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站服务部专业融合运作模式下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剖析

2018-08-31杨红珈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13期

杨红珈

摘 要:2016年广州地铁运营事业总部组织架构深化变革,车务专业与车站设备维修专业组合成新的车站服务部门,在区域化运营管理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开展地域性专业融合。在此运作模式下,管理和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明显提升,多专业安全管控的风险也明显加大。本文从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融合三个大方面思考剖析新运作模式面临的安全管理风险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以期抛砖引玉,提高新模式安全风险应对水平。

关键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U2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13-0211-02

1 引言

2016年随着总部组织架构变革日益深化,中心围绕“深挖潜力、专业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科学高效、技能多元、均衡发展”的变革方针,以“变革谋发展、融合迎未来”为口号,坚持“白天服务运营、夜间服务检修”的双服务链管理理念,不断突破以往改革过程中的瓶颈,逐步突破专业限制屏障,稳定、稳步、稳妥地推进车站服务部及专业深入融合的运作模式。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探索与磨合,目前车务运作专业与车站设备维修专业逐步融合,稳步深入,提升了车站现场应急响应效率,车站现场的运作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配置,生产运作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随着融合模式的深入运作,安全管控的风险不断增大,对安全管理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以“车站服务部”成立以后的生产安全运作情况为例,尝试剖析车站服务部专业融合运作模式下的安全管理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

2 安全管理风险剖析及解决思路

车站服务专业融合后,对部门安全管理的挑战主要有:部门安全管理的内容由单一专业的精准把控向多专业复合协同改变,安全管控的面几何级数增加;由保证安全兼顾效率转变为向安全管控要效率,安全管控理念发生明显改变;由高度专业化向技能综合化、岗位尖兵向融合先锋转变,人的不安全行为风险明显增大。针对以上挑战,以消灭物的不安全状态、管控人的不安全行为、梳理补齐规章、流程缺漏,实现本质安全的安全管理理念提醒我们应更加深入思考剖析车站服务融合运作模式的安全风险,充分应用融合的多专业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实现安全效率齐头并进[1]。

2.1 设备安全管理风险思考

车站服务部正式成立后,人员设备全面归集由一个部门统一组织生产,车站设备部、车站服务部两个部门各自对应专业结构的管理模式全面融合,形成了以属地、区域化班组的综合性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设备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接下来如何保障众多的设备在高强度的客运压力下平稳运转,安全有序可控,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比较大的挑战[2]。

(1)车服管理的设备种类众多、覆盖面广,在单个设备故障率较小的前提下,大量设备叠加的故障率就变得非常高,在高强度的客运压力下,对现场客运造成影响或发生设备安全事件的概率大大增加。在目前全面覆盖、专业对口的管理下,针对以后的持续高强度运转、日益精细化的KPI指标衡量,我们可以进一步思考集中统一、系统关联、关键突破的设备安全管控思路。目前设备安全管控细分专业、专人负责,实现了全面覆盖盯控的目标,各类设备的可靠度能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随着安全管理目标和乘客体验需求的提高,對区域整体、整条线路可靠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以我们应在管理思路上进一步深化,充分集中各专业及设备人才的专长,对整体大系统运作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思考,制定系统的设备安全管控措施,再根据专业针对性细分落实管控,确保大设备系统稳定安全。针对整体系统中的关键节点环节,“0”风险容忍,保证关键节点不掉链。

(2)专业融合区域化管理运作和委外项目的不断扩大,初步实现精简高效,通过多专业的融合,现场实现了高峰时段全覆盖、响应效率高,呈现的短板是专业精专的力量摊薄,对设备的简单常态化巡检效率提高,但发现并解决设备隐患的能力极大的降低,对设备特性的不熟悉带来了极大的次生安全隐患,反而扩大了安全管理难度。

针对上述风险,对于人员技能意识风险将在下文分析,对于各种设备特性及操作对系统特性风险评估排查,我们应摒弃等着问题找上门的思想,应充分应用运营二十年的丰富运作经验,全面分析和归纳,以易懂易操作为宗旨,做到预案在前、预想在先,实现各级操作了然于胸,堵上次生风险的漏洞。

