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运用

2018-09-03王华

西部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王华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对世界、人类社会及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规律高度抽象总结而出的科学,对人的思想与行为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是现今高等教育中思想教育的核心内容,更是党员干部提高理论学习的必修课。本文就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作为工作引领为主题,对其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哲学思想 思想认识 理论运用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自创立以来,一直担负着指导着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发展的任务,为人类实践和思想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以其与实际的结合与不断发展而获得经久不衰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也是终极真理,而是指引工作的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發展。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深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前人哲学理论之上的,它以扬弃的方式批判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唯物论思想,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组成分为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四个部分。

辩证唯物论是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出发点,以辩证法为基础论证了世界本质的问题,是对抗封建神学思想的有力武器。通过辩证唯物论的系统论述,形成了四条原理,即物质是运动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与能动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以及世界统一性原理。

唯物辩证法是建立在世界物质性的理论上的辩证法,围绕世界是怎样存在这个问题展开的,它从发展与联系的观点出发,对辩证法的内容进行解释,与近代形而上学形成对立。它包括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质量互变、矛盾的对立统一三大规律及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形式、偶然性与必然性、原因与结果、现象与本质五对范畴。

认识论是关于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解释了认识与实践及两者间的关系,创造性的提出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其中涉及到的主要原理包括:认识的主体及本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发展性、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等。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将辩证唯物论发展至人类社会历史中的一大创举,提出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这对概念,讨论了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两个问题。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自1846年诞生以来,在经历了一百七十二年的实践检验中依然保持着其真理性与科学性,并在此期间通过引导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使得中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证明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1.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在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社会发展的衡量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这些哲学思想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发展,变革社会体制中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以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健康快速发展。

2.指导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本源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原理可以帮助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三观可以使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形成正确的判断,从而避免矛盾的产生,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

3.学会以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加快创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实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育人们要学会辩证思维,在解决问题中试着变换角度,这种逻辑方式也就是现今国家 大力提倡的创新性思维,创新是科技发展的不竭动力,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是国家实现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培养创新思维,从而加快创新型国家与社会的实现。

三、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哲学理论的新发展

自1919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出现并开始传播以来,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成为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研究与思考,对中国社会实际情况的仔细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一步步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部分,形成了本土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社会发展趋势的预测中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随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变化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终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在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得到的很好的践行,从社会生产、产品分配、人民生活等等方面都体现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但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又结合了自身特点,是一个既有效率又重公平,多方面共同发展的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2.从人民创造历史到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曾提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创造了精神文化与物质财富,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我国革命与建设的不断摸索中,中国共产党将其与我国人口大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等论断,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催生了全面深化改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这一原理给我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变革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是我国不停下发展脚步的关键,正如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思想中统领全局的全面深化改革思想。

4.世界的物质性指引下的和谐发展思想。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组成的,这是哲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阐释,因此,在实现人的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为了转变我国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状态,建立在世界物质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和谐发展思想出现并开始在多个方面指导发展进程。

四、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指导工作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在新时代仍然要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己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指导工作,在实践中研究真理,发展真理。

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作为工作的指导。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每一位共产党员干部要学习和研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智慧和理论力量,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规律来指导工作实践。

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逻辑上证明了社会主义必将胜利,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动摇,为赢得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而不断奋斗。

3.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与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认识与实践能动关系、真理与价值辩证关系对基层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出了科学的指导,使得基层党员干部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与观点,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立场与观点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康.马克思主义整体性探析[J].知识经济,2013

[2] 卿彬瑶.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改革的现时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4

[3] 刘华.研究性教学视域下的“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教学改革[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

猜你喜欢

哲学思想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孔子人本教育哲学思想及具体实践
《西风颂》中的矛盾与调和
论中国养生文化
以“微积分”理念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
高等数学中的哲学思想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