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曾国潘的孝悌立家伦理思想

2018-09-04石曜瑄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风范美德品格

石曜瑄

【摘 要】曾国藩,湖南湘乡县人。生于1811年,病逝于1872年。曾国藩生于乱世,出身“耕读世家”,经过严格的家教、刻苦的自学和多年的历练,集文治、武功、道德、文章于一身,最终成为大清王朝的一代中兴大臣,实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对于曾国藩的一生,毛泽东曾评价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与毛泽东虽然政治立场截然不同,但是他也曾评价说:“曾氏标榜道德,力体躬行,以一世之倡,其结果竟给变易风俗,挽回颓靡……其苦心毅力,自立立人,自达达人之道,盖已慢为人之师资矣”。更有梁启超先生评价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据此,足知曾国藩一生之伟大,特别是他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尤为世人所景仰。这里,笔者重点就其思想道德方面择要论述如下。

【关键词】思想;品格;风范;美德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8)05-0002-02

一、 忠君爱民的政治思想

曾国藩的一生有一个终极目标,就是要做一位“贤臣”。所谓贤臣,在曾国藩看来,第一就是要忠君,第二就是要爱民。曾国藩的这一思想,在他的家书中多有流露。譬如当他荣邀禄位时,他说:“一门之内,迭被殊恩,无功无德,忝窃至止,惭悚何极?惟当同心努力,仍就‘拼命报国,侧身修行八字上,切实做去”。谈及爱民,他说,“默观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抚将帅,天下似无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报吾君,以‘爱民二字报吾亲”。又说治世之道,专以“致贤”、“养民”为本。这些清楚地表达了曾国藩的忠君爱民思想。

二、“克己”、“恕人”的高尚品格

曾國藩一生严以律己,并且做到了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躬身实行。比如,曾国藩从小给自己立下了读史、练字、写日记的规矩,“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以致终生。比如,曾国藩的戒烟,虽然是件小事,但曾国藩用了破釜沉舟的决心,据载,曾国藩曾自言自己戒烟的经过,“即以余生平言之,三十年前,最好吃烟,片刻不离;至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至今不再吃……”。再如,曾国藩有早起的习惯,致一生受益。他曾说,“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一生持之以恒,终身不渝。也正是这些小事,使曾国藩具备了吃苦的精神,磨练了自己的坚强意志。以至后来,在带病打仗的时候,才做到了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曾国藩在严以律己的同时,还做到了宽以待人[1]。也就是所谓的“忠恕”。他曾说,“敬恕二字,细加体认,实觉刻不可离;敬则心存而不放,恕则不蔽于私。大抵接人处事,于见得他人不是,极怒之际,能设身易地以处,则意气顿平,故恕字为求仁极捷之径。”对于忠恕,曾国藩不仅提倡,而且身体力行。他与左宗棠的关系就是一例。左宗棠原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四十岁前只是一个私塾先生,办团练时,为曾赏识。后来曾国藩力荐左宗棠督办浙江军务,左宗棠遂被重用。但是左宗棠的性格放荡不羁,恃才傲物,屡与曾国藩不和,但曾国藩从来不计较。可见曾国藩的气量、大度。正所谓“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由此,曾国藩才交结了许多社会名流,团结在自己周围,为国所用。这与曾国藩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三、 笃诚谦虚的大家风范

曾国藩向以忠诚实干、反对大话空话为本,反对投机取巧、奸猾、虚伪。他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吾自信亦笃实人,只为阅历仕途,饱更事变,略参些机权作用,把自家学坏了!实则作用万不如人,徒惹人笑,教人怀憾,何益之有?近日忧居猛省,一味向平实处用心,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不但自己埋头苦干,而且经常以此规劝别人。比如他曾劝他的弟弟说,“贤弟此刻在外,亦急需将笃实复还,万不可走入机巧一路,日趋日下也”。并“常以长子纪泽行路太轻,说话太快为忧”。再如:李鸿章是他的学生,才气过人,自以为不及。但是曾国藩看到了李鸿章身上的一些浮巧之气,便真诚的告诉李鸿章,“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李鸿章为之悚然。李鸿章后来能成就大业,不与曾国藩无关。为了贯彻他笃诚的主义,曾国藩还创造了“五到”之说,即“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意在事必亲躬。

曾国藩一生谦虚谨慎。曾著有“君子慎独论”。并采用记日记的方法,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在日记中写出自己的缺点。如“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前以八德自勉,曰勤、俭、刚、明、孝、信、谦、浑,近日于勤字不能实践,于谦、浑二字尤觉相远,悚愧无己”。

曾国藩还经常求得朋友的批评意见。他说:“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旷达,萧然自得者,与之相处,砭吾之短。其次则博学能文,精通训话者,亦可助益于我”。又说,“余身旁须有一胸襟恬淡者,时时伺吾之短,以相箴规,庶不使‘矜心生于不自觉”[2]。同时,曾国藩对于朋友的忠告,从不喜谀怒诟,总是虚心接受。他这种“喜闻诤言”的态度值得后人学习。

四、勤俭治家的传统美德

家庭是社会的最小细胞,治家是治国的基础。中国古代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因此曾国藩对于治家十分关心。曾国藩治家的方法有二,一是“勤”,二是“俭”。在勤的方面,他说,“子姓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一为之,插田莳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渐渐务本,而不习淫佚矣。宜令勤慎,无作欠身懒慢样子,至要!至要!吾兄弟中惟澄弟较勤,吾近日亦勉为勤敬。即令世运艰屯,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至于“俭”字,曾氏更是持之以恒,终身不渝。他曾说,“照料家事,总以俭字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俭,此居家居乡之要诀也!”还说“闻家中修整‘富厚堂,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田为仕官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他还在家中教训儿子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3]。

综上所述,曾国藩的人格魅力,集中体现在《曾国藩家书》一书中。曾国藩从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入京做官,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位皇帝,到同治十年(即1872年)病逝,官至两江总督,先后有书信783扎,详实的记录了曾国藩的一生,尤其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直到今天,仍然不失为一部进行家教的好教材。

【参考文献】

[1] 姚文胜.曾国藩人格初探[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15).

[2] 赵丽.论曾国藩诚信思想[D].吉林大学,2005(4).

[3] 田心.曾国藩以俭持家[J].湖南政报,1997(23).

猜你喜欢

风范美德品格
小学生拾金不昧 传承美德树榜样
品格提升在小学语文亲子阅读中的渗透
御姐风范
道人善即是善
冬季暖男必备
节约用水是美德
助人为乐是美德
眼界
钢琴家风范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