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国英 传承京城宫廷文化

2018-09-05

北广人物 2018年32期
关键词:王国技艺北京市

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三级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爱国立功标兵、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北京华方地毯艺术有限公司技艺总监……众多光荣称号下的王国英穿着一身质朴的工服,接受了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记者的采访。王国英说,这身行头她一穿就是30多年。采访当天,王国英带记者走进了位于北京顺义的生产车间,深入了解了一幅幅精美作品的制作过程。

回忆北京市地毯五厂学徒经历

“我们行当里经常说,三分做七分剪”

说起宫毯,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织毯的习俗,最初是为了抗寒保暖,后来逐渐成为宫廷观赏装饰品。宫毯源自民间,最终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叉流往民间。源自少数民族的织毯技艺,经过上千年的流传,最终扎根于北京。经过宫廷御用的繁华,民间作坊的兴盛与衰败,国营大厂的辉煌与没落,至今仍在传承,并且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承袭了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織毯技艺之精华,叉注入了诸多中原文化特色元素,经由元、明、清三代宫廷造办,到了清末,这项技艺传到了民间。新中国成立以后,民国时期开办的私有化织毯作坊逐渐开始了集体化织毯的道路,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织毯技艺、织毯设备、织毯图案都得到了改进。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至今,仍保持着手工制造的传统,不仅延续了宫廷织毯高超的技艺水平,也延续了中华各族人民勤劳肯于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以手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北京宫毯织造技艺,是中华民族历代毯匠的智慧精华,是中国历代民众手工劳作的具体体现。北京宫毯图案优美,其代表性的图案有京式、古纹式等,还有盘金毯等。京式图案源自于宫廷画师之手,纹样极其讲究。纹样多以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吉祥八宝以及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梅兰竹菊、玉堂富贵等图案组成。冉饰以回纹边、寿字等,彰显吉祥平和之意。在颜色选用方面,北京宫毯多用红、黄、蓝、白四色。红黄是旧时代表宫廷皇权的颜色,现在被人们寓意吉祥如意,蓝色和白色是天空和云朵的颜色,被人们寓意自由。在构图方面,四菜一汤式是北京宫毯的经典构图方式,其构成主要有夔龙、角云、大边、小边,它们组成的图形均匀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的感觉。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地毯出口达到鼎盛时期,北京地毯在国际上获得了很高的声誉。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时代的变迁,国营地毯厂纷纷转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北京市地毯五厂积极参与申遗工作。2008年,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地毯五厂成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基地,一直坚持纯手工织造至今。王国英正是北京市地毯五厂的工人,她于1983年进入北京市地毯技校学艺,1985年进入北京市地毯五厂实习,毕业后分配到五厂新产品试制车间,跟随地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康玉生老师,系统学习宫毯织造的整个编织流程。在此期间,她孜孜以求,勤于动手,不断进取,熟练地掌握地毯织造操作法和挂毯织造的编织技法,同时还潜心钻研地毯的毛纱染色、片剪和修整等其他工序的专业知识。

回忆起这段经历时,王国英十分自豪:“北京市地毯五厂那时候主要是做片剪工艺,这个是宫毯织造里非常重要的一步,它是对地毯纹样进行美化修饰的,可以让整个宫毯更具观赏价值。我们行当里经常说,三分做七分剪,就是对片剪这道工序的准确描述,它和宫毯呈现的艺术效果是有直接关系的。当时我来到试制车间,尝试了很多不同的工艺和图案,一下子特别有成就感,所以就一直在从事这个行业,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

30余年坚持官毯织造行业

“得过且过永远干不出好作品”

