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申遗时期常州市曲艺类“非遗”的现状考察

2018-08-31刘廷新史珊珊薛馨仪田香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考察常州非遗

刘廷新 史珊珊 薛馨仪 田香

摘要:在注重“非遗”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的后申遗时期,课题组通过对常州市曲艺类“非遗”的系列考察发现:传承人得到扶持,传承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传承人的表演水平有所提升,艺术形态得以创新,保护与传承情况总体趋好。但也存在受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不一,部分曲种濒临消失;观众群体严重老化和萎缩,创新中的传统与时尚难以把握;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仍然乏力,传承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

关键词:常州 曲艺 考察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156-04

常州是江苏省的地级市,位于长三角中心地带,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常州经济发达,人文荟萃,在三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常州人创造出了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经历代先人的传承与创新,许多艺术形式得以流传至今。传统曲艺是常州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种多样,形态各异,在中国传统曲艺中占有一席之地。常州传统曲艺是常州灿烂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记载了常州的社会变迁和历史演进,反映了历代常州人的现实生活、人文思想和审美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文史价值。

从2001年昆曲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至今,我国的“非遗”保护工作由当初的重“普查与项目申报”阶段,已发展到今天的重“有效保护与传承”的后申遗时代。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对已立项保护的“非遗”进行现状考察,就前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重新规划和实施后申遗时期“非遗”的科学保护与活态传承工程。

曲艺又称为说唱艺术,是以讲唱文学、音乐、表演三者相综合的中国传统艺术。曲艺以说唱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表达思想感情和反应社会生活。

常州的曲艺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曲种主要有“常州小热昏”“常州唱春”“常州道情”“常州宣卷”“常州评话”“金坛啷当”“唱凤凰”等,这些传承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享誉省内外。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了常州各地的历史、方言声韵以及民情风俗,富有浓郁的生活韵味和乡土气息,为广大常州群众所喜爱。“常州小热昏”于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常州唱春”“常州宣卷”“常州评话”先后成为江苏省省级“非遗”,其余各项均被确立为常州市市级“非遗”。

一、对曲艺类“非遗”的现状考察

近年来,课题组师生在密切关注、收集常州市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信息的基础上,以传承人为依托开展研究工作,采用召开座谈会、实地访谈、现场观摩等形式,重点对“小热昏”、唱春、评话和唱凤凰进行了跟踪考察和调研,真实的感知到了这些“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现状。

(一)常州“小热昏”的现状

“小热昏”是伴随民间叫卖梨膏糖而产生的说唱艺术,流传于常州全境,是常州曲艺中唯一的国家级“非遗”,地位独特,也是课题组研究的重点对象。常州“小热昏”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叶莉莉,市级传承人范兆余、洪平、芮红、马枕霞、袁小春、芮佳五人,另有区级传承人和民间艺人10余人。其中叶莉莉是常州“小热昏”第四代传人,其余为第五代、第六代传人。马枕霞和袁小春是叶莉莉的两名得意高徒,也是没有从事梨膏糖生产经营的专职文艺工作者,二人能唱演多种地方戏曲和曲艺,有着丰富的舞台经验和扎实的表演功底。跟叶老师学艺后进步很大,没多久就能登台表演了,现已成为常州“小热昏”的中坚力量,常随师父去各地表演“小热昏”,深得观众喜爱。

常州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小热昏”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平常与叶莉莉老师保持着密切联系,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每有重大活动会请叶老师带着弟子去表演。近几年,在政府和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常州“小热昏”的足迹遍及省内外,叶老师带着弟子在南京博物院举办过常州“小热昏”专场,也开讲过“小热昏与梨膏糖”的“非遗”讲座,还曾北上北京,南下香港,向国内外观众展示了常州“小热昏”的独有魅力。现在,在常州市的民间习俗或各种活动中,时常也能看到“小热昏”的展演,已消失数十年的常州“小热昏”近年正逐步复兴,一批老年曲迷又能观赏到儿时耳熟能详的街头艺术“小热昏”了。最近,在课题组的建议和帮助下,叶莉莉老师正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协商,准备在市内的中小学校建立“小热昏”实践基地,选拔一批有兴趣的学生组成常州“小热昏”兴趣班,指派“小热昏”传承人定期到学校向学员传授“小热昏”技艺,为常州“小热昏”培养未来的传承人。

