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研究”实验班实验总结

2018-09-04李俊卿谭院红谭国文李益国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干预策略手机依赖

李俊卿 谭院红 谭国文 李益国

[摘 要]文章介绍实验班实验的目标、理论依据、内容、研究方法、过程和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中生;手机依赖;心理机制;干预策略;实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43-04

一、实验目标

(1)通过对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

(2)通过对高中生手机依赖进行心理机制分析,探寻对高中生手机依赖实行干预的基本理论依据。

(3)通过对高中生手机依赖进行心理机制分析,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方面探寻进行手机使用管理和手机依赖干预的有效方法与措施。

(4)制定“中学生手机使用科学管理方案”和“中学生手机依赖干预指导方案”,并进行干预实验研究,探究其实际效果。

二、实验的理论依据

1.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理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理论告诉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时,必须挖掘学生的内部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动学生本身的内因,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自我干预。教育者对手机依赖学生的进步和转变要及时进行表扬与鼓励,让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认知行为矫正的理论

现代行为主义心理学将多种认知过程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格式中,重新创建新的认知模式,以期重点改变学生的自我暗示。它强调要关注他人思想行为的影响,打破思维与行为的定式,关注自己的感受与行为。这一理论认为,假如学生以前存在一些不完美的认知过程,而现在改变了以前的认知,那么他们以前的行为可能将随之改变。这一理论告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通过对学生的干预引导,让有问题的学生重新创建新认知,进行自我暗示、自我教育,及时地矫正不良的行为,便能达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3.积极心理学的理论

现代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它包含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组织系统研究三个方面。它主要研究怎样建立积极的社会、家庭和学校等系统,让人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人感受到最充分的幸福。这一理论告诉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时,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要用欣赏的、积极的、进步的眼光看待学生,教育学生乐观地面对未来,相信自己一定能改变。

4.积极的人格理论

积极的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受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的共同影响,它重点关注问题人格的矫正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把关注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美德上。学生个体只有不断培养自身的积极力量,其消极面才能真正地被抑制或消除。这一理论告诉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我认同、积极的心理品质,来抑制和消除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目的。

三、实验内容

1.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有效的社会干预方法

根據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进行分析,建议政府对手机使用进行严格的立法,呼吁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给学生提供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营造学生使用手机的良好的社会环境。

2.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科学的学校干预方法

根据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进行分析,建议学校根据本校的情况,制定在校师生使用手机的可行的管理制度,对在校学生使用手机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

3.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良好的家庭干预方法

对问卷调查和重点访谈进行分析,建议学生家长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家庭手机使用的有关制度,家长要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教育孩子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让孩子逐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4.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自我干预方法

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依据高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经常对学生进行立志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竞赛活动和文体活动,要充分相信每一名学生,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干预,逐步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四、研究方法

1.研究文献的方法

通过查阅近20年来国内外的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研究发展的历程及已经取得的成果,寻找有效克服高中生手机依赖的方法。

2.调查研究的方法

到本省各地选择不同的学校、年级、班级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个别谈话、师生座谈的方式,寻找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各种原因,探寻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科学的心理机制。

3.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

根据探寻得到的高中生手机依赖的科学的心理机制,制定高中生手机依赖的干预方法,在不同年级选择实验班进行研究,验证干预方法的有效性。

4.行动研究的方法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的实验研究,找学生、家长谈话,与手机依赖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寻找手机依赖干预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5.个案研究的方法

对问卷调查量表所体现出来的个别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以及平时公认的手机依赖成瘾的学生,各选几个进行个案研究。通过观察记录,对比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其测量量表数据,检验测量量表和测量数据的信度及实证效度。

五、实验过程

(一)选择实验班

根据课题组成员所担任的教育教学任务情况,在每个年级选一至两个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实验。高三 457班,学生40人,班主任王伟奇;高二 463班,学生58人,班主任李益国;高二474班,学生69人,班主任吴栋才;高一1509班,学生55人,班主任李俊卿。

(二)具体措施

1. 调动社会的力量进行干预

(1)全社会要重视高中生手机依赖造成的危害,为高中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保证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的飞速发展举世瞩目,智能手机是一把双刃剑,我国是首先将网络成瘾列为临床疾病的国家之一。因此,社会要重视高中生手机依赖造成的危害,给这些尚处在成长期的高中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政府要建立适量的户外运动场所和阅读场所,确保青少年的运动和阅读时间,倡导纸质阅读,开展书香中华全民读书竞赛活动。

