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

2018-08-29朱艳燕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高职英语教学

朱艳燕

摘要:本文对中国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目前高职学生中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现代高职学生的特点,探讨提高学生目的语、母语双向交流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241-01

2000年南京大学从丛教授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失语”概念,其指的是中国学生不能够使用英语来正确的表达中国文化。对于这种情况,国外学者进行相关的文化教学模式,如ICC文化教学模式、我国英语专家高一虹发明的“生产性双语教学”文化教学模式[1]。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高职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证实。本文对目前国内高职英语教学“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一些对应措施。

1.高职英语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中国文化失语”情况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日后在国外环境中进行跨文化的交流,而是要在中国环境中与西方人进行跨文化交流,随着当今文化的不断融合,学生们在毕业后难免与西方人进行接触,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要掌握能够用英文来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2]。笔者曾经在授课中围绕日常活动与学生们开展了简单的英语对话。向学生们提问“What did you have for boeakfast”,有很多学生没办法直接回答出心里想的答案,有部分学生会带milk and bread,但是事实上学校的食堂早晨是不提供牛奶和面包的,大部分学生的早饭都是馒头、豆浆、粥、鸡蛋等,尽管想表达真实情况,但是由于对对部分单词了解不够,所以只能说一些自己知道的面包、牛奶。在课堂中的情景对话,不能够使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2.高职英语教学中产生“中国文化失语”情况的原因

2.1 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认识的偏差。跨文化交际指的是本组语言者和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可以指在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之間的交际。跨文化交际属于双向的互动过程。学生想要顺利与外国使用英语交流,不仅要了解他们的文化,也要能够熟练的介绍中国文化,这样才能够实现跨文化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国外的食品和文化都腓肠了解,但是被问到中国传统饮食和使用筷子怎样用英文表达,只有小部分学生能够使用英文表达,可见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失语现象非常严重[3]。

2.2 英语教师的中国语言文化意识有亟待提高。英语教师是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目前大部分高职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甚至有部分教师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这些教师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是非常细致的,对学生介绍英语的相关知识和文化都没有问题。但是很少有高校开展中国文化方面的课程,也就是说,很多老师的中国文化学习在高中时就结束了[4]。

2.3 高职英语课本农中母语文化不足。目前高职院校使用的英语教材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从国外引入版教材作为基础编写的教材,如新动力英语、新编英语等;第二种是由国内高职院校教师编写的教材,如新职业英语、职场英语等;第三种是用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使用的辅助教材。第一种教材保持了原来进口教材的内容,语言地道,也涉及很多英语文化,包括音乐、体育等多种西方文化,但是关于中国本文文化涉及的内容非常少;第二种教材主要结合了基础英语和职业英语交际岗位场景,涉及了部分有所涉及,但是多停留在词语使用层面,对于篇章和主体涉及不够。第三种教材多用于学校英语能力考试中,涉及较多中国本土文化,但是形式比较单一,以翻译的形式表现[5]。

3.中国文化失语化问题的解决措施

首先应加强英语教师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认识,应打破传统的理念,在开辟教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文化信息的渗透融合在语言技能教学中,在对学生们授课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技能,还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目的语和本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对中西文化的洞察力与敏感性。教师开展教学时应该在引入目的语文化的同时,还要适当的导入中国本文文化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能够使用英语来表达本国的文化,进而消除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也让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在中国内使用英语与外国人交际。其次就是围绕课本的单元主题,扩展文化教学内容。在对比中西文化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沐浴文化的习俗内容和用英语表达的能力。例如在学习Busiess Meal这个单元时,教师可以适当的为学生们引入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异性,将其作为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就中国餐具,如筷子(chopsticks);祝酒时使用的语言如干杯(cheers)、为友谊干杯(toast for friendship);中国菜肴的翻译,如糖醋鱼(sweet and sour fish)等,让学生产生文化的共鸣。最后就是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文化教学方式,目前课堂的文化教学方式非常单一,多是集中在单词方面,英语教师应该从语音、语调、词汇、篇幅等多个层面开展文化教学。例如在语音方面,可以让学生们收集汉语中的外来词汇,英汉语中的拟声词的发音相似。

4.总结语

对于高职英语的教学,教师们应该在注意英语文化教学的同时,适当的加入中国本土的文化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母语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克服“中国文化失语症”的情况,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汪颖.生态文化视角下高职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研究[J].卷宗,2017,(30):190-190.

[2] 余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7,(4):47-48.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高职英语教学
关于高校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英语教育中“中国文化失语”研究现状及思考
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研究
克拉斯沃尔分类法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及其应用
英语原声电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辅助功能分析
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