所留下的忠与义却是最为珍重的。

江湖与儿女:灰烬是最洁白的

2017年,北京的某个夜晚,贾樟柯点燃一根雪茄,在吞云吐雾的书房里,舒展舒展筋骨后,他坐在案桌上开始阅读已经完成的电影《江湖儿女》的剧本。贾樟柯若有所思地看着、想着,似乎回到了那个“青春虽走,荷尔蒙犹在”的汾阳。在那里,他骑着自行车在县城里游荡,并在明月下想象着一出美妙的爱情;在那里,他像去赴初恋约会一般与同学们聚会;在那里,他用电影解释中国。合上剧本,贾樟柯有些激动,打开朋友圈转发了电影《江湖儿女》的拍摄制作备案公示,欢喜地写下:“我经过的最大风浪,是和你的爱情。”

2017年8月,《江湖儿女》开机。而在开机前,贾樟柯感受到了“江湖”情义。5月23日,《江湖儿女》在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定档发布会。在发布会上,贾樟柯很放松地聊起了“江湖”之情。他说:“我觉得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江湖,就好像我,电影就是我的江湖。在我拍电影的20多年里面,经历了非常多的困难、挫折,但是一直有情义同行。我将个人的江湖路都凝聚在《江湖儿女》这部电影里了。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廖凡来了,徐峥来了,张一白来了……”有意思的是,现场准备了十几种不同的白酒,而贾樟柯与赵涛、廖凡、徐峥、张一白等人一起将这些白酒倒入印着红色江湖儿女字样的大盆里,号称“五湖四海”。这一段,是复现了《江湖儿女》的经典片段。贾樟柯举起酒杯,与大家一起共饮。突然,他眼里一热,泪水涌出。这是贾樟柯最真的“江湖”,最真的情义。

其实,在拍摄《江湖儿女》最后一场戏时,贾樟柯的情绪就有些“失控”。那一天,贾樟柯很早就来到了片场,一个人坐在房间的角落,看着眼前的门窗和道具,听着周围的声音,他想起了第一次远离故乡的情景,心里有些酸楚。廖凡走到贾樟柯身边,看到了他脸上的泪。他没有去看廖凡,而是摘下墨镜,掐灭手中的雪茄,用手擦去了眼角的眼泪。他站起身,拍了一下椅子,说:“没事没事,我吧,看到这个场景,看到这个房间,想到这个剧情,我想起我小时候离家出走……”当廖凡离开家,离开赵涛,奔向“江湖”时,贾樟柯的“出走”记忆再一次浮现,似乎“想起我(贾樟柯)忧愁上身的时候,我用被子捂着脸哭的时候,其实特别需要有人和我聊聊”。后来,在发布会上,他谈及此事,说:“这就是所谓的人在江湖。在我们生命中,有很多无奈的出走、离开、移动,但是我们总得要在路上。廖凡用离开的方式,来说明赵涛的房子就是他的家。”

当廖凡奔向江湖,就预示了他与赵涛的故事就“变成往事,也就消散了,像灰烬一样。但是,《江湖儿女》也呈现了它洁白的一面”。这是贾樟柯颇具智慧的处理。或许,在“江湖”中,他需要传奇,是一个“好编剧”;在“儿女”中,他需要有情有义。他说:“我希望这个江湖属于中国,哪怕很难被其他文化理解,它是由我内心出发的,我们中国人一看会有感应的,有感染力的,会有共鸣的这样一个江湖世界。”

猜你喜欢

赵涛廖凡樟柯
浅谈RTC技术在消防救援指挥中的应用
法国电影资料馆举办贾樟柯作品回顾展
情义
遇见
第二届青葱计划启动
君子报仇
廖凡的白日焰火
路的旁边也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