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口音究竟有多难?

2018-08-30桃宝

东西南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口音撒切尔英式

桃宝

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改变本身的口音并非一件易事,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

先入为主的模式化观念

对于口音是否可以改变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看看奥斯卡获奖演员的表演,就可以得到答案。例如,梅丽尔·斯特里普在扮演撒切尔夫人时就能完美无缺地模仿出那一口优雅的英式发音(讽刺的是,撒切尔夫人那口优雅的英式口音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林肯郡口音略作调整修饰后才练就的)。

但是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改变本身的口音并非一件易事,而且结果也往往不尽如人意。事实上,口音能代表我们身份,改变口音就意味着失去我们的某方面属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自己的口音确实或多或少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也让我们有机会了解口音在这个世界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基本作用。

拥有英式口音的人容易产生各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和偏见。实际上,英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独特口音,每一种口音都象征着某种独特的模式化观念。

在一项改变口音的研究中。一位参与者告诉曼彻斯特大学语言学家亚历山大·巴拉塔:“如果你在电视剧《急诊室》里是一位格拉斯哥人,那你一定有暴力倾向。如果你是利物浦人,那你会是个卑鄙小人。如果你是纽卡斯尔人,那你肯定令人讨厌。”

与此同时,在美剧中,带着美国南方腹地标志性拖腔的角色往往缺乏教养,而纽约客往往会被打上粗鲁无礼的标签。不幸的是,这些模式化观念超出了电视节目和戏剧的范围,延伸到了现实世界。研究表明,人们普遍认为会说“标准英语”的人更有能力和更善于沟通,并且往往是那些“重要职位”的首要人选。

毕竟,人人都可以穿上职业套装,举止得体,但只要一开口,口音就会暴露个人教养。正如语言学博主Chi Luu在一篇博文中所称:研究表明,人们会轻易地根据说话方式来判断说话人:“听者可以把各种无关的个人特征归因于说话人——包括身高、身材吸引力、社会地位、智力、教育程度、良好的性格、社交能力,甚至犯罪行为等。”

因此,一些人会故意选择改变他们的口音。他们可能希望自己说话听起来更“得体”,就像一些英国政客所做的那样——不过却经常遭到嘲讽。

口音与地域歧视

伪装口音这种事不仅发生在英语国家,在非英语国家也很常见。巴黎新索邦大学的西西里声音研究学者罗萨里奥·西诺罗解释说,在西西里,政治家們会根据当地听众的阶层改变自己的演讲口音,而且在与意大利其他地区的政治家交谈时会重新调整口音。就这点而言,口音就像时尚风向标,说话者采用何种口音不仅会考虑当时的社会环境,而且还会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言语行为。

但对于其他人来说,改变口音就不单单是个人选择了。语言学家巴拉塔发现,一些见习教师被要求纠正他们浓厚的家乡口音。“表面上看,这是为了让学生更能听懂老师的表达。”但这只是政治正确的一种解释。在深入调查时,巴拉塔注意到教师口音变得标准化其实是教师本身对于语言偏好选择的原因。一位老师甚至说,他的口音改变了,听起来不再像“村里的白痴”。巴拉塔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地方口音受到明显的偏见和歧视。他将之称为“口音主义”,并与种族主义相类比。“口音多样性在现实世界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如果你特意淡化自己说话的方式,那就不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巴拉塔说道。

与此类似,一些学术界的女学者也提出控诉,称她们只有“中和”了自己的地方口音,提出的观点才能受到重视,她们将这种让她们饱受压力的做法称为“最不可接受的歧视形式”。此外,作家斯蒂芬·摩斯也提出了类似控诉,他哀叹自己在大学里因为饱受融不进集体的压力硬生生改变了自己的威尔士口音。今天,他说着一口标准的英式口音,“表面上很时髦”,但偶尔还是会夹杂几句威尔士口音。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对于那些下定决心要改变口音的人来说,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毕竟,口音是从小形成的。婴儿时期的我们,拥有最强的模仿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减弱。

有意模仿和潜移默化

在现实生活中,口音调整可能会过犹不及。例如,撒切尔夫人为了让声音听起来更有权威性,专门上过演讲课:她的老师教她如何压低声音,如何更平静地说话。但刚开始她将声音压低太多了——当一个人压低声音时,这通常是他们即将结束一句话的信号。“这导致她说话经常被打断,这恰恰是过犹不及。”兰开斯特大学的艾德里安·李曼说道。这一发现是在研究人员调查撒切尔夫人说话为什么经常被打断时得出的结论。

即使有人擅长模仿辅音和元音的发音,但每个人说话的方式都有一些难以模仿的微妙特征。李曼和他的同事们认为,人们的第一语言韵律可谓根深蒂固,很难模仿。李曼说:“事实证明,如果人们真的试图模仿另一种语言的发音节奏,大多数人都不会成功。”更重要的是,绝大多数人还意识不到这点。

当然,还有一些人根本不会伪装口音,但他们的口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你只需听BBC记者阿利斯泰尔·库克的《美国来信》栏目,就能意识到这一点。当他第一次搬到美国时,他说的是标准的BBC英语,但几十年后听起来更像美国人。同样,美国作者比尔·布赖森谈论过自己的口音是如何转变的:“我的妻子是英国人,我的孩子都有英语口音,我听到的每句话都是英语。我从来没有故意改变我的口音。”

这种情况被称为“同化”——有点像模仿别人的肢体语言,但这里指的是言语。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乔纳森·哈灵顿解释说:“这不关乎自己想做与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都会吸收和模仿别人。”

当我们彼此倾听时,我们交换的言语就会印刻在我们的短期记忆中。长时间接触不同的说话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自己的口音。

即使你能成功改变自己的口音,但如果这并不能改变其他人对你的看法,那么其实根本就没有必要改变它。一项研究表明,尽管都说着一样的美国口音,人们还是倾向于认为亚裔美国人说的英语不如美国白人容易理解。

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改变口音有无必要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口音确实难以真正改变——这也意味着要消除任何的口音偏见并非易事。

(张北北荐自《看世界》)

猜你喜欢

口音撒切尔英式
法国立法禁止嘲笑他人口音
别人都在说英语,只有中国人在说口音
撒切尔夫人为邓小平精心挑选礼物
你说话的口音反映出什么?
撤切尔夫人与英国女王
基数词的构成及读法
“铁娘子”的道歉
英式下午茶
撒切尔夫人三天美发一次
英式/美式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