(2)政府要为高中生提供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

针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的手机使用群体,我们呼吁手机制造商、网络运营商提供特殊年龄段的专用手机和专用网络,营造使用手机的良好社会环境。针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成因,盲目地一味杜绝似乎并不可取,因为“堵”不如“疏”。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开发在校学生专用手机,对有手机的在校学生进行完善的在线管理和正确的教育,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①为在校学生设立专用的手机号码。电信部门要研究并专门设立在校学生手机号码,实行学生实名管理制度,规定每名学生只能购买一部学生手机、占用一个号码,非学生不能占用学生手机号码。

②设置在校学生专用手机的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包括:学习的功能,具有带学习工具性的常用知识的词典功能;时间、闹钟、记事本、计算器等日常功能;在线管理功能。家长的手机和教师的手机可以控制学生的手机;能限制学生的通话时间;对学生手机中的垃圾信息、黄色信息能实时进行监控和屏蔽。

③制定切实可行的高中生使用手机的有关规章制度。要求配有手机的学生,要将专用的手机号码报告给班主任进行登记,规定师生在上课期间、在图书馆不能使用手机,课余时间用手机要使用文明用语,不能高声叫喊,等等。

④严格执行在校学生办理手机的有关规定,学生个人没有经过家长、教师的批准不得私自办理入网手续。

(3)政府要出面协调主导,建立完善的社会心理疏导机构

中学生的个性正在形成,他们各有各的烦恼,有的中学生甚至和父母无法交流。针对这种情况,社会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针对家长、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遇到困难和心理有障碍时能有地方宣泄,不至于空虚、寂寞、苦恼。这样有利于培养中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实现对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有效干预。

政府作为学生手机依赖综合治理的主导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明确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引导社会相关的各个部门都来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通信行业一定要明确自身的重要责任,主动参与、配合学校对学生手机的科学管理,为学生创建专门的健康的手机网络以及学生手机应用软件。

政府要建立专门的学生网络管理系统,创建和完善学生手机依赖的协同、整合、预警、反馈的联合机制。对通信行业、社区、学校、家庭、个人等部分,要让他们在明确自身的职责与权利的同时,建立联合、共同管理的机制,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共同教育学生。

政府要健全法制,加强立法,通过法律武器来强化对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让手机运营商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与义务,为学生手机的使用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2.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1)要充分发挥家长的示范作用

班主任要告诉家长,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孩子的表率。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机,不轻信虚假信息,不发内容不健康的短信。孩子在家的时候,家长除了辅导孩子的学习外,还可以坐在孩子的身边看书,做孩子的榜样和表率。

(2)家庭要制定相应的家规

要加强整个家庭对手机的约束和管理,家庭要制定使用手机的有关规矩,禁止家里来客时、吃饭时玩手机,禁止学习时间任何家庭成员玩手机。如果有谁违反,则按照家规予以处罚。

(3)组织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

家长要组织家庭成员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让孩子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学习上。如多进行户外体育运动、爬山野炊活动,参加各种国学研修班、文明礼仪班,多去外面游学、研学。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让孩子自觉地远离手机,从而克服对手机的依赖。

(4)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家长除了让孩子了解手机依赖对人体的危害之外,当然也不能排斥手机这一人类文明的成果,要告诉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如何让手机变成有用的工具,如查阅资料、开发一些小程序,还能实现一些快捷的功能,如高考倒计时牌等。

(5)家长要主动与班主任进行沟通,密切配合

家长要经常主动配合班主任,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随时与班主任保持联系。如果发现子女有手机依赖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用有效的措施,及时妥善地加以解决,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发挥教师的身教、引导作用

“正人先正己”,每位教师要先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上课时不带手机,上班时不玩手机,做好学生的表率,起好模范带头的作用。

(2)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在校师生关于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

对在校学生的手机进行科学的管理,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健康地成长。严格禁止学生在上课时间、在图书馆内使用手机,对屡教不改的学生要采取严厉的措施予以处罚,对在考试时用手机作弊的学生给予记过甚至开除学籍的处分。

(3)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学校团委、政教处、教务处、年级组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定期开展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学习竞赛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将学生的兴趣转移到活动和学习上,从而分散学生对手机的注意力,克服对手机的依赖性。

(4)教学生科学地使用手机

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课给学生宣讲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告诉学生如果经常使用手机不但影响生长发育,而且影响学习。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引导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多找手机依赖成瘾的学生进行谈话,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鼓励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逐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教师要多鼓励,多表扬,反复教育,强化巩固。

