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化业务风险防控:机遇与挑战并存
——访汤森路透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金上浩

2018-09-03许帆婷马明轩

中国石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合规企业

□ 许帆婷 马明轩

中国石化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石海 供图

不断变更的监管保持了解,我们需要不断地跟进这些变化。这就涉及另外一个我想讲的风险,即监管风险。企业的业务遍及许多国家,很难跟上法律法规的更新和变化。汤森路透有一个产品叫Regulatory Intelligence,就是不断监测各国法律法规的变化。根据我们在2016年的监测,每年全球法律法规的变更次数达到5.2万次,相当于平均每天有200次左右,每7分钟全球就有一个监管变动。可以想象,对于公司而言要不断地跟进了解在不同国家发生变化的法律法规会非常困难。

此外还有一个越来越大的风险,就是金融犯罪。根据我们的数据,过去12个月中,有50%的亚太地区大型企业都曾遭受金融犯罪的危害。

最后一个风险是地缘政治风险。现在大家都知道,中美贸易摩擦会给中国企业带来很多他们完全没有办法控制的风险,政治会直接改变他们的业务运营环境,所以中国的企业必须了解不同的政治风险。随着中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在各个国家都开展业务,将来要管控这一风险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因为涉及的国家众多,各自的政治体系也各有不同,企业需要了解这些不同的政治体系,及其可能给业务带来的风险。

记者:汤森路透在全球150多个国家都有业务开展。中国的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的风险防控领域,大概处于什么水平?与欧美国家的企业相比,我们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金上浩: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现在不仅仅是中国企业在问,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地问这个问题。就如我刚才提到,地缘政治的风险越来越高,这是企业必须意识到的问题。在合规风险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相对比较晚,内部风险控制和内部合规控制体系不是很成熟。在中国经济迅速扩张的这几年,更加注重的是增长速度,对于控制风险注重不够。现在正是一个合适的时间,让我们停下来反思一下,不再仅仅追求企业的规模增长,而要确保企业增长的基础扎实,盈利可持续。我觉得这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论断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合规与风险控制,很多数字账面上看起来可能会很棒,实际上这些数字都是假的,而企业最终为此付出的代价会非常高昂。

对企业而言,最有效的方式应该是增加前期投入资源和资金以避免这些风险,而不是等到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更不用说还要面临可能的惩罚和罚款,以及其他的负面影响。最近这些年中国企业在加强合规方面做了不少努力,我觉得他们可以做的还有更多,但是目前来看已经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我觉得企业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投入更多的内部资源,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也要对工具进行投资,保证企业内部的合规专业人员能够利用这些正确的工具,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对风险的关注要贯穿项目全流程

记者: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方面已有多年实践。在“走出去”的项目开始之前、之中和结束之后,风险防控应该分别注重哪些方面?

金上浩:在项目开始之前,最重要的一点是获取充分、可靠的信息。在一些国家,要获取信息很难,获取的信息也未必可靠。还有一点就是刚才提到的,在项目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和供应商。在项目收尾的过程中,实际情况变化会非常之快。项目刚开始的时候,企业的高层可能对项目很关注,但是随着项目进行,他们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在这个过程当中很多情况都可能发生变化,比如说当地的政治局势变化,会导致项目的实施困难。所以在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当中,我们都要确保企业高层对项目给予适当程度的关注。

项目结束之后,对项目的回顾也很重要,很少会有人想到这一点,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项目成功吗?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这个项目是不是可持续的?对于当地的社区及民众会有什么影响?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一个项目结束之后的分析是可以被看作下一个项目的开始,整个项目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循环。

记者:您认为对企业来说,什么样的风险防控机制是接近完美、比较理想的状态。可否提供一些案例。

金上浩:很难说有哪个企业的风控体系是完美的,但总有一些公司做得很好,是其他公司可以参考借鉴的。我们服务过的一些中国的金融机构,我对他们的印象非常深刻,工作当中他们不停地问我们,您觉得在风控方面最好的方式是什么?他们没有问成本最低的方式是什么,而更关注的是怎样让公司和机构风控达到国际水平。

在国际上,我们要看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行业会选取不同的公司进行借鉴,但是这个也很难,因为有一些企业过去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是之后就遇到了麻烦。有一些公司现在风控做得很好,是因为过去他们吃过大亏。

记者:您认为近些年来,中国政府在规避企业“走出去”风险方面的政策有没有特别值得关注的。目前,这些政策支持的应用和贯彻是否对企业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金上浩:如果在中国打造一个很棒的合规项目,就要理解中国法律要求,以及中国的政策目标。最近,我们发现保险行业的监管措施出台比较多,我认为这是为了让整个保险行业的环境更加安全。还有金融服务行业监规出台也较多,以促进这一行业的稳定。我们看到有关反洗钱的法律法规出台,科技公司进行的金融业务要进行中央结算等。政府在预测哪些领域会出现新的风险,同时出台的这些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找到自己合规的重点。在合规方面,企业一方面要遵守监管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些监管的规定来识别哪些领域可能会有潜在的风险。

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的活动有点过分频繁,所以政府采取了一些非常谨慎的举措控制对外投资的速度。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政府觉得对外投资不是一个优先事项,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觉得这是一个思维方式上的改变,对外投资不再只重数量,而要更重质量。国家发改委和其他监管部门出台的对于对外投资及交易的控制意味着企业必须在进行交易的时候更加谨慎小心,我觉得这些举措是确保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投资,并提升投资成功的可能性。

中国企业一定要有长期的思维

记者:企业风险防控有哪些体制机制需求?

金上浩:人才当然是很重要的因素。在和企业合作中我们发现合规部门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但是这方面能做的还有更多。除了人才,还有一点是业务运营的控制,比较理想的合规方式是结合具体的业务运营,看一看哪些流程是可以改进的,这不仅可以提升整个企业成功的可能性,还可以降低风险。

合规不仅是一个政策,而且要融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最有效的合规方式不是仅依赖人力的投入,而是基于对整个业务的了解,确保流程最佳化。还有最后一点,企业高层领导一定要强调合规的重要性,这可能听上去非常简单,实际上员工是需要听到企业高层的声音,不断地强调合规的重要性,这种理念的传达很重要。

记者:请您为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长期发展方面提一些建议和展望。

金上浩:对中国企业来讲,最大的建议就是一定要有长期的思维。如果只顾眼前,做出的决策只在短期内正确有效;如果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应该有不同的决策和行动来实现公司和项目长期的成功。中国企业的确有非常好的“走出去”的机会,同时也面临着风险,我觉得公司要多进行长期投资和规划。如果说公司能够确保获取正确的信息、找到正确的人才,同时使用正确的工具,他们就可以成功地控制风险,实现公司的成功。

中国石化正在加快“走出去”步伐。石海 供图

猜你喜欢

合规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合规视角下的“功夫债”新画像
外贸企业海关合规重点提示
GDPR实施下的企业合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