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早春图》及郭熙的山水画观

2018-09-03郭琴莹黄缨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郭琴莹 黄缨

摘 要:本文以中国山水画集大成者郭熙及其代表作《早春图》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创作背景、空间布置、笔墨、意向内涵、山水观等问题进行解读,揭示《早春图》对自然的归纳与表现方式、对传统的继承、以及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山水观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郭熙 早春图 三远 山水画观

一、郭熙及相关背景

1.郭熙生平。关于郭熙的生平轶事,主要依据其子郭思在总结郭熙创作理论的著作《林泉高致集》以及郭若虚《图画见闻志》。郭熙(1023-约1085年),字淳夫,汾阳温县(今属河南)人,后在临摹李成山水画中受到启发,笔法大进,又有所创造。熙宁元丰之际是他山水画创作最活跃的时期,有"神宗好熙笔"之称,"评为天下第一"之说。

2.《早春图》创作背景。《早春图》的款识清晰的显示,这张旷古之作创作于北宋神宗壬子年,即公元1072年。北宋政权结束了五代时期各地节度使的割据对峙,将关陜中原大部分地区统一,形成了与北方辽、金以及西夏政权共存的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郭熙作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的画家也将社会伦理纲常的理解运用于画理中,在郭熙《早春图》看似峰峦叠嶂的群山之中,却蕴含了郭熙对于儒家思想、伦理纲常的理解。

二、郭熙《早春图》的空间布置

1.双松、岩石的前景布置。《早春图》的前景部分,是在《早春图》画面的下边缘,松石构成的前景要素中,双松挺立于近似钝角三角形结构的巨石之上。

岩石上的双松的位置是《早春图》整体画面构图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在前景两侧,作者则安排了大片的水面,将观看者的注意力完全的通过三角指向转移到双松的位置上。水在前景以及画面构成中是近乎“底”的作用,“图”松石则被衬托出来。

2.可游、可居的中景景致。《早春图》的中景部分,大致可从前景的三角形的山石堆的定点部分算起,上至画面中段,盘旋伸展向云雾中,山峰隐匿处截止。承接前景松石,后连远山的重要作用。

同时,中景部分也是全图信息含量最大的部分。其中七人出现在中景部分,四处建筑中的两处最为恢宏的建筑群和两组重要水系的瀑布也出现在中景处;重要的道路也横亘在这一部分之中。纷繁复杂又井然有序的布置,体现着郭熙山水艺术追求的可游、可居的山水境界,使得观看者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

3.烟云雾霭的远景塑造。《早春图》的远景,以巨障式的高低错落的山为主要内容。对于远的塑造,并未停留在眼睛观察所及的范围之内,而是带有了概念上的、认识上的远。

《早春图》对于远景的布置。在中前景与远山连接的部分,运用了烟云雾霭制造了模糊的视觉空间。在此空间的人物、树梢、山体被一层浓厚的云气所覆盖,仿佛与繁华世界所隔绝。山脚处的峡谷将中前景与远山相连接。这样较为模糊手法的运用,将《早春图》的空间进一步推远。

对于远景的把握,《林泉高致集》中说道:“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三、《早春图》的山水观

1.郭熙对山水画的认识观。郭熙的《早春图》中,山峦并未特指某一地域的自然山水,他更为重视的是从山水自然中总结自然山水的一般规律,这种经过总结的自然的一般规律即所谓的“理”。

“自然”是绘画中的首要标准的这种传统对于山水画的影响巨大。《早春图》的画面之中的山石林木均遵循了自然界之中山水林木的外形,属于较为写实的一路山水画风。《早春图》中对于山水自然景物外在表象的描述,均是重视山水表象真实性的山水观的集中体现。在画面中,将自然事物的形象进行如实刻画,将山体、山质、石质以进行区分。

2.郭熙《早春图》的创作观。山水画绘画是一种特殊的视觉文化景象,在不断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程式系统。这套系统是山水画赖以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品评绘画优劣的重要评价系统。往往以画诀、格法、画法等形式予以表达。

郭熙的山水画的创作具有创新意识,将他人之格转变成为自己的艺术语言。他认为:人之耳目,喜新厌旧,天下之同情。“对于传统的格法的创新是山水画赖以生存的重要内容。对于图式上的改变,山水形象的变化,郭熙对于画面景物的“布置”,并非盲目的出新、求妙,而是在遵循格法之后的创新。

3.郭熙在《早春图》中的意境追求。《林泉高致集》有言:“故画者当此意造,而览者又当以此意求之,此之谓不失其本意》”意,成为了表现山水与感受山水之间的重要桥梁。“以此造意”是碎玉山水回话创作的要求,是作者创作山水画结束之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以此造意”在《早春图》中,还包含了诗意的重要成分。在郭熙的绘画中饱含诗意,对于欣赏绘画的人更加准确的接收到画面“意”所传达的信息,有着促进作用。具体可见的景物,也同样促进了诗歌意境的准确感知。

四、《早春图》对后世的影响

1.“三远”对现代绘画领域的影响。郭熙作为北宋著名的山水画画家,后人对其的评价极高。董其昌曾云:“元时画道最盛,惟董、巨独行,此外皆宗郭熙。”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对“三远”论述完备,在绘画史上地位显赫。“三远”不仅解决了山水画创作的空间处理问题,同时揭示了山水画是主题心灵的阐释。也对现今的山水画都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2.在继承中创新。李成、董元、范宽三家表现不同地区的山水特征,独特风格,郭熙继承他们的优秀并加以发挥,能够综合三家成就反对模仿,开创山水的新局面。中年后,意学李成,笔法大进。虽师法李成,但也并不排斥其他各家之法的学习和研究。郭熙的继承与创新,形成了他独特的山水画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在当代多元化的语境下,山水画需融入当代鲜活的生命状态,创造一种符合中国山水画变革的全新文化境界和观念。

结语:山水画在北宋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绘画的最大门类与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郭熙对于山水画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艺术特色为民族文化留下丰富遗产。对于《早春图》的分析对于当今的山水画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与借鉴价值。以社会文化为出发点进行有序创新,在山水画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