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和创优

2018-09-03和志君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内容提要时政新闻报道

和志君

摘 要:时政类新闻栏目是县级电视台的立台根本,它侧重地方党政机关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方面的报道,涉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大事,与地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承担着宣传大政方针、时政活动、国计民生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电视台 新闻媒体

电视观众向来对时政类栏目的关注度很高,这也正是时政新闻的魅力所在。但是从多项调查显示的结果来看,时政新闻形成的一些固定模式,严重影响了时政新闻的可看性。那么,县级电视台时政新闻怎样创新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三贴近”原则,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选准报道的切入点

长期以来,许多新闻媒体都提出改革新闻报道,甚至按级别规定领导在荧屏上露面的长度,但收效甚微。事实上,会议报道不能以领导为核心,而应以内容为中心考虑如何组织报道。某某领导出席会议并不是报道的重点,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透露出的政策等信息才是报道的中心,也是大众最关心的。因此我们力求用百姓视角审视每条新闻,换句话说,会议报道应紧紧抓住观众“应知、想知”的有效信息切入。

首先,截取某一侧面。会议作为一个整体,报道时可以采取局部切入法,先抓住一个点,或具体的一个侧面进行报道,即截取与广大观众工作、生活关系较为密切的新信息作为报道的重点,给观众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和资讯。

其次,拓展广阔空间。运用与核心内容有关的其他事件的背景、缘由材料来突出报道的主题。程式化的电视会议报道,场面往往庄严而缺乏生机活力。若调来与报道内容相关的镜头,丰富场景,挖掘会议背后的真实,摆脱了镜头摇来摇去均是台上、台下人头的状况,使观众既看到鲜活的画面,又了解到了大量的信息,跳出了会议圈圈,拓展了报道空间,所插入资料也是对主题的解读和再现。因此,应把镜头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选准创新报道的方式和手法

一是在报道的深度上下功夫。面对着来自不同渠道的重要信息,尤其是与地方社会经济起重大作用的信息,人们不仅仅想了解其动态,更想知道鲜为人知的背景信息,作为电视新闻这一影响力较大的媒体理应承担着这种功能,为观众释疑解惑。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和《新闻联播》对重大主题性报道就采用了信息链接、记者感言和新闻人物的经典语言来揭示主题,形式创新,收到了很好效果。这一创新形式我台在年终各战线成就性报道和喜迎党代会、展示新成就的报道中得到很好的借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二是在强化舆论监督上下功夫。各地的民生新闻为何收视率节节攀升,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该新闻节目从维护百姓利益出发,正视现实,敢于揭露不良现象和社会丑恶而受到欢迎。作为一个较为成熟的地方主档节目——时政新闻,也要善于对社会现象的冷思考,辩证地分析世间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不脱离现实,以政治家的眼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使新闻报道既有深度又有厚度。联播类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社会新闻必须具有较高的公众关注度,也就是说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热点或者百姓普遍关心的话题,这样才有权威性。诸如社会治安等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时政新闻,除考虑连续和跟踪报道各地存在的问题和整治情况外,还应对事物的现象及其原因,社会制度及其人们的思想认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不应停留在表层的事件报道,而是要努力寻找新闻背后能够引发人们深思的东西,张扬电视新闻主打栏目的“声威”,发挥党的“喉舌”舆论导向作用,树立起时政新闻的形象。

三是在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上下功夫。对待一些突发事件,主流媒体要积极发挥作用,本着“快报事实,慎报原因”的原则,及时向广大电视观众说清事发情况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社会上以讹传讹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时政新闻在坚持正确舆论引导的前提下,既要注重正面的宣传,还要负担起“释疑解惑”的责任。

四是成就性报道要创新思维。县级电视台又很多是围绕党委和政府一个时期中心工作开展系列成就性报道。如果总结主题,泛泛而谈,就会落俗套,这时就要求我们记者搞好策划,尤其是找好新闻切入点,口子越小越好,最好具体到某个事和某个人。并要有故事性,让“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同时还要有现场,让故事情节的现场展现来吸引观众眼球,然后由点到面,由表及里。深入透彻的分析、总结经验。让主题性新闻报道具有很强的可视性。我台在组织策划主题性新闻报道时,开始注重强化记者出镜,这样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现场感,而且拉近了与观众的的距离,引导观众跟随记者去关注安阳县的发展变化。

三、注意变换编排形式创新

电视新闻的编排不能理解为各条新闻的随意拼凑和组合,而要根据新闻的具体内容及其特点,按照宣传报道的意图,赋予它一种特殊而又全新的效应。

一是要以观众最关心的重大事件作为重点,凸现其版面的位置。以往在选择头条时,大多编辑总是把主要领导参加的会议或活动的消息作为首选。我们的电视宣传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但是选编头条不应以领导职务大小排列,而应遵循新闻的规律,按照新闻价值,还要讲究宣传的艺术性。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尽量减少和改进会议报道,新闻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多报道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这就给我们选择新闻头条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是以提要、标题吊观众“胃口”,达到“形象”抓人的目的。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是新闻稿件的高度集中和概括,起着介绍节目、引导收视的作用。在一组新闻节目的编排中,内容提要能起到“点睛”的作用。怎样才能使提要起到“形象”抓人的目的呢?当然,应该根据新闻的內容。俗话说“内容决定形式”,内容提要的长短、修饰、补充,均要依据当日新闻的价值和作用,灵活运用。内容提要要成为观众解读电视新闻的“利器”,帮助观众准确地了解新闻的的内容和意义。内容提要虽说是简短一两句话,但是他体现了编辑“用心”。这是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关键所在。内容提要不要过分讲究文采,但一定要准确、简短、明了。力求生动活泼,激发广大观众的收视欲望。

三是从导语入手,引导观众进入新闻的“形象”之中。导语是新闻写作学特有的一个概念,也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每条新闻的开头如何,与其整条的关系非常密切。他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情绪和注意力。记者、编辑如果能撰写或修改好导语,新闻就会稳住观众的眼光,而且还可以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有经验的记者、编辑均在导语上下功夫。诸如从观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写导语,观众是最乐意看的。

四是寻找“关系场”,使新闻产生互动效应。有时将相近或完全相反的一组新闻编排到一起,打捆成组,形成对比或联合效应,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与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某一对或几对之间的关系,还甚为紧密,若把他们放在同一“关系场”中,则能产生独特的甚至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许多编辑都有共识:各条新闻的合理搭配和巧妙的排列,均能实现整体效益超过单条新闻效果之总和。

当今世界,新闻事业快速发展,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电视直播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更是实现了传播与事件同步进行,信息的传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度。这些必然对新闻报道产生新的影响,要求报道更快捷、更迅速。也给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猜你喜欢

内容提要时政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My Hometown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时政要闻
时政
时政
提高科技图书编辑加工质量的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