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处理好的关系

2018-08-29杨晓娟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原则

杨晓娟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当本着科学性、相融性、教育性原则,明确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处理好的关系,积极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促进中学历史教学改革。

关键词:历史乡土资源;开发利用;原则;应处理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177-01

新课程改革以来,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中学一线历史老师的重视。乡土历史资源与国家历史课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将乡土历史资源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历史课程的诸多不足。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人文学科,历史学科的本质决定了乡土史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人文学科着重于对人文素养的培养,乡土史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榜样式的历史人物,这些积极的成分对于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次,历史学科本身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的特点,整体性主要体现在人类历史是一个有机整体,无数的地方历史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甚至世界的历史。乡土史虽然是小历史,但由于历史具有整体性和联系性,从小历史中也可能窥见大历史,大历史中也可能会发现小历史的踪影。

1.乡土历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1.1 科学性原则。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是乡土史资源的来源科学。我们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乡土史资源,例如史书典籍、官方网站、地方博物馆等。虽然有些民间传说、地方野史流传很广,但是它们往往失真严重,甚至是子虚乌有的,所以使用的时候需要经过严格的考证,不应该让没有经过考证的民间传说进入课堂教学的环节,否则很可能会向学生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出现误导学生的情况。第二是乡土史资源的运用要科学,教师在引用乡土史资源的时候要忠实历史本源,不能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的歪曲历史事实,评价历史事物的时候要客观真实,避免参杂个人的主观臆断,要给学生传递准确的历史信息和历史观念。

1.2 相融性原则。相融性具体表现为乡土史资源与国家历史课程的相融以及与历史校本课程主题的相融。在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择取的乡土史资源要紧扣主题。在国家历史课程教学中,乡土史资源与教科书内容的衔接要自然,不能为了运用而运用,避免乡土史资源和教科书内容简单机械的拼凑,要讲究技术性和艺术性,实现乡土史资源和国家历史课程内容的融会贯通。

1.3 教育性原则。近代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重要理论,他主张教学与教育要统一起来,没有“无教学的教育”,也没有“无教育的教学”。教育指的是教化培养,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完善。乡土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符合教育的本质,乡土史素材的选取、教学方式方法的运用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基本准则。

2.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处理好的关系

2.1 处理好与历史乡土教学的关系。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是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实施建设部分,首次明确提出的。从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内涵中,笔者认为历史乡土教学只是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组成部分。历史乡土教材本身只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乡土教学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被国家所重视,《教育部关于1958-1959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中指出:为了照顾地区和学校的差别性,各地在历史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当地的不同情况和自己的需要对某些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有的教材内容甚至可以不讲,中国历史还应增加乡土教材。”这表明历史乡土教学早就被教育界所重视,但历史乡土教学的重要作用却被局限于统编教材的补充材料。历史乡土教学有助于学生在理解统编教材内容和掌握历史基本知识方面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处理好与历史教学的关系。课程与课程资源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没有课程资源就没有课程。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课程资源的适切程度。由此可见,课程资源与历史教學的关系是支持和被支持的关系。为了保证历史教学改革的目标顺利实现,需要有大量的历史课程资源的支持。本文从历史乡土课程资源这一角度来剖析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主要是由于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历史课程资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涵了历史课程资源的各种类型,具有地域特色性、空间集中性和可操作性,所以要加强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但这却不是要限制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对其它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不同教育情况下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状况是不均衡的,但如果为追求所有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平衡同步发展,而忽视了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只是支持历史教学的辅助作用,其后果是可怕的。它将导致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学生新的负担。

2.3 处理好与历史教师素质的关系。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它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相关学科和知识,能够在学生面前展现一种通晓古今中外,博识天文地理的人格魅力,对教学过程施加影响。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应树立新的历史课程资源观。历史乡土课程资源对于人来讲是外在的,对象性的,需要教师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性去开发利用;加强历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并要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历史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传统历史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当把握科学性、相融性、教育性原则,科学处理历史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与历史乡土教学、历史教学、教师素质的关系,为实现有效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金虎.新课程环境下乡土史资源开发应用的策略与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05期.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三角函数的化简要遵循“三看”原则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天台县忍冬科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开发利用浅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