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教学艺术

2018-09-04魏星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启发教学艺术因材施教

魏星

【摘 要】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懂得因材施教。同时,要把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学情,做一名有教学艺术的教师。

【关键词】教学艺术;因材施教;启发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11-0067-01

老师最欣赏的是聪明、勤奋、好学的学生,最头疼的是懒惰、不求上进、不爱学习或总是迟钝、呆板、虽然学习认真可成绩始终提不高的学生。对于后两者,老师们会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但不管是老师呕心沥血的付出,还是苦口婆心的劝告,总有部分学生很难改变。其实,作为老师,有时候换个方法,学生不改变,老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转变自己的教学,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一、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举个例子,一个学生做错了一道题,老师单独给他讲了一遍,结果他又错了,老师再给他讲一遍,他还是错,老师再讲、反复地讲,他总是错,于是,老师长叹道:“我真是教不会你了!”可是学生却这样说:“老师,不是我没有认真,而是我听不懂您讲的。虽然您给我讲了很多遍,可是您每遍讲的都一样,我就是理解不了。”

这就是教师教学艺术有问题:总是用一种方式教学,不能因材施教。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教育先师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观点,个体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效果有影响。同一个知识,可以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也许A方法适用于全班80%的学生,可还有20%的学生接受不了,理解不了,这时候,教师就要选择B方法,甚至是C方法,只有选对了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才能够有的放矢。

二、启发教学,搭建台阶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介绍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意思是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从这句简单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并不觉得老师一言堂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觉得关键是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我想,这是值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思考和借鉴的。

有一张有趣的心理学测试图片,图片上有一个舞女在旋转,有些人看到的是舞女在顺时针旋转,有些人看到的是舞女在逆时针旋转,而还有些人既能看到舞女顺时针旋转,又能看到舞女逆时针旋转。根据心理学和脑科学知识,这是一个研究人经常用左脑还是右脑的测试。如果经常用左脑,那么看到的是逆时针旋转;经常用右脑,看到的则是顺时针旋转。而左脑和右脑控制的是人不同的功能,左脑负责语言、概念、数字、分析、逻辑推理等,右脑负责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把这个测试运用到教师的教学上,就不难理解老师们总觉得那么简单的知识,为什么总有学生学不明白,也许老师用的是左脑在讲解学习,但有些同学却总是用右脑在接受,老师和学生都不在一个频道上,学生当然学不明白。

回想我自己的学习经历,学会学习的阶段是在大学,小学、初中、高中我都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讲、家长教、自己记,自己从没有反思过怎么学才最有效率。到了大学,自己开始思考学习方式,慢慢就学会了把知识归类,把知识迁移,逐渐开始把知识结构化,尝试这样做以后,才发现学习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情。现在,我自己是一名老师,我不希望我的学生再走我以前的老路,学习痛苦而吃力,我会告诉学生,“知识有两种,一种是融会贯通的理解,另一种是鹦鹉学舌的表演。学习不是为了掌握知识细节会表演,而是为了掌握结构能迁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我更应该做的是要多了解学生,多钻研教材,多思考教法。

综上所述,要想做一名好教师,能上好每一堂课,就需要我们用心备课,备课无关乎你年龄和教龄,因为虽然教材我们已经教了好多遍,甚至都烂熟于心了,但学生总是变化的,个体差异一直存在。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会随着学生的变化而变化。

猜你喜欢

启发教学艺术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兴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单词教学中的作用
穷也兼济天下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愉快教学让音乐课堂轻松快乐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