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导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途径

2018-09-05李珍

发展 2018年8期
关键词:新课标习作课外阅读

李珍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习作的总目标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总目标的要求下,又制定了各阶段的具体目标。这些规定无论在文体上,还是表达上,都比原来的大纲降低了要求,减轻了学生在习作准备上的压力,便于他们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自由地表达出来。宋代诗人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如果你要写诗写文章,那就要在写诗作文之外的地方下功夫。那么,这个写诗作文之外的地方很大程度上就是指写作素材的积累。叶圣陶先生也曾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倾吐他们的积蓄。”要有一腔积蓄,就必须依靠平时点滴的积累。因此,要搞好作文教学,要使学生笔下生花,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就要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积累、习作素材的积累。

一、在阅读活动中积累素材

(一)课堂教学中积累

新课标突出强调了积累语言的重要性,淡化了对课文的理性认识。规定阅读教学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的机械练习。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要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字词和句子,重视语言的积累。

在课堂教学中感知课文,引导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在初读感悟中走入文本,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写作脉络;在精读赏析中深入文本,理解课文重点字词句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提炼升华中走出文本,归纳写作手法和积累语言素材。对于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阅读课堂教学中积累语言是第一位的,这是阅读教学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教学一篇精读课文大致要经历“初读了解——精读感悟——熟读积累”这几个阶段,在充分阅读后,可穿插读和写的练习,让学生通过读文、批注、背诵、仿写等形式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教学一篇略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利用精读课文学习过程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自学,并将略读课文的落脚点直接放到习作上。

背诵不失为一种最快捷、最有效的积累途径。我们古人私塾教育里就非常重视背诵,对于一篇文章的内容,可以不急求懂,让学生先背下来,在学生的脑子里形成语言样式,学生就会将所背诵的语言样式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达到会用的效果。至于文章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随着学生理解能力的不断提高,知识储备的不断增加,也就慢慢能悟出来了。

究其根本,学语文就是学语言。我们语文教学就要完成两个目标,一个是能看懂别人的文章,二是自己会写文章。学语文的过程就是要将语言烂熟于胸,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言样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可见,加强熟读和背诵,是学生学习和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

(二)课外阅读中积累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外阅读量,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新课标也用规定背诵篇数的方法,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学生在课内的阅读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多积累生活素材,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看新闻、看少儿电视节目,为自己积累写作素材。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以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海量阅读,比如推荐适合学生年龄段的课外阅读书目、在班上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利用班队会举行“读书交流会”、亲子阅读、睡前故事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和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陛。在学校、班级、家里创设浓浓的阅读氛围,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必需,满足符合学生年龄段的精神食粮,创建书香班级、书香学校、书香城市。“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我们国家的阅读平均水平在世界上的排名是靠后的。想要提高全民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让学生插上阅读的翅膀,在书海里翱翔,获取更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词汇,学生定会意到笔随。

二、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作文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课内阅读教学进行拓展,从而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对于身边的景物和发生的事例,学生不会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留意身边事物,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启发他们用眼、用手、用心灵去感知周围的事物,感受时代的气息,以激发写作激情,让学生捕捉更多的写作素材,使学生获得细腻、独特的感受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睁大”自己的眼睛,“伸长”自己的耳朵,“放飞”自己的想象,留心周围的一切,从生活中发现新事物,获得新感受,以激发学生自由倾吐的欲望。

三、在网络资源中积累素材

学生的写作材料可以来自自然、来自生活、来自书籍,更可以来自日渐完善的网络。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全覆盖,凸显出了网络所包含的博大的信息量以及快速方便的查找方式,有著其他信息源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新课标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习作材料,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和途径。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素材,没有语言积累,学生习作水平肯定无法提高。生活素材的积累,学生语言的丰富与发展,是学生轻松习作的根本性策略。

猜你喜欢

新课标习作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习作展示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