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文化与殡葬教育

2018-09-03亓娜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

摘 要:传统的殡葬教育模式化导致了生命文化的缺失,生命意义认知的缺失。将“生命文化”理念植入于殡葬专业教育过程中,其核心内涵是体现生命价值和明确生命意义,让殡葬学子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升殡葬专业知识和技能。本文研究目的旨在探讨生命文化的内涵,希望能够引发对生命文化教育问题加以思考,进而有助于殡葬教育发展。

关键词:生命文化 殡葬教育 生命教育

生命文化是一种生命哲学,对生命的存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重新树立了生命价值体系。将“生命文化”理念植入于殡葬专业教育过程中,其核心内涵是体现生命价值和明确生命意义,让殡葬学子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在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价值观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提升殡葬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生命文化的内涵

1980年,伊诺·若斯最早提出“生命文化”这个概念,这标志着学者们开始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关注文化和生命的现象。19世纪的古典进化论和20世纪的新进化论形成,推动西方国家的学者对于生命的研究和解读。道金斯(Dawkins)1976年提出模因(meme)作为文化基因在影响着人类的行为习惯,但更强调生物基因的主导地位。他的学生Susan Blackmore在1999年出版了专著《模因机器》,在总结了模因论的发展基础上解释了其新内涵,指出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相互促进,推动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特别强调文化基因。马丁·苏库普(Martin Soukup)在《文化的概念:生命文化学和社会科学的进化》中指出生命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强调了人类学界定的问题,但没有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域、元理论和方法论”。德国尤根·莫尔特曼教授指出,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更需要对人类生命尊重和热爱的生命文化。国外学者对生命的定义是指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命。我国传统文化受到孔孟儒家思想的影响,一直秉承“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儒家强调重“生”,包括两层意思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其追求的重要目标是在有限的生命时间内实现最大的价值。老庄的道家思想则强调“完整生命”,即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在我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学者从不同层次和角度对生命文化进行了解读。陶清(2009)认为生命文化具有双层的内涵,一是以文化形式存在的生命,二是生命以文化形式的存在,即生命的價值和意义及其实现方式的精神精华。董国安(2013)将生命文化学的研究域进一步丰富,认为人的文化生命会赋予人和自然文化意义,文化也会影响人类和自然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即将生命文化界定为人的生命的文化意义和人的文化的生命意义。操奇将生命文化定义为广义、中义、狭义三种:广义指全部生命文化总体;中义指生命文化的一种文化模式或形态;狭义是指某个方面具体的生命文化样式。殡葬活动的过程是逝者死亡带来生物性生命的终结,但其值得我们怀念的美德和人生带来精神性生命的延续,而殡葬活动带来亲友的聚集功能也是社会性生命的体现。总结以上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殡葬教育现实,“殡葬教育升级至生命文化教育”中的“生命文化”是指特殊的生命文化,是与经过漫长发展、演变的殡葬文化相结合的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诠释的文化,它包含四层:探寻人自身的我际生命文化,人与社会关系的人际生命文化,人与职业关系的业际生命文化,人与精神延续的灵际生命文化。

二、生命文化与殡葬教育

生命文化教育的目标之一是提升殡葬学子的生命文化自觉。在殡葬教育的境遇中生命文化自觉的主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他们是一些即将走上生命服务工作岗位上充满青春朝气的年轻人。提升殡葬学子的文化自觉,必然从自我意识、人格意识入手,强调对生命和精神的认知,培养殡葬学子的“生命理想”。生命文化的自觉与生命文化的四层内涵相对应,即对人自身的自觉(觉己),人与社会关系的自觉(觉人),对人与职业关系的自觉(觉业),对人的精神延续(觉灵)。这四个层次相互映照,体现出生命的丰富与广阔。

(一)觉己

对殡葬学子的生命文化教育,首先以调节殡葬学子与自身的矛盾为基础,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实现、自我评价来实现其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正确认知。自我生命的认同,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将会使自我调节到一种完美和谐的生命状态。自我认同,是对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的认可,在社会中寻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和生命点,这是一个需要经过认知、实践与自我评价的漫长过程。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强自立的性格,自尊的同时赢得别人的尊重。对殡葬学子的生命文化教育,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入手,注重生命体验和生活实践,从中完善生命线,提炼生命营养。

(二)觉人

人是社会群体中一员,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对社会的认知是生命文化价值观念树立的关键。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认知,要建立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与敬畏,是建立和谐社会关系的基础,也是殡葬学子生命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和提升,是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来实现的,人与人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因此生命文化的觉人首先要认知生命的平等。努力实现生命的平等,从精神上达到人与人关系的平等,协调好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一个和谐的永续共存的状态。同时,拥有开阔的胸襟,学会与他人相处,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不断汲取新的信息、知识和技能,乐于交往和助人,与他人形成良性互动。

(三)觉业

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是生命文化自觉的业觉。因为生命而拥有了人生的财富,投入的生活、努力的工作是对生命的回馈,对工作和职业的热爱,也是对生命点滴的珍惜。中国的14亿人口为殡葬行业带来无限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但这是一个特殊的服务行业,殡葬学子能够摒弃世俗,勇敢的选择殡葬专业,未来即将踏入这个特殊行业工作,是值得我们尊重的。通过生命文化教育,使殡葬学子领悟生命的本真,觉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正确的认识到殡葬工作没有优雅的环境和华丽的舞台,更多的工作时间里都充斥着伤感和哭泣,犹豫、彷徨甚至会导致心理压力。但是,让逝者完美人生谢幕,用真诚送别逝者,用温暖去安慰家属,让逝者安息生者安慰,工作的神圣让殡葬学子找到了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四)觉灵

人对生命的认知始于对死亡的理解,人对死亡的认知不断强化了对生命的理解。死亡是整个生命的一个过程,作为一个存在的生命,应该随时准备迎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降临的死亡,同时应该认识到生物性生命虽然终结,精神性生命却能够永生。死亡是一种没有物质载体的精神存在,对“精神的永生”的认知,逐渐形成“向死而生”的生存和思维方式。精神生命的认知,也是生命文化教育自觉的觉灵要求。

参考文献:

[1] 万霄方.加强医学生生命文化教育 提高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效性[J].西北医学教育,2016(6):394-397.

[2] 江文富.开展生命文化教育培养良医大爱情怀[J].中国高等教育,2016(1):48-50.

[3] 黄建烽.试论文化传承与创新视域下的高校生命文化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9):97.

[4] Cohen E.Biotechnology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J].New Atlantis,2006(12):9-23.

作者简介:亓娜(1983.11-),女,汉族,辽宁沈阳,硕士,讲师,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生命文化、生态殡葬经济和殡葬营销。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
论初中英语生命教育中认知与情感的统一
生命教育理念下高职体育教学现状及完善方法
探究基于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成就最美善的生命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