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心人别有怀抱

2018-09-04常晓军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昭君故国

常晓军

[摘 要]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写昭君的故国之思。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诗人自己的寄托。杜甫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但依然“葵藿倾太阳”“每饭不忘君”。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作者寄托在昭君身上的儒家的忠爱缠绵。

[关键词]王昭君;故国;眷恋;怨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5-0023-01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离开成都,沿江东下,曾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停留过一段时间,期间写下了大量著名的诗篇,包括《咏怀古迹五首》。这五首诗分别写了五位历史人物: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其中王昭君是唯一的女性,其他四位皆是或以文章或以事功名留青史的人物,都是一生多艰、壮志未酬的悲剧人物。

杜甫寄居于夔州,流连于当地山川风物,对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生命痕迹的历史人物非常熟悉。诗人自己在垂暮之年,仍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由自己而想到历史人物,不禁悲歌慷慨,不能自已。如写庾信是“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写宋玉是“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那种惺惺相惜之情溢于言表。而写刘备是“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写诸葛亮是“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对他们大业未成而身先去的悲剧充满了同情。

和这四位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并列的却是一位女性,就格外显眼。那么诗人为什么会钟情于这个汉代的女子,仅仅是因为她一生悲苦,表以同情吗?前面的四人中宋玉和庾信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而杜甫自己就是诗人,在此向先贤致敬,也是题中应有之义。诸葛亮和刘备均以不凡的功业光耀历史,立功立言足以不朽,而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熏陶,青年时代即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自期,一生都不曾忘记以事功报国。故而对刘备和诸葛亮再三致意,也在情理之中。那么对于王昭君呢?

如果我们把这五首诗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就会发现杜甫在其他四人身上确实寄寓着自身的理想和怀抱,那么他对王昭君自当有所寄托。

历代歌咏王昭君的诗人很多,对她一生的评价也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诗歌立意抒情和杜甫基本雷同,比如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但和杜诗相比,这些诗歌本身没有一种饱满的感情,引发人的内在感动。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杜甫诗歌中那种内心的诚恳和自身的寄托,下笔似乎是笔墨游戏,缺乏一种郑重的态度。那么杜甫到底在一个女子身上寄托了什么?让我们回到这首诗,看看杜甫笔下的王昭君是什么样的女子。

诗歌首句是“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王昭君距离诗人已经七百年了,此时当地依然有遗迹,可见一位女子在历史中的分量。诗人开头极有气势,群山万壑,奔赴荆门。那种力量和气势让人觉得如此壮美山河,须有睥睨一切的英雄人物,而不应该是我们传统中以为的弱女子。因为山河之巨大与女性的柔弱极不相称。王昭君据说美丽非凡,甚至被好事者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那么与之对应的似乎是江南的灵秀山水而非如此雄壮的山河。很显然,这里包含了诗人对昭君一生中某种力量的肯定。那么诗人到底看重昭君身上的什么呢?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接着诗人写对其悲剧命运的同情,紫台和朔漠对比,一面是金碧辉煌的皇家宫殿,荣华富贵和锦衣玉食,另一面是风雪弥漫的北方大漠,风餐露宿和腥羶环绕,人生落差巨大。而其身后独留青冢,有意以黄昏衬托,强化悲剧意味。“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画像里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美丽吗,昭君的悲剧由此注定。“环佩”句是写她对故国的眷恋,虽埋骨青冢,但死后的灵魂依舊会在月明之夜回到父母之邦。这是一种怎样深沉的爱啊!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的主题。昭君的“怨恨”里当然有“恨帝始不见遇”的幽怨,但更主要的,还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对故乡、故国的怀念,而由此生发的怨恨之情。

其实,杜甫看重的就是昭君身上的这种感情“怨恨”就是爱啊,“千载琵琶”的怨恨分明是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爱。这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乡土和祖国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后汉书·南匈奴传》记载昭君嫁给呼韩邪后“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赦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昭君多么想回家,可是汉成帝没有允许,说明她远嫁异域而心系故国,至死不变。诗歌开头说“群山万壑赴荆门”,正是为了凸显这种感情的分量,用这样壮丽的诗句来郑重地写一种伟大的感情。

昭君这份沉重的故国之思,从某种程度来说,未尝不是诗人赋予的。诗人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一生心系祖国。虽然“漂泊西南天地间”,但依然“葵藿倾太阳”“每饭不忘君 ”,这种儒家的忠爱缠绵和昭君不是一样吗?

因此与其说是诗人写昭君,不如说诗人写自己。

(责任编辑 陈剑平)

猜你喜欢

王昭君故国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昭君出塞
故国·青铜
明妃王昭君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汉宫秋》中王昭君的形象解读
月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