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中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2018-09-04吴健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吴健伟

【摘 要】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发掘了体育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阐述了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匹配性,并给出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最后在结语部分作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体育教学;思想道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129-01

一、体育教材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

(一)体育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

通过奥林匹克运动相关知识,以及中国在奥运会上的出色成绩,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现代体育比赛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通过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乐观开朗、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培养健康意识、加强运动能力、树立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通过享受体育运动与比赛的乐趣,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养成勤于锻炼的好习惯,了解疾病防控以及卫生安全相关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二)体育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内容

通过学习正确对待体育运动中的弱者,学习正确面对胜利与失败,学会在同伴遇到困难时予以帮助和保护,来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通过遵守比赛规则、尊重裁判、尊重队友、尊重对手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在体育运动和比赛中表现出的公平、公正、诚实、礼貌、友善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

二、体育教学符合德育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体育的多样性为德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体育学科,以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力学等学科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指导,保障了体育学科渗透思想道德教育的科学有效性。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为德育提供了手段

与其他文化课不同,体育学科更开放、动态化、社会性更强,对互动实践的要求很高。室内的理论课与室外的实践课相结合,学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处理信息,这为德育的渗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体育运动的自身特点适应德育的要求

体育运动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技术的高难性,能激起青少年的好胜心与挑战欲望;体育运动的艺术性,以及对身体的塑形作用,能满足青少年的爱美之心。

上述这些特点,都使体育教学能够与德育工作实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因此,体育教学符合德育的基本规律。

三、体育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只有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者态度,愿意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学生才愿意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困惑。教师需要在心理和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明确两者之间的平等关系,杜绝先入为主的傲慢心态;其次,在语言表达上注意措辞,用建议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在与学生交流时,尽量声音柔和,避免大喊大叫。学生犯错时,不能呵斥辱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赢得学生信任的基础,是进行有效德育渗透的基本前提。

(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可以和德育互相渗透。教师可以将更多精力放在营造课堂氛围、改进教学方法上。温馨舒适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学生放松紧张的心情,为德育渗透做好铺垫。我们可以打破传统模式,适当改变老师教、学生学的方式,将开放型、互动型教学方式带入课堂,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抓住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

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生搬硬套肯定达不到最佳效果。前文也提到,体育与德育,两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多的共通点,多数情况下就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方面。因此,教师需要抓住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将两者之间共同的主题进行资源整合,充分发掘其内在的联系,然后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平滑过渡,避免生硬。我们可以通過创设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现体育之美,培养规则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中学体育在健康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我们需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进体育教学方法、抓住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充分利用体育学科带来的便利,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三观、优良的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体育教学
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儒家“君子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启示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医患关系紧张对医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