(二)常州唱春的现状

常州唱春是旧时民间艺人为了维持生计挨家挨户上门送福,以求得主人钱物赏赐的一种草根艺术,流传于常州市内各地,尤以新北区春江镇最为普及,2011年入选江苏省省级“非遗”。常州民间一直有春节期间“送春”的习俗,走街窜户唱春送福是唱春艺人的传统,唱春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20世纪60-70年代是常州唱春的鼎盛时期,当时仅春江镇薛家巷村就活跃著30多位艺人,但当今的唱春处于低潮期,从事唱春的艺人已寥寥无几,能表演唱春的也不上10人了,而且他们大多年已古稀。目前,政府确认的唱春省级传承人是宗仁祥,市级传承人有宗荣根、黄仁良、蒋耀大,其中几位年长的传承人已相继去世,其他唱春艺人也很少出来唱春了,唯有正直壮年的蒋耀大还活跃在唱春的舞台上。

蒋耀大今年57岁,自己开有一家药店,收入稳定,已不再像前辈一样靠登门唱春维持生计。蒋耀大从小就脑子灵、反应快、悟性好、记忆强,年轻时不仅拜师学了唱春,同时还私下学会了道情、评话,也会表演“小热昏”,可谓曲艺全才。现在镇、区、市里有关唱春的事情都找他出面,有时还得亲自表演。2016年,春江镇文化站在镇中心小学建立了唱春传承基地,开办了“唱春传承班”,蒋耀大每周都要去学校给学生指导、排练,十几个学生在蒋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喜爱和学会了唱春,他们多次参与了市内的各种展演活动,很好的传承和宣传了唱春艺术。

出于一种情怀和不舍,蒋耀大不辞艰辛,还在唱春的道路上践行着自己的唱春人生。但由于生活境况的改变,唱春的功利因素已荡然无存,常州市的其他唱春艺人已逐步放弃了唱春之旅,在唱春的舞台上已难以见到他们的身影。常州唱春在如今仍处于颓势,保护与传承现状不容乐观。

(三)常州评话的现状

常州评话以古典名著和历史传说为题材,是以说为主、说唱结合的曲艺艺术,和“苏州评话”“南京评话”“扬州评话”等在艺术上一脉相承。2016年,常州评话成为江苏省省级“非遗”,目前有省、市二级传承人杨洁艳,市级传承人许玉泉。杨洁艳现年36岁,是市曲艺团的评话演员,从小喜欢古典故事和历史传说,对中国古典名著情有独钟,成年后学说评书和道情,后来考入市曲艺团成了一名职业曲艺演员。经过多年的学习和磨炼,她的评书表演技艺日臻成熟,多次在省内外表演常州评话,在评话界已小有名气。

由于评话说唱的内容多是长篇书目,表演者要用大量时间进行编创和背记,加上表演形式较为传统、单一,难以形成稳定的观众群,若不是存有一种偏爱和情怀,一般人难以钟情于此。虽然常州评话现在已是省级“非遗”,但少有人关注和知晓,政府确认的传承人在世的仅剩杨洁艳一人。清末民初时,常州评话在常州城乡各地茶馆里常演不衰,但现在已很难看到评话的表演。老一辈传承人已先后离世,寻找到下一代传承人并将常州评话继续传承下去是杨洁艳最大的愿望。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常州评话实际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急需政府加以抢救性保护与扶持。

(四)常州唱凤凰的现状

常州唱凤凰原流传于新北区的录安洲岛及长江沿岸一带,21世纪初由于开发建设,岛上居民整体安置到春江镇附近的新建社区——录安洲社区,唱凤凰也随之带到了春江镇中心一带,并成了录安洲社区的特色艺术。旧时每到新春时节,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唱凤凰的民间艺人便走村穿巷,挨门挨户地即兴说唱。唱凤凰表演一般由四人组成,一人架着彩纸做成的凤凰,另三人敲锣打鼓,站在主家门前,唱些吉利、喜庆和美好的祈望及祝愿,唱至主家喜笑颜开,酬以零钱或其他物品。

