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018-09-03孙珊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十九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摘 要:十九大报告以前所未有的篇幅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可见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视。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狠抓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一些苗头问题、倾向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十九大报告充分肯定了十八大以后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取得的成绩——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面对成绩,总书记提醒我们“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如何应对新情况新困难新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关键词:十九大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十九大报告如此大篇幅强调意识形态工作,足以看出党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高度重视,因为意识形态工作不仅仅是思想工作、文化工作,更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国家安全面临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就抓好意識形态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好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意识形态关乎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习近平同志曾用这三句话概括:意识形态关乎党的前途命运、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如果意识形态工作做不好,国家安定、政权稳固、民族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也就难以实现。

(一)意识形态事关党的前途命运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这样的一句话不是随随便便说出来的,那是从苏联亡党的惨痛教训上总结出来的。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宣告解体,红色帝国的轰然倒塌对中国来说是非常震撼的。随着时间推移,随着诸多档案的公开,越来越可以确定,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被西方意识形态蛊惑,在国家意识形态领域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最初对马克思主义的动摇始于赫鲁晓夫时期,赫鲁晓夫推崇指导思想“多元化”,为资本主义的思潮涌入苏联大开绿灯。到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对马克思主义彻底背叛和抛弃,他彻底放开新闻舆论的控制,各种反苏反共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大肆横行,人们的思想日益迷茫和混乱,是非观和价值观彻底被颠覆,结果导致意识形态的演变,为国家的分裂、政权的倒台埋下了祸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苏东国内、党的意识形态动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动摇了,结果,在敌对势力进攻下,整个党就如鸟兽散,整个国家就土崩瓦解了。教训十分深刻。苏联是这样,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样,都是从党放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开始的。

(二)意识形态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欧洲难民危机爆发以来,每天都能看到不断上演的人间惨剧,难民失去家园、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随时丧命。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先后爆发了被西方国家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西方国家利用中东地区人民的变革诉求,通过推特、脸谱等新媒体,极力向中东民众灌输一种神话:只要接受他们的“普世价值”,特别是西方民主制度,体制僵化、经济凋敝、贪污腐败、年轻人失业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西方所谓“民主”“人权”等价值观鼓励下,这些中东国家的民众走上街头,抗议示威,要求所谓的“西式民主”。 美国、法国、英国等西方大国又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名义,公开进行军事干预,支持反对派颠覆国家政权。那些当初走上街头要求民主、人权的民众不但没有得到预想中的完美国家,反而造成了更深重的灾难——国破家亡:原政权被推翻、国家四分五裂、社会解体、经济崩溃、人民流离失所。这也印证了塞缪尔·亨廷顿的那句话: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侵入,印刷品和言论比军队和坦克推进得更快、更深入。

(三)意识形态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什么叫民族凝聚力,就是是指一个民族内部间的相互吸引力,是推动各民族向前发展的一种内部力量。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力强,人们才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那什么也不能击垮他。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经济发展方式多样化、分配方式多样化,收入差距加大、阶层差别扩大明显,每个阶层都有自己的诉求,都有对社会的不满意,比如以农民、农民工为代表的底层,对现状不满,对就业机会、教育公平、上升机会、医疗保障、安全保障有着强烈的渴望。中层,中产、白领这群人应该是社会上最稳定的一个群体,他们也不满,比如对房价不满、对工作压力不满等等,。而精英阶层是最有权势的一群人,他们也不满,很多人移民出国。且各个阶层之间也互相仇视,底层对上层可以说是羡慕嫉妒仇视,觉得他们是通过不公平、不公正、非法途径获得的财富和地位;而上层对改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们对改善底层生活环境兴趣不大,比如很多企业主更多的诉求是少缴税以提高自己的利润,而不是给工人多加工资。如何让各个阶层能够摒弃成见,达成共识?这就需要意识形态有所作为。共识是什么,那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就是我们为何要唤起民众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可以说中国梦牢牢占据价值的、道义的制高点,因为它凝聚了几代中华儿女的夙愿,符合民族和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期盼。主流意识形态以中国梦这一“最大公约数”来凝聚人心,汇聚正能量,有效提升了自身的整合力和引导力。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十九大报告对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是对存在的问题也不回避,“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过对我们意识形态的攻击和渗透,发生在中国台湾的“太阳花” 运动、香港的“占中”运动以及以周世锋、胡石根为代表的一群乌合之众搞的“推墙”运动已经落下帷幕,但是这些背后的境外敌对势力依然在蠢蠢欲动。新时期下,随着我们反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不断加强,敌对势力也在不断创新他们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方法,因此我们面对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激烈更加复杂。