(3)根据1:29:3000的海恩法则,任何一次导致影响较大的安全事件背后,存在大量的隐患积累。目前正处于大数据和云时代,针对设备安全管控,我们同样可以充分利用维修精细化下的大数据,科学规划并记录每一份检查、每一次小故障的原始数据的记录,加以分析,充分应用全体安全管理人员的智慧,改变事后诸葛亮的作风,大胆应用科学方法,充分研讨论证,实证并实现设备安全可控。虽然墨菲定理阐述: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会发生,那么它就更可能发生。设备管理的安全目标就是我担心但我能准确把控并且能提前准备并迅速解决[3]。

2.2 人员安全管理风险思考

车站服务部融合运作后,人员整合、专业融合、文化结合,同时集团提出“保安全、强服务、争效益”的年度发展目标,使得安全管理在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管理方面面临比较艰巨的挑战。

(1)专业有细分,人员不分家,安全意识更要充分一致。车站服务部融合后,以严谨工作作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为主导的车务安全理念和以安全第一、效率兼顾的设备安全理念充分结合,如何让严谨安全的意识渗透到每一位员工、各个作业环节将是安全意识培养最关键的基础环节。对于委外人员,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用人单位同样要求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自身和作业安全。

针对安全意识的培养,目前采用培训、教育的方式在融合后应更加深入,由上之下、由统一到分散、由部门到班组,层层强化,必须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事事抓安全的安全氛围,特别是各专业之间必须进行安全知识的渗透性培训,让大家都知晓并掌握。抓安全并非不顾效率,更多的时候严谨的安全意识更能促进效率的提升。

(2)安全意识是基础,遵章守纪就是保障。安全事件调查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规章为准绳的准则,在日常的安全运作中遵章守纪、两纪一化是确保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在每一个生产过程中,作为生产主体的员工必须严格遵章守纪、两纪一化的要求,对人的违章行为零容忍、重拳严抓是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3)牢固的安全意识作为基础、严格的遵章守纪的行为作为保障,安全的最关键的主体是各岗位员工过硬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作业习惯。专业融合带来了技能摊薄、作业行为未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巨大风险。

车务有手指口呼、一人监控一人操作、应急操作双确认的良好作业习惯、设备有十几年高标准零事件的专家……。在融合后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我们应着力强化每一个专业的技能培训,让各岗位的专家带教出高水平的徒弟,高水平的徒弟表现应给予师傅针对性的奖励;对于低水平的技能表现应有一个提升一个,不能提升的应在奖惩的指导下予以相应的惩处。让好师傅愿意带徒弟、差员工逐步变成合格员工。

良好的安全作业习惯是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安全管理应着力引导的方向。习惯培养同安全管理一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各个层级的安全管理人员应着眼于细节,充分与员工互動,对各项关键作业制定出安全、高效的标准化作业程序,并通过培训、视频、交流等各种手段引导执行并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并长期坚持检查执行。

2.3 规章、流程融合思考

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的规章制度就是企业生产运作的法规。车站服务融合后,大量的规章制度、流程需要依据运作实际进行修订,特别是关于安全生产类的规章流程,融合以前各自部门针对各自专业在总部框架范围内以保障部门安全生产需求制定规章并执行,融合以后,大量的接口、相互制约性的条款有碍于进一步深度融合和保安全争效率的需求[4]。

针对安全规章方面的需求,我认为应应充分发挥各专业安监的特长,充分研讨形成合力,应将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协调在大规章框架范围内制定成通道,体现融合的价值,而不应该依照旧的思路各自保障,充分沟通和换位思考,最后形成融合后的大安全保障。各类流程应在充分考虑强服务的基础上,主次区分,以白天服务运营、夜间服务维修的思路,各个专业主动走出去,形成相互服务、协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3 结语

经过阶段性的摸索与尝试,车站服务部门的运作模式,更合理的优化了车站现场的资源配置,提升了应急组织效率以及生产组织效率,进一步节省的人力成本,下阶段,我们需要在提升效率与节省成本的同时,考虑如何保证生产质量,保证生产运作安全、有序的开展,平衡效率与安全的关系,适应保安全、强服务、争效率的新形势,不断调整我们的管理思路,不断提升我们的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开冉.城市轨道交通安全[M].科学出版社,2013.

[2]张海燕.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7.

[3]杨荣山.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与维护[M].科学出版社,2013.

[4]丹尼斯 舍伍德,邱昭良,刘昕.《系统思考》[J].中国机电工业,2014,(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