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教师如何精进备课
2018-09-03陆琦
陆琦
孙绍振说:“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这些往往是学生的知识盲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该解决的问题。新手教师在备课中关注学情,正是关注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但关注是前提,处理才是关键。
新手教师在备课中可从两个方面精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现以《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课堂教学为例,分析新手和专家教师处理知识盲点的不同方式,以期给新手教师顺利度过“关注生存”的职业生涯初期提供些许支持。
一、精耕细作,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
在课堂教学中,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和严谨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照本宣科、人云亦云的教学方式已遭时代淘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处理方式更是教师的禁忌。语文教师只有具备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和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运用能力。因此,新手型教师在备课时要无限贴近文本,预设学情,谨慎对待。
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新手教师问学生道:“苏轼为何要写周瑜?”学生回答:“为了对比”。新手教师沉思片刻:“‘对比?我的预设答案是‘衬托。”于是纠正:“‘对比不错,但‘衬托更好。”接着指导学生在书本上写下“衬托”两字。
从知识层面上讲:“对比”和“衬托”确实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但两者有根本的区别。“衬托”主要以宾衬主,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主题;“对比”主要用比较的方式解释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在《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词中,上阕先以“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正衬周郎,下阕又以“雄姿英发”的周郎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己。所以,此处“对比”和“衬托”并不是“不错”与“更好”的问题,而是“是非”的问题。
另外,从课堂教学效果上讲,学生只是写下了“衬托”这个词语,却没有理解這个知识点。如果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到学生可能有知识盲点,并引导学生结合诗歌,辨析两个知识点的异同,那么学生得到的就不是一个“标准”答案,而是一次思维的体验。比如,江苏省教学名师寇永升老师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寇老师回答学生:“‘对比是指两个事物的比较,此处只出现了周瑜一人,不能称之为‘对比。”于是学生又答是“衬托”。寇老师接着引导:“‘衬托又分为‘正衬和‘反衬,具体说这首词运用了哪种表达手法?”学生思考片刻:“是‘反衬,以风华正茂之时建功立业的周瑜反衬人到中年仕途坎坷的苏轼。”我们看到:学生一开始只是凭直观感受说出一个答案,遭到教师质疑后,回到原文,分析诗歌主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开始比较两个概念的异同,根据概念内涵判断哪一个答案更贴切,做出合理推理,组织语言给出准确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维不断推进,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这才是引导学生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式。
二、合理取舍,选择最佳处理方式
于漪先生说过:“语文课就是语文课,不是思想品德课,不是某种文化某种艺术的课。”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语文课上,重点并不等同于难点,不意味着学生难以理解。难点也未必等同于重点,也不意味着课堂中一定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力气去解决。所以,在处理不属于“教学重点”而属于“教学难点”的“知识盲点”的时候,新教师要学会合理取舍,选择直接指向教学目标的、能够带领学生回归文本和亲历阅读的教学方式,舍弃非体验式的、非感性的、非语文的处理方式。
如新手教师在设计《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本着“知人论世”的精神,制作了许多张PPT,把词作中涉及的历史事件事无巨细地罗列其中,教学时除了要求学生齐读两遍、熟悉诗歌之外,便马不停蹄地描述史实。学生一节课忙着找课下注释,听得云山雾罩,为了弄清楚PPT中的历史事件对应词中哪一句也是精疲力竭,这时候教师一声令下便稀稀拉拉地开始读,读完之后新手教师摇了摇头说“读得不好,没有感情。”至于词作写作手法的学习亦不知在教学中呈现了几分,学生掌握了几分。这样分明是一节历史课。
无锡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曼泓老师在教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巧妙地避开了冗杂的史实纷扰,只简单为学生理出一条时间线索,更多的时间用于反复诵读。读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味和轻重缓急;读情感:读出诗人的家国情怀和豪放词风;读用典:对照课下注释,以“典”找“句”;读上下阕、个别读、集体读、比赛读……整节课书声琅琅,热闹非凡。在诵读中穿插讲解重点字词的意义和作用。学生通过诵读,意识到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要鉴赏一首诗歌,需要反复诵读;通过重点字词的学习,夯实了文言基础知识,扫除了理解诗歌的字词障碍,掌握了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主旨。
路漫漫其修远兮,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要迅速站稳讲台,就需精进备课,深入钻研,贴近学生,关注学情,以生为本,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21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