做好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抵御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政权的力量维护国家意识形态

国家意识形态必须占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事实。随着敌对势力不断加强对我们的意识形态渗透,国家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受到威胁,所以必须要用政权的力量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一方面我们需要通过软手段加强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运用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通过限制言论和公民权利来控制意识形态在美国更是家常便饭。斯诺登曝出的美国政府的监听事件可见一般。相对而言我国的硬手段就不那么硬了,比如在网上出现的大量抹黑领导人、英雄模范等破坏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就没有相关法律进行制裁。

(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和抵御各种错误思潮和敌对思想观点

普世价值观、公民社会、新闻绝对自由、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些思潮的泛滥最开始可能是非政治意识的,随后必然过渡到政治意识,最终目的直指国际政治制度。制度模式与价值体系选择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认同和迷信号称“普世价值”的西方资本主义政治价值观,必然导致迷信和照搬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模式。作为党员干部 ,我们一定要对于各种反马言论敢于挑战,敢于批判。传播学上有一个词语叫“沉默的螺旋”,如果你越不反驳,越不发声音,任由错误言论扩散传播,必然导致错误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成了“真理”。

(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打造自己的话语权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为我国的改革发展实践工作提供理论解释和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曾用这么一句话特别贴切形容马克思主义在学科建设中的问题: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就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本国实际,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工作。

(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需要不断创新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方法路径

意识形态工作方式的老化、僵化、西化,大量空话、套话、大话的不断出现,加大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反感,使他们产生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逆反心理。所以,在新形势下,我们要不断创新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方法路径。进一步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水平,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

(五)以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提升意识形态能力

有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做不好意识形态工作,就是因为意识形态能力的欠缺。比如思辨能力,对各种各样的思潮要能分别正确与否;比如创新能力,想法设法创新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话剧、微电影、授课等是新的工作形式;还有共识凝聚力,强大的共识凝聚力,能让人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没有问题解决不了。当前,面对如此多的考验和挑战,如果不能凝聚共识,那么,人心就会散,就无法完成历史任务、实现奋斗目标。所以,拥有强大的共识凝聚力,是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能力具备的能力。

(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网络信息舆论管理和引导

思想阵地,真理不去占领,就会杂草丛生;舆论导向,你不去主导,就会被别人掌控。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网络环境的风清气正必能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优化。单位官微、网络安全责任制、加强网民素质等都是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 韩庆祥 陈远章.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的要义[J].光明日报,2017(5)

[2] 邓纯东.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6年第1期

[3] 李春华.立法捍卫英烈名誉,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困境[J].成都日报,2017(3)

[4] 张维为.欧洲难民危机与“普世价值” [J].求是,2016(4)

[5] 李艳艳.美国网络意识形态输出战略没有变[J].红旗文稿,2017(6)

[6] 钟君.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六大认同[J].红旗文稿,2015(8)

[7] 赵丹阳.意识形态斗争并非中国特色[J].http://www.cwzg.cn/theory/201701/33668.html,2017(1)

[8] 张平天.关于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论述[J].刊授党校,2014(5)

[9] 黄继锋 王明哲.信仰缺失:意识形态领域内苏联解体的促成因素[J].辽宁大学学报,2012(3)

[10] 董德.美国如何对华输出意识形态[J].江海学刊,2013(2)

作者简介:孙珊,女,汉,安徽桐城人,经济学硕士,中共安庆市委党校教师。

猜你喜欢

十九大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