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物为托,讲好故事

2018-09-05李丽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羚羊物件木雕

李丽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的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鲁迅《风筝》

阅读心得

作者从北京冬季的天空中,看见一二风筝浮动,由此引出对故乡“风筝时节”的回忆。文章讲述了发生在“我”和小弟之间的故事,时过境迁,“我”对当年粗暴对待小弟进行了深刻反思。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张之路《羚羊木雕》

阅读心得

羚羊木雕是一件贵重的工艺品,“我”把它送给了朋友,父母却要求将它要回来,闹得“我”和父母都不愉快。人物的对话完全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文章借羚羊木雕提出了一个问题:孩子该如何敬重父母,父母该如何尊重孩子。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巴金《灯》

阅读心得

作者叙述了一个友人投河的故事。友人投河时听到有人呼喊救人,看到了一点灯光,被人救下后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在这里,灯光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爱。《灯》全文讲述的都是与灯有关的故事,作者借灯串联起全文的内容,同时又赋予灯深刻的象征意义。

写作借鉴

以物为依托,讲述故事,这里的物,不一定是主要描写对象,但文章所写的事都与这个物件有关。作为依托的物件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

一是引出某个故事。这个物件(如照片、日记本、纪念品等),触动了我们的思绪,使我们想起了某次经历、某件事或某个人。可以说,这个物件只是一个触发点或一个引子。所讲述的故事,只与这个物件有关,而不需要围绕这个物件讲述。当然,这个物件通常要有一定的意义,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可以是我们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甚至还可以是相似的物件。如片段一。

二是承载故事内容。作文讲述的故事不但与这个物件有关,而且所有的故事情节始终围绕这个物件展开。这个物件可以作为线索而存在,贯串文章始终;也可以是故事的载体,故事所有的情节都与这个物件有关,或者說都是因这个物件而发生。如片段二。

三是表达某种情感或表现某一主题。这个物件在故事中可以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借助它来表达某种情感。在内容上,我们可以讲述这个物件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借这个物件把发生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身上的事串联起来,表达同一主题。如片段三。

猜你喜欢

羚羊物件木雕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梦幻羚羊谷
绝望中的羚羊
猎豹与羚羊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