2010年,唱凤凰成为常州市市级“非遗”,之后录安洲社区的唱凤凰艺人冷纪国和缪志生被确立为市级传承人。缪志生是冷纪国的师父、常州唱凤凰的第四代传人,由于年事已高不再主事,唱凤凰的有关事宜由冷纪国负责。冷纪国现年61岁,担任录安洲文艺协会的会长,身体健康,精神矍铄,不仅擅长唱凤凰、荡湖船和打连厢,还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热心于群众文艺活动,多次带领社区文艺队和唱凤凰艺人外出表演,扩大了唱凤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现在正热心培养年轻一代的传承人蔡富平,并计划在春江镇小学开设“唱凤凰培训班”,以本社区的学生为主,选拔一批有潜质的小孩学习唱凤凰技艺,为未来的唱凤凰传承人做些基础工作。

二、考察结论: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通过课题组师生一年多的考察研究,我们了解到了后申遗时期常州市曲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基本状况,分析、总结了曲艺类“非遗”工作取得的突出成绩,也反思和归纳了相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政府重视“非遗”工作,传承情况总体趋好

常州市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自国家启动“非遗”保护工程以来,全市已建立了7家“非遗”馆,创建了一家专门的“常州非遗”网站,所属各区市的门户网中均建有“非遗”专题。从2004年开始,先后成立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等“非遗”组织;建立起了国家和地方性“非遗”保护法规和政策,如常州市政府颁布了全国首个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并于2018年1月1日开始施行;常州市各级文化部门联合奉献的每年一届“文化100大型惠民行动·非遗展演”“文明社区天天乐·文艺演出”“我们的节日·系列非遗展演”等文艺活动,为曲艺类“非遗”搭建了很好的展演平台;有关部门创新工作机制,构建了“互联网+非遗”传承传播模式,探索以短视频+直播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同时配合“非遗”讲座、展览和展示活动,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非遗”传承传播新格局等。

上述“非遗”工作的开展与实施,多途径、广维度的促进了常州市曲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部分工作机制和方法领跑全国,有效改善了常州曲艺类“非遗”的传承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常州市曲艺类“非遗”的传承情况总体趋好。

2.传承人得到扶持,传承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传承人保护和传承基地建设是后申遗时期“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今“非遗”保护的重点工作。常州市的各级“非遗”保护部门能抓住工作的关键所在,重视并加大了曲艺类“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如市、区二级遴选、确立了数批曲艺类“非遗”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加以重点保护和扶持;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了传承人扶持专项基金,并保证落实到位;召开传承人座谈会,听取传承人的意见和建议,商讨传承方法,解决传承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定期的对传承人进行培训,提升传承人的综合素养;组织传承人编排新曲目外出交流、展演,扩大宣传,互相学习等。

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常州唱春率先在春江镇小学建立了传承基地,优选了10多名有兴趣的学生开办了“唱春兴趣班”,聘请唱春市级传承人蒋耀大担任指导老师,每周开课一次,教孩子学唱春。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訓学习,小学员门已能登台表演,他们多次参加当地的各种活动,给观众表演常州唱春,一批常州唱春的未来传承人正茁壮成长。当今,“小热昏”、评话、唱凤凰等曲艺正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计划在中小学校创建自己的传承基地,给小朋友们传授说唱技艺,达到传播与传承双赢的效果。

3.传承人的表演水平有所提升,艺术形态得以创新

为了提升传承人的综合素养和技艺水平,常州市各级文化部门不定期的聘请省内外“非遗”专家和曲艺专家对传承人进行业务培训;有计划的组织传承人外出交流和展演,学习外地经验和技术,取长补短,开阔艺术视野,创新艺术思路,不断获得进步;鼓励和支持专业团体的青年演员拜师学艺,充实曲艺类“非遗”的传承人队伍。马枕霞和袁小春分别是市滑稽戏团和武进区文化馆的专职文艺工作者,说、唱、演样样在行,二人均喜爱“小热昏”艺术,便先后拜常州“小热昏”国家级传承人叶莉莉为师学唱“小热昏”,由于具有说唱基础,二人很快就能登台说唱。他们多次随叶老师在省内外进行表演,成了叶老师的得力助手和常州“小热昏”的主力军。他们还懂得道情、滑稽戏、锡剧、评话等地方曲艺和戏曲,常常将这些艺术的精华融入“小热昏”之中,唱、说有序,表演自如,既丰富了“小热昏”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表演水平,也增强了常州“小热昏”的观赏性和趣味性,赢得观众的肯定和喜爱。

