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领导体制改革思想及其实践

2018-09-03王晶磊闫澜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邓小平

王晶磊 闫澜

摘 要:邓小平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为基础,对我国原有政治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特别是官僚主义和“文化大革命”的体制根源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改革探索,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党政要分开、消除官僚主义、消灭家长制作风、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等思想,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关键、目的和目标等。反映了一个大政治家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宏观把握的战略意识与智慧。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邓小平 领导体制改革 中央集体领导

一、邓小平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思想及实践

(一)领导原则的确立

邓小平在组织上重新回到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 为党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领导体制中的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一人一票表决制的原则。集体领导, 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 相反, 只有把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结合起来, 集体作出的决策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才能不致于产生名曰集体领导, 实为无人负责的状况。同样地, 个人的作用, 只有通过集体, 才能得到正确的发挥。1980 年 8 月邓小平指出:“集体决定了的事情, 就要分头去办, 各负其责, 决不能相互推诿, 失职者要追究责任。 在党委的成员中, 都要强调个人分工负责。”这个原则, 后来也被适用于中央集体领导和核心领导相结合的领导理论。 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原则的确立, 明确了为政者的职责权限, 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人一票的表决制, 是党内民主、平等的具体体现, 是民主集中制的运用, 它破除了我党历史上曾作出的“ 主席有最后决定权”的特权规定。在各级党委内部, 书记和委员不是上下级关系, 而是平等关系, 都只有一票。 所以邓小平说:“决定重大问题里, 每个书记都有一票的权利, 不能由第一书记说了算。”“一言堂、個人说了算, 集体作了决定少数不执行等等毛病, 都要坚决纠正。”一人一票的表决制, 实际上结束了由于思想上的个人崇拜造成的政治上的专制主义, 粉碎了积淀于人们内心深处的帝王思想, 把最高领袖请下了神坛。

(二)领导终身制废除

邓小平强调干部的“四化” , 即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和革命化, 带头废除领导终身制, 实行顾问制和离退休制度, 为领导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政治基础。

邓小平特别强调:“我历来不主张夸大一个人的作用, 这样是危险的, 难以为继的, 把一个国家、一个党的稳定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 是靠不住的, 很容易出问题的。”邓小平又指出:“ 过去没有规定, 但实际上存在职务领导终身制。”我们的领导干部, 能上不能下, 能进不能退, 因此, 领导干部“进” 与“退”的问题已不容回避。 而“ 干部四化”方针的贯彻执行打破了事实上存在的职务终身制, 逐步实现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新老合作的交替。在实践上, 他首先创造了“ 顾问制度”的过渡形式。 他指出:“ 顾问委员会, 应该说是我们干部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过渡。” 这种过渡形式是必要的,是史无前例的, 是对僵化政治体制的挑战, 切合我们党的实际。“在这个过渡阶段, 必须认真使干部队伍年轻化, 为退休制度的建立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废除创造条件。”他进一步指出:“实行退休制度……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朝气蓬勃的一个大问题。”为了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 为了消除中国官本位的潜在意识, 打破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邓小平率先垂范, 首先提出退休, 并把年轻的干部推上一线, 创造了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领导人在身体尚健时生前退休的先例, 从而确立了党和国家从中央到地方主要领导岗位的任期制度, 初步开始了党和国家领导层的正常更替。

(三)“接班人问题”的创新

邓小平在确立了退休制的前提下, 努力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接班人问题, 并最终形成了一套关于接班人问题的理论, 走出了“ 接班人问题” 的怪圈。 从前苏联到东欧、越南、朝鲜等它们都未真正找到一个解决接班问题的万全之策,一般都滑向主要领导人的个人专权和内部权力的争夺。我们党虽然在理论上提出了接班人的问题, 但在实践上却没有解决好。毛泽东对集体的交班、接班问题考虑的太少, 而是侧重于个人的交接班。“九大” 把林彪当作接班人写进了党章, 后来又提出了王洪文当接班人, 实践证明, 这是错误的。 集体领导必须是集体交接班。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强调集体领导, 这次讲接班, 也是集体交接班, 这很好, 很重要。”具体来说, 邓小平接班人问题的理论与实践, 概括为以下要点:

一是坚持生前选好接班人, 早选多观察, 避免造成更大的失误。邓小平一再强调:“ 老同志要趁自己身体还健康时, 把接班人选出来, 推到一线工作, 自己还可以从旁帮助, 从旁观察, 敲敲边鼓, 逐步提高新干部处理问题, 把握大局, 胜任工作,取信于民的能力, 发现不合适, 可以再换。”二是坚持集体选, 集体接班, 依靠集体搞好接班, 而不搞个人指定接班人。 在培养选拔接班人中, 坚持发挥集体领导作用, 依靠集体智慧, 集体选拔接班人, 党内外广泛协商、集思广益, 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增强选拔接班人的决策科学性、民主性、公开性和透明度。邓小平指出:“一个领导人, 自己选择自己的领导人, 是沿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因此, 要集体接班, 要成千上万地选拔人才。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M] :邓小平文选:第 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 邓小平.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 M]:邓小平文选:第 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3] 邓小平.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M] :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 列宁.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 M] :列宁选集:第 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5] 邓小平.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 M] :邓小平文选:第 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作者简介:王晶磊(1991- ),男,汉族,山西洪洞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闫 澜(1994- ),女,汉族,山西阳泉人,硕士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中共党史。

猜你喜欢

邓小平
邓小平小时候的故事
图说:邓小平在上海的足迹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邓小平传:1904~1974
邓小平让人主动“批邓”
邓小平承认:林彪比他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意图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幽默邓小平
邓小平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