(5)教师要随时与家长配合

“要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配一部智能手机。”班主任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学生依赖智能手机的危害,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要求家长不给子女购买手机,尤其是智能手机。同时,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问题,班主任要及时与家长联系。这样,让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4.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干预

(1)鼓励学生树立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

没有人生目标的人,只能重复着平庸的生活。而有了正确的人生目标,有了前进的方向,就会有前进的动力,就会努力去追求、去拼搏,争取早日实现目标,达到人生的新高度。学生个体只有不断激发出自身的积极性,才会抑制和消除手机依赖的不良习惯、行为,才不会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手机上,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

(2)教育学生尽量不要接触手机

在克服手机依赖的初始阶段,采取让学生远离手机的强制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当学生没有手机时,就自然会减少对它的依赖。因此,家长最好不要为子女购买手机,还要控制子女的零用钱,避免子女自己购买手机。如果学生原来有手机,要让他们主动将手机交给家长或教师保管。

(3)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克服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事物发展的内外因理论告诉我们,在对学生手机依赖进行干预时,必须挖掘学生的内部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动学生这个内因,让学生自己增强自信心,实行自我教育、自我干预。让有问题的学生重建认知,进行自我暗示,自我矫正不良的行为。同时,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让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从而让学生克服对手机的依赖。

(4)鼓励学生参加班级活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部分中学生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不善于与人交流,学习成绩又不太理想,很难获得成就感,于是将兴趣转移到手机的虚拟世界中,从虚拟世界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教师要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参加演讲、唱歌、跳舞、诗歌朗诵活动,参加学生干部竞选,争取在主题班会上发言,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在班级的文体活动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和出色的一面,获得师生的认同和夸奖,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这些学生自然能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慢慢摆脱对手机的依赖。

六、实验结论与成果

通过对实验班进行四年的实验,我们获得了以下结论。

(1)4个实验班共有222人,在对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干预之后,已有76名学生不再使用手机,学生对手机依赖的总人数减少。

(2)在实行手机依赖的干预措施之后,实验班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有所减轻。手机依赖程度检测所得的总分和平均分均有下降,手机依赖的五个维度过度使用不能自控、生理功能受损、心理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以及影响正常生活的得分有所下降,并且在实施手机依赖干预前后检测所得的总分以及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

通过对实验班余下的146名手机使用被试者进行干预前后的数据分析,干预效果较为明显,实施干预前手机依赖平均分为98.88,实施干预后手机依赖平均分为79.11。手机依赖量表中过度使用手机不能自控、心理功能受损、生理功能受损、社会功能受损、影响正常生活五个维度在实施干预后得分均有所下降。实施干预前,其得分分别为18.83、21.63、18.70、20.59、19.14;实施干预后,其得分分别为14.62、18.14、14.60、15.85、15.89,并且各维度及总分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3)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手机依赖干预的措施之后,学生的心理需求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进取心不断增强。高中生借助手机来逃避繁重学业、获得同伴亲密关系、调节自我情绪、逃避冷漠亲子关系以及宣泄性欲的心理动机有所减轻,手机依赖心理动机的各量表分值有所下降,并且在实施干预前后各维度的得分差异显著。

实施干预前后手机依赖心理动机量表的成对样本检测表明:在實行手机依赖干预之后,学生逃避繁重学业、获得同伴亲密关系、调节自我情绪、逃避冷漠亲子关系以及获宣泄性欲五个维度得分均有所下降。在实施干预前,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2.1370、13.7671、13.7740、14.7123、15.7740;在实施干预后,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0.9315、11.4452、10.6918、11.2329、13.6986,并且在实施干预前后各维度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实验班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我们从社会、学校、家庭、自身四个方面对高中生进行手机依赖干预的方法、措施有效,而且效果明显。

四个实验班在实施手机依赖的干预措施之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6年6月毕业的457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本上线39人,二本以上上线40人。2017年6月毕业的两个实验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63班一本上线27人,二本以上上线47人;474班一本上线27人,二本以上上线49人。这两个实验班的上线率明显高于平行班。1509班在2017年6月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也取得了理想的成绩,这个班学生的毕业成绩合格率达100 %,平均分、优秀率均名列年级第一名。

[ 参 考 文 献 ]

[1] 邓松涛,潘清玉.中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调控短板与介入引导[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4).

[2] 肖琼,吴栋才,潘馥球. 中学生手机依赖自身干预的研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17(24).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干预策略手机依赖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量表中的措辞效应:类型、机制及控制方法
浅析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心理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失落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