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乡镇政府精准扶贫困境探究

2018-09-03沈浩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困境

沈浩

摘 要:实现民族地区脱真贫,真脱贫对全面取得脱贫攻坚胜利具有重要意义,而民族地区基层乡镇政府在扶贫路上起着巨大的作用,也面临着更直接的挑战。本文通过探究凉山彝族自治州M乡政府在扶贫工作现状,为当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提出可借鉴的建议,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有为高效。

关键词:精准扶贫 困境 M乡政府 凉山彝区

一、引言

目前,从总体看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也存在着东西发展不平衡、边疆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大、城乡差距大、部分产业布局不合理,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其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振兴战略都有利于实现精准扶贫工程的推进。在市场经济发不够成熟的民族地区,政府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在扶贫一线上基层乡镇政府更是承担着具体的任务。因此,乡镇政府在精准扶贫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乡镇政府能否突破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公共管理存在的短板限制,能否探索出适合该地高效扶贫模式,关系到能否决胜脱贫攻坚战。

M乡属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乡级行政区划,凉山州是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三州之一,扶贫力度难,扶贫任务艰巨,其中M乡扶贫工作在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但是扶贫工作开展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如贫困户的认定中部分村民产生不满情绪、贫困项目资金使用透明度存在疑问、扶贫产业效果甚微、扶贫项目规划不够科学,扶贫工作过于僵化缺乏主动性等。

二、M乡扶贫概述

M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面积294.4平方公里,以彝族人口为主,其中有部分汉族,藏族以及蒙古族等,总人口约1万,辖6个村委会。M乡的农业主产马铃薯、玉米以及荞麦为主,部分地方发展有畜牧业,以马、牛、羊、猪、禽为主。在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等政策支持下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当下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化也为M乡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然而,相比区域和内地发达地区,各项社会生产相对内地而言差距大,M乡还属于贫困地区。

M乡的扶贫工作主要集中在改善基础设施和提高民生方面。2017年第一个提灌站工程的建设使用,彻底改变了该乡大约60户农户每到耕种时就缺水和旱季农作物需要灌溉难的局面;新村公路工程使各村在2015年之后陆续实施水泥路建设,改变了每到雨季就造成出行不便的状况;社区活动基础建设如篮球场、阅读室等设施的完善丰富了村民生产生活;加强了乡村医院和村小的财政投入,完善了基本硬件实施;M乡实施了危房改造项目,从2013年至2017年以来,四川省自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工程至今,信用社独挑“彝家新寨”建设重担,共建设新村4个。[1]以上这些都是立足该乡实际情况所作的一些改善基础设施的工作。此外,在提高民生方面也取得进步。大力推进M乡新型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改善了适龄儿童就学难的状况,并大力推进了“营养午餐”和“一村一幼”工程;实施产业扶贫,种植马铃薯和核桃等经济作物。该乡已成为凉山州马铃薯11个重点地区之一,2009年被评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产业并提出今后要着力抓好政策扶持、园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化经营,组织保障等产业化发展措施,以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借鉴。[2]。

综合来看,从2013到2017年,M乡在精准扶贫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M乡广大村民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引导更多的村民不断走向致富之路。但是,M乡在扶贫过程也遇到各种挑战,该乡政府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上的面临问题需要内外兼顾,寻找工作突破口,克服扶贫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

三、M乡政府在扶贫工作上存在的挑战

M乡属于深度贫困地区的民族聚居区,该地的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社会环境发展的特殊性造成了脱贫难度高,任务重的局面,既要结合精准扶贫战略布局的发展状况也要立足M乡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需理清M乡打赢扶贫攻坚仗面临的各种阻力。

(一)M乡社会环境

1.传统落后生产生活观念根深蒂固

一些彝区传统社会劣习惯阻碍了M乡基层社会经济建设的开展。如部分居民安于现状,在产业脱贫上积极性不高,各项产业扶贫政策的执行力不够,缺乏科学规划,缺乏自主自立的意识,对市场需求不关心,使得产业扶贫效果甚微,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此外,受近年彝族传统丧葬和疯涨高额彩礼的影响,许多家庭在经历红白喜事之后就出现了返贫甚至贫困程度变大的情况,给扶贫脱贫带来了直接性的危害。因此,M乡也面临这一阻碍脱贫的大瓶颈。

2.M乡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M鄉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相对较低,近些年该乡的就学人数都创了历史新高,其中大学生数量可观,但是回乡服务几乎为零,这造成目前该乡生产建设的主体以父辈为主,这直接导致了上面所述的落后观念不易改变的困境。同时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主体生产者的知识水平低下,知识结构的不平衡也增加脱贫工作难度,直接导致M乡各村的许多产业扶贫项目培训上村民的培训效果欠佳,扶贫工作成效低。

3.M乡基层社会问题错综复杂

以上传统落后思想观念的阻碍和教育水平的制约是直接造成了M乡许多不利基层社会稳定发展和阻碍扶贫工作取得更大成绩的因素,这些问题互相交织,彼此影响,增加该乡的基层治理社会成本。如在凉山州毒品和艾滋病问题越加严峻的现实下,该乡也难逃毒品危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部分人吸毒贩毒直接导致了部分劳动力的枯竭,破坏了家庭完整也影响了M乡社会风气,造成旧的陋习未改又添新恶的局面。此外彝区基层传统家支组织对成员约束的放松使得偷盗行为的增加、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引发家庭甚至家族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些问题又要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给M乡专注扶贫实现脱贫带来了影响因素。