(二)存在的问题

1.受保护与传承的力度不一,部分曲种濒临消失

在后申遗时期,虽然常州市曲艺类“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较为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课题组在考察中发现,各个曲艺项目及其传承人受到的重视和扶持程度不一,有些项目及传承人备受关注,受到的保护和扶持力度较大,有些项目及传承人则常被冷落,难以得到政府的帮助和扶持,基本处于原生状态,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大潮的冲击和人们现代审美需求,既失去了观众群体,也找不到后续的传承人,若仅存的传承人去世,這项曲艺也就永远消失了。

金坛啷当于2008年入选常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的市级传承人是吴明法,另外还有数名民间艺人擅长此艺,该种曲艺和传承人应该是市、区二级重点保护的对象。由于啷当原是盲人挨家挨户乞讨时的一种说唱艺术,从业的人很少,而且都是盲人,还生活在社会底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项曲艺的生存环境已不复存在,也就断了传承人的“香火”,加上政府的抢救工作欠及时,随着吴明法等艺人的离世,金坛啷当也就消失殆尽。课题组2017年到金坛曾准备采访啷当传承人,有关人员遗憾的告知我们:传承人已经去世,现在已没人会表演啷当了。常州评话、道情、宣卷等曲艺也都存在传承人难觅这一瓶颈,同样处于濒危的境地,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进行抢救性保护。

2.观众群体严重老化和萎缩,创新中的传统与时尚难以把握

当代年轻人的审美观和欣赏口味已经时尚化和多元化,普通话已成为青年一代的主流语言,地方话对他们而言已很陌生。具有浓郁传统艺术形态、用地方话说唱的曲艺已不能激发现代人的兴趣,少有年轻人会关注古朴的民间说唱,仅有的老年观众在逐年减少,观众群体严重老化和萎缩是传统曲艺难以克服的生存困境。同其他传统艺术一样,常州曲艺类“非遗”面对困境在进行探索和创新,就如何在传统曲艺中融入时尚元素,加进其他艺术形式和内容等做了些尝试,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好坏难以定论,值得业内人士反思和总结。

常州“小热昏”曾先后尝试加入手风琴、二胡等旋律性乐器伴奏,演唱时的旋律感、音乐性和气氛得到明显增强,但效果褒贬不一。“小热昏”的表演比较灵活自由,常借用其他曲艺音乐和地方民歌来演唱,丰富了音乐形式,但有时用外地民歌和时尚歌曲表演是否妥当有待评说。任何艺术都有其特有的表现形态和基本元素,若一味求新,追求时尚,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这类创新会破坏地方曲艺的传统韵味,不值得提倡。

3.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仍然乏力,传承基地建设滞后

据课题组现有资料统计,常州市现有政府确立的各级曲艺类“非遗”传承人46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1人,省级传承人3人,其他都是市区级传承人。如前文所述,相关部门曾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业务培训,但这种培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培训次数少,一年基本在一次左右;二是多采用讲座的形式,培训内容以理论为主,且时间为二小时到一天不等。这样培训的实际效果是不言而喻的,难以有效提高传承人的综合素养和表演技能。由于传统曲艺难以获取理想的经济收入,也不受人关注和重视,当今寻找和培养传承人是个很大的难题。所以,政府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是治愈这一“病症”的良药。

虽然常州唱春的传承基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经费支撑不到位等不少问题,影响着基地建设的效果。同时,培养的这批“小唱春”只是学到一点皮毛,表演的节目也是老师手把手教会的,一但离开老师的指导,这些小学生既不会表演唱春,也无即兴创编的能力。还有,这些小学员只是出于“好玩”才学唱春,成年后是否会成为唱春传承人还是未知数。另外,除了唱春之外,其他曲艺类“非遗”都没有建立传承基地,会对传承人的培养造成严重影响,这一项滞后的工作应该给予关注,亟待加以建设和完善。

猜你喜欢

考察常州非遗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百色起义期间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组织的系统考察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解析南顿故城
拓展国际视野提振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