在这30多年时间里,王国英勤于动手、不断进取,熟练地掌握地毯织造操作法和挂毯织造的八种编织技法,同时还潜心钻研地毯片剪和修整等其他工序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攻克了工作中一个个技术难题,为确保地毯编织质量、为拯救濒临失传盘金毯民族传统技艺做出了贡献。经她创作编织出的地毯、挂毯作品多次获得市级嘉奖。可以说,如今能全面掌握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全套工艺的传承人,除了现已80高龄的康玉生,就是王国英了,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是爱较真儿的人,尤其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得过且过永远干不出好作品。宫毯技艺是非常不容易学习和掌握的,从选择原材料到生产出成品,需要经过捡毛、开毛、梳毛、纺纱、加捻、染色、绘图、上经、编织、平毯、片毯、洗毯、剪雕、修整……每一道工序都非常复杂。也许在外行看来很简单的一个动作,是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我们的学徒基本上都是三个月时间才能掌握基本的技艺,但是想熟练的完成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做我们这行最需要的是耐心,比如说,我们织造宫毯是要由下而上一行一行的织造,每天最多只能织一寸高,不能很快看出来织的图案和效果,过程是比较枯燥的,需要非常具有耐心才能完成一个作品。所以能坚持干这行的人确实不多。我的性格属于比较安静的,所以能坐得住,就干得了这行。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得心灵手巧,这些都是衡量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的标准。因为我们是手工艺品,很多工序都是需要手工完成的,比如说缠线,必须要均匀,才能缠出方便织造的线,通常这个就要三年时间才能掌握。如果手巧的人,织造出来的作品就精致,毯面会比较平整。当然,光有一双巧手也是不够的,还需要心的配合。举个例子吧,我们有一种织法叫做‘织活头,就是对照一张照片或者一幅字画,直接上梁织造,这个就需要你对于色彩和图案的把握非常的精准,把这个图样印在心里,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对色彩和空间的想象能力去织造。”王国英说道。

北京宫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中国地毯历史悠久,虽然地毯在元、明、清朝使用量大,但是完整存留下来的比较少,且多为清朝毯。据专家介绍,故宫博物院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地毯是明代的。而流散于民间的古毯,清三代以前的已极少见,大多是清末或民国的。由于地毯与其他手工艺品不同,其原料有易燃、易霉、易蛀、易磨损等特点,收藏限制较多。历经百年,很少能有保存完好的。除了地毯本身保存不易的特殊性外,随着清朝的没落,一些织造技艺也随之失传,如盘金毯织造技艺。盘金毯属于清朝官坊毯品种之一,专供皇宫使用,多出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工匠之手。他们善于用丝线和金线或丝线和银线合织出密度高、工艺精湛的盘金丝毯。盘金毯图案是宫廷画师在和田毯图案的基础上融合传统吉祥纹样设计而成,形成了官坊毯特有的宫廷图案。目前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盘金毯,其华丽精美、璀璨夺目,令人叹为观止。由于盘金丝毯工艺复杂,用料昂贵,其技艺一度面临灭绝的困境。

随着机器大工业的蓬勃发展,传统手工行业面临着普遍的危机,国营厂纷纷倒闭,企业不景气,国营厂工人纷纷下岗或转投他行,传统织毯技艺面临失传的绝境。仍坚守在织毯第一线的这批毯匠叉经历着身份的转变,或者可以说又增加了一种身份,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承人是直接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沿袭的个人或群体(团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这些毯匠此时身上肩负的是技艺的上承和下传,既要保证优秀技艺不流失,也要保证该技艺能够顺利地传于后人。

2003年,该项技艺由北京市地毯五厂盘金毯复原小组复原。北京市地毯五厂是北京市唯一的还在坚持手工织毯的地毯厂。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先后入选西城区、北京市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地毯五厂作为该项技艺的传承单位,一商坚持纯手工织造,并在厂内开设宫毯织造车间,对盘金毯工艺原始资料进行抢救、整理、编研,建立相应的传承机制,在传承工艺、培养宫毯织造技艺传承人的同时,积极开展宫毯及地毯编织工艺的调研、考察及宣传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该项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北京市地毯五廠近年来以精湛的技艺和纯手工织造的特点成为政府机构和文物保护单位采购的首选企业,成功地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故宫博物院等地复制、设计、铺装了地毯。

2003年,王国英接到了拯救濒临失传的盘金丝毯技艺的特殊使命。她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自己一定要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她克服重重困难,织做完成了盘金丝毯《九龙图》,这幅作品在2005年获得了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展北京“工美杯”金奖,并且在杭州西湖博览会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更被评为了北京工艺美术“珍品”。王国英的辛勤劳动,为拯救盘金丝毯织造技艺这一濒临失传的古老手工工艺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因此荣获了多项荣誉。2010年,王国英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选为北京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012年,获西城首届“百名英才”突出贡献人才称号;2016年,获得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2018年,获得了“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同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北京官毯织造技艺的传承

“我们面向社会招聘,现在我有八九个徒弟了”