(二)M乡政府

1.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低

该乡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短板明显,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较低,结构不合理,集中表现在M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如村通公路未形成全面覆盖。在农村危房改造,建设新农村的住房改造上也存在许多情况,首先在整体设计上缺乏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得部分村民并未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反而由于乡政府在政策执行上的不透明、不公正积累下矛盾。在活动广场,村民图书室和乡村夜校建设投入上不足,只在部分村支部建设有相关村民活动场所,且由于大部分村人口的分散居住使用率低。M乡政府在精神文化服务方面的提供更是趋于空白,仅在彝历新年和火把节等传统民俗节日期间会组织各村参加达体舞比赛和篮球赛,但是参与率低,效果不佳。

2.乡政府官本位行政观念浓厚

相比内地发达地区政府行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民族地区的政府官僚气息更为严重,官本位观念的影响更为深刻。M乡政府从行政人员到体制机制上都缺乏善治思想,许多新兴的治理理论并未在政府日常行政中得到践行,M乡政府在工作分工上不明确,权力有重合以及服务意识淡薄,乡民办事情依旧存在脸难看、门难进的现象,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该乡行政效率低下,相关业务办理关系不顺畅。

3.基层乡政府人员素质较低

M乡能否实现在2020年实现脱贫,彻底摘除贫困帽其中一线工作人员的服务是关键。该乡政府的人员素质整体偏低,这种素质是多方面的综合。首先,该乡人员构成不合理,合同工人数偏多工作动力和创新服务意识不强。其次,对政府业务处理能力低下,追求平稳安全而缺乏了主动为民众排忧解难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再次,部分人员由于自身的思想建设存在问题,在精准扶贫各项工程开展过程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容易滋生出贪腐问题;最后,其中部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对现代管理技术运用存在不足之处,如网络行政和电子政务等意识和能力都存在提高的空间。

四、M乡政府突破扶贫困境的路径选择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知在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发展现实脱贫攻坚工作会更加困难,需要加大各方面的投入,而乡镇政府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一个发展良好,职能定位明确,有作为的乡镇政府能够为精准扶贫工作注入力量,提供更好的社会服务,高效完成扶贫工作。因此,受困于各种因素挑战的M乡乡镇政府,需要建构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突破循环困境的良性路径。

(一)加强政府对扶贫从“输血”到“造血”引导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精准扶贫不同于传统社会救助,即直接为贫困户提供家庭补助,其重点应该放在帮助贫困户发展自身生产自救能力,由贫困户被动接受帮扶的消极形式转变为帮助其获得生产技能,创造脱贫致富的有利环境。[3]M乡政府在带领该乡扶贫脱贫工作要充分利用有限资金,珍惜输血补给的同时更要发展扶贫产业,真正实现造血功能的突破,使脱贫攻坚真正落到实处,实现真正的持久良性脱贫。正如上面所述,M乡马铃薯种植和核桃园的建设都是有利于实现产业脱贫的渠道,M乡政府不仅要给予政策支持更要提供技术和资金确保产业能够实现完整的生态链。核桃园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发生在这两年,截止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已于当年年底整村脱贫摘帽。该村在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大力发展核桃花椒等林下经济,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村。[4]

2.创新扶贫参与渠道和主体

毫无疑问,政府在精准扶贫上是政策贯彻的主体,提供各项服务的主要方。M乡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大财政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同时要有意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脱贫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意见》中明确表示社会各方力量要共同参与到扶贫脱贫工作中来。M乡基层政府要转变思路,吸引企业和其他NGO组织等多方面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与地区合作实现经济价值,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实现高效扶贫,科学脱贫。

(二)制定多维度考核指标,创新政府扶贫工作方式

1.政府行政职能和理念的创新

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行政改革和职能创新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政府改革工作的重点,在深度贫困的民族地区政府职能和行政理念的转变也是很现实的问题,要实现政府在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实现改革和创新。M乡政府要向服务行政、有限行政、成本效益,诚信行政和责任行政的方向转变,科学高效引导精准扶贫各项工作的推进,保障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2.精准识精准帮扶别贫困户

在凉山彝区,由于贫困村内农户家庭经济较为接近,且面临的发展困境较为相似……随着对贫困户與非贫困户可能导致矛盾加剧,非贫困户累积的不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彝区贫困村大规模实施易地搬迁项目后越来越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非贫困户的不满情绪,矛盾已非常尖锐。[5]M乡政府要通过走访农户,获得真实的材料来进行贫困户的精准识别,避免由于识别的失误而引发更大社会问题,只有实现了真正的精准识别,才能实现精准脱贫。

3.建立村民参与评议机制

建立具有操作性的村民评议机制,实现扶贫工作能够在阳光下开展,有问题随时能够通过广大村民的评议找出得失之处。完善驻村干部的帮扶机制。驻村干部工作的得失要定期通过村民委员会进行讨论评议,所以驻村干部要做出实事。首先,驻村干部要充分和农户建立起良好帮扶机制,要向农户宣传相关脱贫文件和政策精神,引导村民对扶贫工作准确的认识,其次,驻村干部要结合M乡各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带领村民走向致富之路。

(三)大力培养民族干部

在民族地区充分培养和优化民族干部的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立足具体现实需要,充分发挥民族干部在民族地区工作的优势,是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举措。民族干部在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与贫困户的交流障碍较小,方便开展精准扶贫的领导工作。在完善少数民族干部机制方面要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考核激励和监督管理体系,为民族干部提供更多的挂职锻炼、岗位轮换和交流学习的机会、加强民族干部与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对接,以便于精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实施。[6]M乡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不开基层一线政府人员的努力,因此重视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素质和结构是实现M政府公共治理取得进步的关键。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困境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一)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神奇的设计师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