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体操社会化涉及文化方面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8-09-05

浙江体育科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艺术体操社会化群体

徐 恬

(杭州医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53)

当今我国的文化建设与繁荣,是在“引领社会健康向上”的原则下,以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为发展取向。从当今体育的社会需求转向来看,是一种“向下”发展的态势,即由象牙塔走向民间;由精英走向大众;由理性化的精神超越走向感性化的情感愉悦式体验和欣赏。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为更好地实现体育的功能,需要让更多的体育项目走向民间。因此,体育社会化是目前最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1]。

艺术体操项目起源于欧洲,现已发展成以塑造健美体型、优美体姿、高雅气质为主旨,将自然体操融入音乐、舞蹈、轻器械等元素,使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表现女性身心美与气质美的体育项目。自上世纪初创立以来,竞技艺术体操得到了很大发展,对其社会化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艺术体操的社会化,整体上发展相对缓慢,即使在美国等许多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够普及,依然是小众项目[2-4]。可以看出,艺术体操在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水平并无非常直接的关联。因此,从文化的视阈下,研究艺术体操社会化中的关键问题变得有必要。另外,现阶段有关艺术体操文化及其社会化的研究不多[2,5]。

本研究将基于文化和其价值形成、体育文化及其层次结构的定义、体育社会化的理论,梳理艺术体操社会化中涉及文化的相关问题并调查相关现状。研究将为艺术体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为其他小众项目的社会化提供一些借鉴。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文献资料查阅

查阅文化、体育文化和社会化方面文献,提出艺术体操的文化特征并对其与社会化的关联进行分层,为本调查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计提供基础,为相关的理论解释提供参考。

1.2 调查对象选择

体育参与可分为直接参与(运动员)和间接参与(包括消费者如观众和相关职业者如教练和管理人员等)。仇军认为[1],体育项目的社会化应当从把握与该体育运动有联系的、不同的人群开始,即应当从探讨和该项运动有关的人的行为分类框架开始。可以说,只有对艺术体操有过“参与或体会”的群体,才可能对艺术体操文化的特征及其社会化的关联有所思考。

本研究选择艺术体操的职业群体和消费者群体共15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职业群体共50人,包括来自13个省(市)的艺术体操的大学专业教师、省市级运动队的教练员、国家级比赛的裁判员、退役的艺术体操国际级与国家级运动健将、艺术体操的专职管理者;其中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20人,本科22人,其他学历3人。她们是直接参与艺术体操项目的群体。消费者群体共110人,包括浙江省艺术体操队队员的父母,杭州市陈经纶体校及杭州市少年宫艺术体操队员的父母,均是对艺术体操有相当了解和欣赏的群体,非常关注的是子女素质提升和艺术的熏陶;他们的职业有教师、金融财务、行政公务员、企业主、电子工程师、医生、画家、建筑师等,学历为博士7 人、硕士17人、本科75人、高中6人。

总体来看,两个群体所涵盖的职业类型较广,知识能力与学历较高,对艺术体操关注和了解程度、认识水平和分析能力较好,省(市)分布较广泛。可见,本研究选择的两个群体,均是艺术体操的“相关者”人群,是能以“审视者”或投入的“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或体会艺术体操的特殊群体,了解这两个群体的分类观点,将使得本研究有意义。

1.3 调查问卷设计与调查

问卷设计:本研究设计了“艺术体操的文化特征、社会化价值形成”、“艺术体操社会化的限制因素、发展形式以及民族化需求”的认同现状的调查表。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均为多选题,预期的各单项选择率为100%。问卷发放后现场笔答并收回。

1.4 专家访谈

对艺术体操知名专家与管理者共8人次进行深入的结构式访谈,以了解对上述问题的观点,如艺术体操文化的特征与其社会化的维度等,并将关键的观点融入到分析中。

1.5 数理统计

采用SSPS13.0分析软件,采用“多项选择题中被选中的次数和在总选中次数中的占比”,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显著性查阅,对比两个群体对上述问题认知的异同,并试图分析异同的原因和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与本研究相关的文化与社会化的概念界定

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文化是历史积淀下来的被一个群体所共同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国民风度[6];而“体育文化”是为了丰富人的生活,以身体为媒介把满足人类生存需求的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以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分支;是将产生于社会生活的体育作为有价值的活动加以肯定,并赋予一定的知识文化内涵,从而使体育由自然活动变成文化活动。研究认为[1],“社会化”是指通过个人和他人的相互作用,学习知识接受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学习过程[7]。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化就是一种文化的推进活动。

那么,艺术体操是否具有文化的属性并在体育文化中占据一定地位?从“物质”层面看,艺术体操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表演性、优美性和观赏性;从“行为”层面上能给人带来美的体验和享受,帮助对美的理解等;从“精神”层面能够通过满足人们对体育活动特有的审美需求来提高生活质量和审美理想。可见,艺术体操具有文化的一些属性,但尚未在社会中形成广泛共识,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其文化的相关属性。有学者指出[1,5],社会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态度与其社会化发展的现状有高度的相关性。