自2003年抢救挖掘出濒临失传的“盘金丝毯”编织技艺后,王国英一直坚持在宫毯织造的第一线,从事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研究与传承、宣传工作。王国英坦言:“我们通过不同渠道来实现产品价值,促进线上线下互动,比如说我就积极参加了电台、电视台对非遗的宣传工作,例如《天天理财》《才高八斗》《我有传家宝》《这里是北京》《纪实天下》《四海漫游》等节目的录制。2016年,我还参加了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燕京八绝进春晚》节目。另外,我还参加了国内外各种展会,每年的文博会我也都会参与,进行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展示、展演工作。2010年,我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展;2011年,参加了荣宝斋举办的‘古韵今风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2012年,参加了由文化部举办的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展;2013年,参加了‘燕京八绝传统技艺精品展;2014年,参加了在台湾高雄香蕉码头举行的‘第三届台湾高雄灯会艺术节暨北京特色周活动;2014年,去瑞士蒙特勒圣诞集市,宣传了北京宫毯织造技艺;2014年,协助完成《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一书;2017年,参加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主办的渥太华‘北京周活动。”

作为“燕京八绝”的北京宫毯织造技艺在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项由宫廷传入民间的皇家技艺,历经辉煌和落寞,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以来,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2014年,为了更好的传承非遗技艺,王国英参与创建了公司,从社会招收了一批愿意从事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工作的年轻人,搭建了技艺传承平台,从零基础的学员带徒至今,共带徒记名的9人、不记名的十余人。目前继续从事北京宫毯织造技艺传承的有8人。王国英带领徒弟复制盘金丝毯《九龙图》;带徒织做的盘金壁挂获得多项大奖。对于北京宫毯的传承与创新,王国英也有自己的想法,“作为北京宫毯织造技艺的传承人,我有责任把从老一辈师傅手里学到的本事、技术传承下去。现在我有八九个徒弟了,这些年我们面向社会招聘人才,对一些零基础的工人进行口传心授,在日常工作中鼓励他们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宫毯织造技艺,培养他们成为新一代的传承人。以前我们使用的织毯设备非常老旧,车间也比较拥挤,但是现在我们的设备都有所改善,对于空间进行了很好的区分,给工人们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环境。现在年轻人都非常有思想,有自己的理念,给机会让他们继续进修对传承宫毯织造技艺是有好处的,同时这也会让他们对我们企业更有感恩的心。可以说,这些年我们在非遗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多名非遗传承人,在人员结构上形成传承有序的梯队发展形态。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盘金毯作品,并在国内外多项大赛中获得大奖。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长期的持续投入才能看得到效果。在不同的阶段都会有相应的问题出现,需要循序渐进,逐步解决。一旦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之后,收益也会是长期持续的。”。

谈到如今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王国英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以前北京宫毯的主要订单来源是政府定制和极少量的民间采买,由于纯手工织造的成本不小,传统的经营方式并不能迎合市场,北京宫毯的销售情况并不理想。而实际上,北京宫毯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如果你了解到它背后的手工文化,可以更好地发现历史,了解宫廷文化。比如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北京宫毯呈现出来的图案和色彩都有所不同。通过史料记载,配合现存的宫毯,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每块毯子是哪位皇帝曾经授意制作的,曾经在什么年代使用过,可以说北京宫毯的制造技艺,不仅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而且也为今后织造工艺的创新提供了参照基础。我们现在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在宫毯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力度仍然不足,除了国内宣传,同时也要考虑向国外的高端市场渗透。第一二点是,高端有效客户的积累方面,产品与客户没有完全对应,还需要继续深入挖掘。第三是,非遗文化的当代化问题。在非遗文化得以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应当开发适合当代生活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宫毯文化为基础的文化衍生品开发;当代新中式风格地毯的开发;以非遗文化为基础的服务内容的开发。当然这些都是要有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实现。如果能与政府间合作和交流相结合,或者由政府牵头来组织是最为有效的。也需要对市场做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的财力物力作为支撑。所以这些年,我们除了举办展览、参加比赛,也逐步开始改变战略,希望通过媒体平台、代理经销、整合研发等多种方式拓展市场销售,让更多的人了解北京宫毯,喜欢我们的作品,收藏我们的作品。”

部分资料摘自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北京宫毯织造技艺》

猜你喜欢

王国技艺北京市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地下王国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建立新王国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