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经典流行起来

2018-09-05周雨文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流传琳娜袁枚

周雨文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经典咏流传》一经推出,就收到好评,豆瓣评分飙升至9.0。节目“和诗以歌”,将古典诗词配以流行音乐,让流传千百年的诗词歌赋在音乐旋律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经典咏流传》,这个名字就很好,在中国古代,“咏”是朗诵和歌唱结合在一起,流传就是传承下去,要流行起来,这个“咏”又是双关语,既是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又是一种期盼,让经典能够永远流传,让它在歌唱中、在朗诵中传承下来。

《经典咏流传》鉴赏团成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为什么年轻人喜欢呢?一是每首歌的旋律都具有现代感,融合了现代乐曲和现代气息;二是歌词中既有词作者对古典诗词的理解,又有古典诗词本身的呈现,它们相互交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喜好。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高曉虹:《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它为文化传承找到了一个强大而流畅的节目逻辑,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节目巧妙地解决了纯文化节目缺乏大众传播性和音乐节目缺乏文化底蕴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文化节目的不断爆发,既是大众审美日益提升的标志,也是中国文化不断繁荣的证明。《经典咏流传》最为成功的地方,就是为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中国式解决的途径,它在潮流时尚和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会商机制。

启示1.传唱人与古诗词有着相同气场

李白的《月下独酌》是广为传唱的孤独佳作,而毛不易和廖俊涛却以兄弟档的方式共同演绎了这场“独欢”,两人的内敛极好地诠释了诗中的意境。

王迅自创“鹅舞”,和4岁的王恒屹同台演绎了许多人的启蒙古诗《咏鹅》。当“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等口口相传的诗句变成“伸颈抖腿”的“魔性”动作时,萌翻了众人。

启示2.“唱诗”,让经典流行起来

袁枚的《苔》,通过支教老师梁俊的全新谱曲创作以及与山区孩子的真情演绎,一夜刷屏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在各个音乐平台也全线霸榜。这首《苔》,并不是五言绝句那四句歌词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现代思维和创作手法让它“活”起来。当来自大山的孩子们唱起“溪流汇成海,梦站成山脉,风一来花自然会盛开”时,非常撼动人心。“袁枚在300年前创作的这首诗,一个晚上的传播量可能会超过它在300年间传播的总和。”

启示3.传统元素无缝融合

龚琳娜演唱《离骚》,舞台上浩浩荡荡摆开的是曾侯乙编钟(复制件)。当编钟被敲响时,伴随龚琳娜荡气回肠的歌喉,众人瞬间穿越回到千年之前的天地苍穹,感受到那个时代的乐器所迸发出的力量,“王者之声”让人震撼。主持人撒贝宁也忍不住感慨:“这应该就是几千年流传在这片土地上的最原汁原味的音乐。”

猜你喜欢

流传琳娜袁枚
Students’ Feedback on Integrating Engineering Practice Cases into Lecture Task in Course of Built Environment
经典“咏”流传
革命先烈精神永远流传
央视《经典咏流传》回文诗辩正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
New twist on Old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