2.2 艺术体操社会化中涉及文化方面的关键问题

2.2.1 对艺术体操文化特征的认知问题。人们对体育项目的文化认同是其社会化行为选择的核心。目前,体育作为社会文化之一,在公众中正逐渐形成健康化、欣赏化、审美化和大众化的多元文化价值形态,以不断满足多元的社会需求[8]。基于此,再结合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艺术体操项目的特点和社会化的需求等,设计下列四个方面艺术体操的文化特征问卷,两个群体认知见表1。

表1 对艺术体操文化特征的群体认知状况表(卡方值6.755a;P=0.080)

从表1可见,两个群体对艺术体操这四个方面文化的特征,总体认同无差异(P>0.05)。其中对体育文化和美学文化特征的认同具有较高比例的共识,而对其社会文化的特征认同率均较低(消费者群体的认同率仅8.7%);当然,不能完全排除被调查者因回答问卷时间较短而考虑不周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作为对艺术体操最具“审视者”和研究能力的专业群体,需要不断挖掘艺术体操其他的文化特征,才是在今后社会化理论研究中的努力之处。

表2 艺术体操的文化价值形成的群体认知现状表(卡方值0.454,P=0.797)

2.2.2 对艺术体操文化价值形成的认知问题。研究发现[5],体育文化的演进模式应当遵循价值构造的规律,也就是说,它会明确地包含理论向度上的规定性,具有其内在的逻辑思路与体系架构;因仅仅单纯地存在并不能构成对体育有效的价值支撑,因价值构造是在不同层次上进行的;从人类社会各种文化形态的发展历史来看,任何缺乏合理的价值体系支撑的实践都难以延伸得更远[7]。基于上述理论和文化价值形成的三要素,我们设计了对艺术体操的文化价值形成的问卷,两个群体的认同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对艺术体操的文化价值形成排序稍有差异,专业群体对艺术体操“本身具有创造文化产品的能力”最看重并具有期待性;而消费者群体选择的角度不同,认为艺术体操“是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需求”赞同者多,正是有了这种文化的需求,构成了参与这个小众项目的动力。但从整体选择率看,与作者的预期有差异。如果对文化的价值形成认识不足,可能会导致如下循环:文化价值形成认知不足-社会化方向不明-顶层设计不良-方案措施不力。因此,对攸关艺术体操社会化中的价值建构,是研究中必须重视的首要问题。

有研究发现[1],在社会化过程中主体者的动机、态度以及行动是根据回报的大小而变化的。“社会认同理论”的建构路径包括:鼓励不同群体参与彰显其核心价值的活动;探索将核心价值观与群体的感情共鸣和文化归属的结合,以构筑文化的共同空间;并逐步将认同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成员吸纳进组织。提示,作为对艺术体操最具有发言权的推广者,应契合社会认同和学习理论,不断地思考如何挖掘艺术体操文化价值构成要素,以满足社会的不同需求,才能不断地推动艺术体操社会化的发展。

2.3 艺术体操社会化推进中涉及文化方面的现状

2.3.1 艺术体操的环境和自身改革方面限制因素。一般认为体育文化是由三个层次组成的结构和功能体系:深层结构是指与体育有关的哲学思想、价值判断、健康观、审美观等构成的思想体系,其功能决定着体育文化具体形态的存在依据、发展原则和发展方向;中层结构是指由系列的与体育有关的制度和组织要素构成的组织体系,决定着体育文化的组织结构和操作效率;表层结构是指将深层的体育观念通过中层组织结构付诸实践的操作体系,表现为体育文化的外部形态和外在特征,如具体的健身行为、运动、竞赛、体育设施的设计等。据此,将上述的“中、表层”结构要素,以内因和外因分类,将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分成环境推进和自身改革推进限制因素设计了问卷,两个群体的认知见表3和表4。

表3 艺术体操社会化环境推进的限制因素的群体认知现状表(卡方值7.061a;P=0.216)

表4 艺术体操社会化自身改革推进的阻碍因素的群体认知现状表(卡方值8.987a;P=0.061)

从表3、表4可见,对艺术体操社会化环境推进路径和自身改革路径的限制因素认同两组均无差异(P>0.05)。对环境推进路径的限制因素,两个群体对“大众对艺术体操的了解程度不够”具有高比例的共识,“艺术体操市场开发与产业化发展不够”排在其次,表明艺术体操在竞技发展过程中对本项目宣传和社会化发展的不够。另外,对自身改革路径的阻碍因素,“艺术体操师资队伍的短缺”及“大众艺术体操的教材不多”具有相似认同度。我们知道,人的一切社会行为包括体育行为都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体育文化深层结构是一切体育行为的根本原因;处于中层的结构组织体系是连接体育思想与体育行为的中介;表层的操作体系则是体育思想体系的具体物化过程;而这种物化又具有对体育思想体系进行修正的反馈功能。可见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应紧扣体育文化的“深、中、表层”的层次结构展开研究,同时关注环境(外因)与自身的改革(内因)的相关因素,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导致其社会化的发展缓慢。

2.3.2 艺术体操以“美、新、难”为主体要素的发展方向的认知。当前,体育竞赛已成为展示高科技的橱窗和试验场,如何为体育的发展提供人文关怀,即科学在体育中的盲点靠什么来消除,答案是靠艺术;只有当体育活动超越单纯的锻炼身体的狭义理解,被看成是现代人高品质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反映个人、群体的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8]。基于此,我们设计了对艺术体操三种可能发展形式的问卷,两个群体的认知见表5。

表5 艺术体操社会化发展形式的群体认同现状表(卡方值5.317a;P=0.150)

从表5可见,两个群体对艺术体操将以“美”和“新”为首要元素的方向发展,有高度一致的高认同率。与艺术体操既往的“难、美、新”发展取向不同。有学者发现,体育审美正在成为体育文化价值的主流形态,体育审美体验是预测其社会价值的主导因素[8,9]。艺术体操在体育文化中反映了审美的重要元素,从概念上看,其表现了美与审美的价值内涵;从外延来看,它是按照美学原则把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的运动,具有身体美、运动美和个性品质美等10种美的类型,赋予它独特的艺术性和可拓展性[3]。提示,艺术体操更应发挥自身的特色,着重契合以审美体验为主流的价值形态,应该像倡导男足作为男性阳刚之气的运动一样,去倡导将艺术体操作为表现女性柔美的运动。

2.3.3 艺术体操民族化的发展进程认知。一般认为,由于社会对文化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文化表征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社会形态可派生出该社会特有的文化需要[6]。而体育文化是通过体育活动在改造客观世界、在调节自身情感和在协调群体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国民风度[10]。因此,艺术体操作为一个“舶来品”,是否需要及如何融入中华文化元素,仍是一个未被关注的问题。闫丽敏等认为,我国艺术体操音乐中缺失了些民族化、个性化的风格特色, 同时也使运动员们少了些迸发爱国之心、民族气节的机会和激情[11]。我们设计了艺术体操可能民族化的5个方面,两个群体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见表6。

表6 艺术体操的民族化群体认同现状表(卡方值2.532,P=0.639)

从表6可见,两个群体均对艺术体操在音乐、舞蹈和运动员服饰等方面融入中华文化元素的认同度较高,提示二者对融入中华文化元素有一定的渴望。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风格与品格,不但对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与推动力,还对其它民族的文化具有吸引、辐射与影响力。有学者指出[3],艺术体操在我国已进入了创新和超越的发展新阶段。因此,艺术体操的民族化,应基于文化的开放性与普遍性的交互融合,在音乐、舞蹈和运动员服饰等方面逐渐融入中华文化元素,努力创造出具有“中国美”特色的艺术体操样式,也是彰显其文化属性的重要方法。

3 艺术体操社会化中涉及文化方面发展的策略建议

3.1 艺术体操的文化属性与其社会化需求形成,在目标层面上处于同一维度。应从文化为引领,着重契合其美和审美的特色,不断发掘其多元文化的特征内涵,不断提升公众参与的行为自觉。以破解其社会化的理论体系的支撑问题。

3.2 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应以文化的价值形成为依凭,在顶层设计上做好“三个持续”:持续强化艺术体操作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文化需求;持续拓展艺术体操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文化产品的能力;持续挖掘艺术体操所具有的创造文化需求的可能。以破解其社会化的价值建构问题。

3.3 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应以体育文化的层次结构为框架,做好“四个着力”:着力触动相关部门,推出支持艺术体操发展的政策,完善相应的组织和机构,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着力打动公众,了解并亲近艺术体操;着力拉动商业运作,在适当的时机地尽快涉入;着力推动赛事合理安排、教练员培养等系列关联举措。以破解其社会化的实施方案设计问题。

3.4 艺术体操的社会化,应把握住其“美、新、难”发展方向,加速推进其民族化的发展进程,努力创造出具有 “中国美”特色的艺术体操样式。像倡导男足作为男性阳刚之气的运动一样,去倡导将艺术体操作为表现女性柔美的运动。

4 结 语

艺术体操始终会在人们对其发展历史、本质特点、核心价值越来越精辟的梳理与认识中,在基于体育属性的外在美与基于艺术属性的内涵美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上,努力的探索[3]。如果艺术体操能够保持旺盛生命力和文化张力的本身,才是它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不断树立“体育文化本位”的发展思路[12]。当然,本研究仅仅在理论维度上,提出了概况性的框架,并未涉及具体的实务和操作层面。研究的意义在于,将为构建艺术体操新的社会化发展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使之成为助力“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的努力之一。

猜你喜欢

艺术体操社会化群体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优雅背后的艰辛
浅谈艺术体操的审美体现①
分析现代艺术体操中舞蹈元素的融合途径①
中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脊柱侧弯特征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